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77065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以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于锂离子电池材料
,具体而言,涉及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由于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得到广泛关注。其中富锂材料由于氧阴离子参与电荷补偿,能提供比传统钴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更高的克容量,能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
[0003]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虽然具有高克容量,但传统富锂锰基多晶材料由于一次颗粒粒径小,颗粒间存在较大空隙,使得其堆积形成的二次颗粒体积能量密度较低。类单晶的大颗粒形貌不仅含有的空隙远远小于多晶材料;单晶往往还有相对更分散、均匀的粒径分布,分散均匀的粒径也使得其理论上颗粒与颗粒间的空隙减少,也有利于提升体积能量密度。此外单晶形貌所具有的较大的一次颗粒对高强度辊压是耐受的,而多晶二次颗粒则会出现颗粒破碎的情况,所以单晶材料也通常会有更高的压实密度。另一方面,传统富锂材料是由小颗粒团聚而成二次微球颗粒,其较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副反应生成的速率,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导致材料粉化失效。单晶较低比表面积特征则可以建成高效的三维电子传导网络、抑制副反应、限制气体生成、均质内应力,使得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一定提升。因此,单晶形貌是提升正极体积能量密度与结构稳定性的关键。
[0004]目前业界制备单晶正极材料的方法通常通过提高烧结温度和延长烧结时间来达到的,这是因为高温能促进离子迁移,增加晶粒生长速度。但煅烧温度升高意味着生产的能耗增加,且高温条件同时必须增加过量锂含量,以抵消锂挥发,这也会使得生产效率降低,这是单晶材料实现产业化的一大障碍。
[0005]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以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为基体,在其表面层掺杂Al
3+
,且Al
3+
的掺杂量为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中过渡金属元素总量的1%

2%。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的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前驱体Mn
0.75
Ni
0.25
(OH)2与锂盐混合物LiOH
·
H2O和LiNO3混合均匀后进行预烧,然后将预烧得到的产物研磨后再进行煅烧,得到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
Li
1.2
Mn
0.6
Ni
0.2
O2;再将所得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与锂盐混合物LiOH
·
H2O和LiNO3、铝盐混合均匀后进行预烧,然后将预烧得到的产物研磨后再进行煅烧,得到表面掺Al的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锂电池,其正极包括上述的LiNi1‑
x
M
x
O2的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电池,所提供的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以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为基体,在其表面层掺杂Al
3+
,且Al
3+
的掺杂量为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中过渡金属元素总量的1%

2%,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同时具有类单晶形貌特征和表面层掺杂Al
3+
特征,二者结合在一起达成了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富锂锰基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对于提升材料体积能量密度、循环容量保持率和放电能量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3]图1为对比例1组装的CR2032纽扣电池在2.0V

4.8V电压区间以及0.1C倍率下的1

50周充放电曲线图;图2为实施例1组装的CR2032纽扣电池在2.0V

4.8V电压区间以及0.1C倍率下的1

50周充放电曲线图;图3为实施例2组装的CR2032纽扣电池在2.0V

4.8V电压区间以及0.1C倍率下的1

50周充放电曲线图;图4为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组装的CR2032纽扣电池在2.0V

4.8V电压区间以及0.1C倍率下的1

50周的放电比容量图;图5为对比例1、实施例1、实施例2组装的CR2032纽扣电池在2.0V

4.8V电压区间以及0.1C倍率下的1

50周的放电平均电压图;图6为实施例1在10k放大倍率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照片;图7为实施例2在10k放大倍率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照片;图8为实施例2所得样品的形貌图;图9为实施例2所得样品的EDS能谱中O元素分布图;图10为实施例2所得样品的EDS能谱中Ni元素分布图;图11为实施例2所得样品的EDS能谱中Mn元素分布图;图12为实施例2所得样品的EDS能谱中Al元素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差,能量密度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较低煅烧温度下合成表面Al掺杂的类单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方法,采用低成本原料,合成过程能耗较低且简便具易于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以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为基体,在其表面层掺杂Al
3+
,且Al
3+
的掺杂量为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中过渡金属元素总量的1%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中的一次颗粒粒径为500nm

1000nm,所述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平均粒径为4μm

6μ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为2.8g/cm3‑
4 g/cm3。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循环稳定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前驱体Mn
0.75
Ni
0.25
(OH)2与锂盐混合物LiOH
·
H2O和LiNO3混合均匀后进行预烧,然后将预烧得到的产物研磨后再进行煅烧,得到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再将所得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与锂盐混合物LiOH
·
H2O和LiNO3、铝盐混合均匀后进行预烧,然后将预烧得到的产物研磨后再进行煅烧,得到表面掺Al的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单晶层状富锂锰基材料Li
1.2
Mn
0.6
Ni
0.2
O2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前驱体Mn
0.75
Ni
0.25
(OH)2与锂盐混合物LiOH
·
H2O和LiNO3混合均匀后,置于马弗炉中,以5℃/min

10℃/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至450℃

500℃,并保温5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岳锋吴锋王政强李宁王新宇张彬范未峰程正张萍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