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075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削减部件件数实现成本降低,提高安装性,实现低背化。天线装置(10A),具有:由顶盖(25A)和基座(60)构成的天线壳体;安装在顶盖上的棒形天线(20);容纳于天线壳体内并搭载了放大电路的电路基板(15A);以及接收用棒形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并且将棒形天线固定在顶盖上的连接器部(30)。天线装置(10A)具有:形成在电路基板(15A)的端面上的端面通孔(15b);以及一端部(40a)安装在连接器部而另一端部(40b)弹性接触在端面通孔上的棒状侧端子(40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将安装在顶盖上的棒形天线与电路基 板连接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如在本
中众所周知的那样,现在在汽车等车辆上搭载有各种天线装置。例如,作为此类天线装置,有AM/FM无线电用天线。作为AM/FM无 线电用天线, 一般使用棒形天线。具备棒形天线的天线装置通常做成如下结构。棒形天线被安装在顶盖上。 顶盖与基座组合构成天线壳体。在该天线壳体内容纳有搭载了放大电路(升压 电路)的电路基板。棒形天线由支撑零件(连接器部)支撑、固定在顶盖上。 支撑零件(连接器部)接收用棒形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在这种结构的天线装置中,有必要将棒形天线(支撑零件、连接器部)与 电路基板(放大电路、升压电路)电连接。以往提出各种此类连接结构。例如,日本特开2007- 13273号公报(专利文献l)公开有在电路基板的 上面上搭载了导电部件(接收侧终端部件)的结构。在电路基板的下面配置有 升压电路。导电部件(接收侧终端部件)与棒形天线(天线单元)连接并用于 与升压电路取得电连接。在该情况下,如参照后述图l说明那样,需要将一端 部安装在连接器部上的棒侧端子(触点)的另一端插入到导电部件(接收侧终 端部件)进行电接触。另外,日本特开2002 - 151927号公报(专利文献2 )公开有连接放大电 路(放大器)与棒形天线(天线元件)的天线信号用触点。就该专利文献2 公开的天线信号用触点而言,用细长的金属板一体形成有用于与天线元件接触 的触点部和用于向电路i板(印制电路基板)安装的安装部。触点部相对安装 部弯曲成锐角。安装部形成有将其中央部向与触点部的相反方向突出地弯曲成 倒屋檐形状(逆家形状)的固定部,进而在该屋檐形状(家形状)的屋顶状部的两端形成有用于向印制电路基板卡定的卡定爪。通过将固定部插入到穿设于 印制电路基板的孔种,从而将天线信号用触点可靠地固定于印制电路基板。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 - 132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 - 151927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结构中,由于由棒侧端子(触点)和导电部件(接 收侧终端部件)构成,所以存在部件件数变多,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另外, 由于由两个部件构成,所以存在组装性较差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在电路基 板的上面上搭载有导电部件(接收侧终端部件),所以需要用于搭载的空间, 而难以实现天线壳体的低背化。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的天线信号用触点存在结构复杂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需要在印制电路基板(电路基板)贯穿设置孔,所以需要增大印制 电路基板(电路基板)的面积,存在导致天线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削减部件件数并能实现成本降低的天线 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组装性的天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i果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低背化的天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的连接结构的天线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增大电路基板面积的小型的天线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得到一种天线装置10A,具有由顶盖25A和基座60构成 的天线壳体;安装在顶盖上的棒形天线20;容纳于天线壳体内并搭载了放大 电路的电路基板15A;以及接收用棒形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并且将棒形天线 固定在顶盖上的连接器部30,其中,具有形成于电路基板15A端面的端面 通孔15b;以及一端部40a安装在连接器部上而另 一端部40b与端面通孔弹性 接触的棒侧端子40A。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10A中,端面通孔15b优选被镀金。棒侧端子 40A优选用具有弹簧性的金属构成。棒形天线20可以用于接收AM/FM无线 电、电话带的电波。另外,上述标记是为了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附加的,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 于此。对专利技术效果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电路基板的端面上形成端面通孔,将棒侧端子的一端部安 装在连接器部上,使另一端部弹性接触在端面通孔上,所以可以削减部件件数 而实现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组装性,可以实现低背化。 附图说明图1是为了表示以往的天线装置10的内部结构而将一部分切开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2是为了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内部结构而将一部 分切开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10A的主要部分的、将一部分切开的局 部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中10A-天线装置,15A-电路基板,15a-上面,15b-端面通孔, 20-棒形天线,20a-阳螺紋部,25A-顶盖,30-连接器部, 30a-阴螺紋部,40A-棒侧端子(触点),40a-—端部,40b-另一端部, 50-输出电缆,60-压铸基座,60a-孔,65_凸台,65a-阳螺紋, 70-基座垫。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最初参照附图,为了易于理解本专利技术,而对具有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 接结构的以往的天线装置10进行说明。图1是为了表示以往的天线装置10 的内部结构而将一部分切开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示的天线装置10具有由顶盖25和压铸基座60构成的天线壳体;以 及安装在顶盖25上的棒形天线20。棒形天线20用于接收AM/FM无线电、电 话带的电波。在天线壳体内容纳有搭载了放大电路(未图示)的电路基板15。 棒形天线20从垂直线倾斜地配置。棒形天线20通过连接器部(支撑零件)30 固定(支撑)在顶盖25上。该连接器部30接收用棒形天线2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在电路基板15的上面15a搭载有导电部件(接收侧终端部件)80。该导 电部件(接收侧终端部件)80如后所述与棒形天线20连接,用于与放大电路 (升压电路)取得电连接。天线装置10还具有棒侧端子(触点)40。棒側端子(触点)40的一端部 40a安装在连接器部30,棒侧端子(触点)40的另一端部40b插入到导电部 件(接收侧终端部件)80中并进行电接触。另外,压铸基座60的下面用基座垫70覆盖。在压铸基座60上形成有在 其下部用于向汽车顶板安装的凸台65。在凸台65的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紋(未 图示)。另外,在电路基板15上连接有输出电缆(未图示)的一端部,在压 铸基座60上形成有用于向外部引出该输出电缆的孔(未图示)。这种以往的天线装置10的连接结构由棒侧端子(触点)40和导电部件(接 收侧终端部件)80构成,所以部件件数变多。其结果,存在成本上升这样的 问题。另外,天线装置10的连接结构由两个部件构成,所以还存在组装性不 好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将导电部件(接收侧终端部件)80搭载在电路基 板15的上面15a上,所以需要用于搭载的空间,难以实现天线壳体的低背化。参照图2以及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IOA进行说明。 图2是为了表示天线装置10A的内部结构而将一部分切开的立体图。图3是 表示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IOA的主要部分的、将一部分切开的局部放大分解 立体图。图示的天线装置IOA除了删除导电部件(接收侧终端部件)80和如后所 述地变更棒侧端子(触点)、电路基板、以及顶盖(卜少7°少一义)的方面以 外,具有与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10同样的结构。因此,对棒侧端子(触点)、 电路基板、以及顶盖分别附加40A、 15A、以及25A的参照标号。对具有与图 1所示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装置,具有: 由顶盖和基座构成的天线壳体; 安装在上述顶盖上的棒形天线; 容纳于上述天线壳体内并搭载了放大电路的电路基板;以及 接收用上述棒形天线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并且将上述棒形天线固定在上述顶盖上的连接器部, 其特征在于, 具有:形成在上述电路基板的端面上的端面通孔;以及 一端部安装在上述连接器部上而另一端部弹性接触在上述端面通孔上的棒侧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吕顺一佐藤久一加藤隆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