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片吸附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91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薄片吸附治具,适用于金属薄片的激光打孔,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具有一吸附平面,所述治具本体内设有第一负压腔,所述吸附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对应的产品吸附区,所述产品吸附区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负压腔连通的产品吸附孔,所述产品吸附区开设有避空槽;所述治具本体上开设有释压通道,所述释压通道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避空槽连通,所述释压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治具本体,以与外界气压连通,避免了激光的再次反射烧伤金属薄片及金属薄片在吸附过程中的材料变形。变形。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薄片吸附治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激光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薄片吸附治具。

技术介绍

[0002]在超精密群孔激光微加工中,由于金属薄片材料厚度很薄(0.02mm),且对孔型、孔壁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这对专用的吸附夹具提出较高的要求:
[0003]1、金属薄片被吸附吸附夹具后不能存在材料变形;
[0004]2、激光加工时吸附夹具不会反射激光导致金属薄片的下表面被烧伤;
[0005]因此,急需要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薄片吸附治具,以避免金属薄片在吸附后的材料变形以及金属薄片的下表面被烧伤。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薄片吸附治具,适用于金属薄片的激光打孔,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具有一吸附平面,所述治具本体内设有第一负压腔,所述吸附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对应的产品吸附区,所述产品吸附区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负压腔连通的产品吸附孔,所述产品吸附区开设有避空槽;所述治具本体上开设有释压通道,所述释压通道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避空槽连通,所述释压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治具本体,以与外界气压连通。
[0008]较佳地,所述产品吸附孔环绕所述避空槽均匀设置。
[0009]较佳地,所述释压通道开设于所述吸附平面。
[0010]较佳地,所述释压通道有多条。
[0011]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还包括密封堵头,所述避空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连通的清洁孔,所述密封堵头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清洁孔并沉入所述避空槽内。
[0012]较佳地,所述清洁孔为螺纹孔,所述密封堵头为与其配合的螺钉。
[0013]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还包括于定位顶柱,所述定位顶柱设于所述产品吸附区并与治具本体装配连接。
[0014]较佳地,所述定位顶柱环绕所述避空槽均匀设置多个。
[0015]较佳地,所述治具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隔绝开的第二负压腔,所述吸附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二负压腔对应且与所述产品吸附的校正吸附区,所述校正吸附区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负压腔连通的校正吸附孔。
[0016]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还包括用于与外界的负压设备连接的第一流速控制阀和第二流速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速控制阀装配于所述治具本体并与所述第一负压腔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装配于所述治具本体并与所述第二负压腔连通。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包括治具本体,治具本体具有一吸
附平面,治具本体内设有第一负压腔,吸附平面具有与第一负压腔对应的产品吸附区,产品吸附区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负压腔连通的产品吸附孔,产品吸附区开设有避空槽,如此,在进行激光加工的时候,激光穿过被吸附的金属薄片后进入避空槽,故而避免了激光的再次反射烧伤金属薄片;治具本体上开设有释压通道,释压通道的一端延伸至与避空槽连通,释压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出治具本体,以与外界气压连通,如此,避免在吸附金属薄片时,避空槽内产生真空,从而避免金属薄片的外表在大气压和避空孔内的压力差而导致金属薄片变形,确保了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的立体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的正视图。
[0020]图3为图2所示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在沿A

A线的剖切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中B所指的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1包括治具本体10,治具本体10具有一吸附平面10a,治具本体10内设有第一负压腔11,吸附平面10a具有与第一负压腔11对应的产品吸附区10a1,产品吸附区10a1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负压腔11连通的产品吸附孔13,以便将金属薄片平稳可靠地吸附在产品吸附区10a1;产品吸附区10a1开设有避空槽15,如此,在进行激光加工的时候,激光穿过被吸附的金属薄片后进入避空槽15,故而避免了激光的再次反射烧伤金属薄片;治具本体10上开设有释压通道16,释压通道16的一端延伸至与避空槽15连通,释压通道16的另一端延伸出治具本体10,以与外界气压连通,如此,避免在吸附金属薄片时,避空槽15内产生真空,从而避免金属薄片的外表在大气压和避空孔内的压力差而导致金属薄片变形,确保了加工质量。更具体地,如下:
[0023]请参阅1

4所示,产品吸附孔13环绕避空槽15均匀设置,以确保吸附金属薄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4]请参阅1

4所示,释压通道16开设于吸附平面10a,也即释压通道16为一槽道,有利于其加工成型,并进一步地增大避空槽15与外界大气压的连通性。
[0025]请参阅1

4所示,释压通道16有多条,以进一步确保避空槽15与外界大气压的连通性。
[0026]请参阅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1还包括密封堵头20,避空槽15的槽底开设有与第一负压腔11连通的清洁孔15a,密封堵头20可拆卸地装配于清洁孔15a并沉入避空槽15内,如此,可通过拆卸密封堵头20,并利用第一负压腔1的真空吸附力将避空槽15及其附近的微粒吸附走。
[0027]请参阅1

4所示,清洁孔15a为螺纹孔,密封堵头20为与其配合的螺钉,以便于密封堵头20的拆装。
[0028]请参阅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1还包括于定位顶柱30,定位顶柱30设于产品吸附区10a1并与治具本体10装配连接。
[0029]请参阅1

4所示,定位顶柱30环绕避空槽15均匀设置多个。
[0030]请参阅1

4所示,治具本体10内设有与第一负压腔11隔绝开的第二负压腔12,吸附平面10a具有与第二负压腔12对应且与产品吸附的校正吸附区10a2,校正吸附区10a2开设有多个与第二负压腔12连通的校正吸附孔14。
[0031]请参阅1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1还包括用于与外界的负压设备连接的第一流速控制阀40和第二流速控制阀50,第一流速控制阀40装配于治具本体10并与第一负压腔11连通,以便借由第一流速控制阀40控制第一负压腔11的负压。
[0032]第二流速控制阀50装配于治具本体10并与第二负压腔12连通,以便借由第二流速控制阀50控制第二负压腔12的负压。。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1,包括治具本体10,治具本体10具有一吸附平面10a,治具本体10内设有第一负压腔11,吸附平面10a具有与第一负压腔11对应的产品吸附区10a1,产品吸附区10a1开设有多个与第一负压腔11连通的产品吸附孔13,产品吸附区10a1开设有避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薄片吸附治具,适用于金属薄片的激光打孔,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具有一吸附平面,所述治具本体内设有第一负压腔,所述吸附平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对应的产品吸附区,所述产品吸附区开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负压腔连通的产品吸附孔,所述产品吸附区开设有避空槽;所述治具本体上开设有释压通道,所述释压通道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避空槽连通,所述释压通道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治具本体,以与外界气压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吸附孔环绕所述避空槽均匀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释压通道开设于所述吸附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释压通道开设有多条。5.如权利要求1上所述的金属薄片吸附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堵头,所述避空槽的槽底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负压腔连通的清洁孔,所述密封堵头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清洁孔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垒邹凡朱建海林小波杨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