【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重视整车性能以及结构强度的研发。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的是一种现有的汽车行李箱后盖100的立体图,为了提高强度,该汽车行李箱后盖100的背面与挡边101之间通常设有倒扣102;为了便于实现扣合,该汽车行李箱后盖100的背面通常需要设有卡扣座103;为了便于行李箱盖板的打开,该汽车行李箱后盖100的正面设有凹槽104。
[0003]但是,上述汽车行李箱后盖100在注塑成型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倒扣102的结构限制,以及挡边101与后盖100之间夹角的作用下,若采用传统的脱模结构,会导致无法直接对倒扣102进行脱模;(2)由于后盖上卡扣座103的数量一般较多,若采用传统的脱模结构,需要进行复杂的脱模动作,脱模效率低,且容易导致模具的结构不够紧凑;(3)为了提高后盖100正面的成型质量,通常将模具的浇注口设置在靠近后盖100背面的一侧,因此,当汽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动模、用于成型挡边的侧抽芯、用于成型凹槽的第二脱模组件以及用于成型卡扣座的第三脱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还包括用于成型倒扣的第一脱模组件,所述第一脱模组件包括第一抽芯、第一芯块以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抽芯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上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抽芯上靠近后盖的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动模,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抽芯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滑动;所述第一芯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且所述第一芯块在所述动模上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抽芯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芯块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且所述第一芯块在所述容纳槽内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抽芯的滑动方向形成V形夹角;脱模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抽芯相对于所述动模向远离所述后盖的方向运动,从而使所述第一芯块相对于所述动模向远离所述倒扣的方向运动,以对所述倒扣进行脱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抽芯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所述侧抽芯上远离所述挡边的一侧为斜面结构,所述侧抽芯上靠近所述第一抽芯的一侧设有导块;所述动模上对应所述导块的位置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一抽芯上对应所述导块的位置设有导槽,所述导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槽;脱模时,所述后盖随所述动模向远离所述定模的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抽芯相对于所述动模向远离所述后盖的方向运动,从而通过所述导槽以及所述导块迫使所述侧抽芯向远离所述挡边的方向运动,进而对所述挡边进行脱模;所述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设置于所述动模,且所述复位件用于迫使所述侧抽芯实现合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复位缸体、驱动臂以及连接臂,所述复位缸体沿所述侧抽芯的滑动方向固定于所述动模;所述驱动臂为工字型结构,所述驱动臂设置于所述复位缸体的伸缩端;所述连接臂固定于所述侧抽芯,所述连接臂上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臂中部的U形槽;合模时,所述驱动臂上远离所述复位缸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臂之间的间距L等于所述侧抽芯的脱模行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模组件包括第二模板、第二抽芯、第一导杆、第二导杆以及安装座;所述第二模板可沿平行于所述动模的运动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定模,所述第一导杆倾斜固定于所述定模;所述安装座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模板的运动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模板,且所述安装座可沿所述第一导杆的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杆;所述第二导杆轴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定模上的倾斜布置的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第一导杆相互形成X形结构;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抽芯,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径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脱模时,驱动所述第二模板随所述动模同向运动,所述第一导杆迫使所述安装座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模板运动方向在所述第二模板上滑动,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第二导杆迫使所述第二抽芯将所述后盖从所述定模上顶出,且所述第二抽芯在顶出所述后盖的过程中逐渐与凹槽分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行李箱后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模组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模板,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有挂钩;所述动模的侧面设有止动块,脱模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阳超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