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角应力控制铜带热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520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角应力控制铜带热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加热、清理、测温、轧制、轧边、质检、卷曲等步骤,完成铜带轧制,轧边时通过设置若干导向轧边辊以及圆柱轧边辊,对铜带的边角处进行控制单次进给量,保证轧制的缓步进行,防止单次轧边进给量过大导致边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处以及断裂,提升产品的质量,同时保证边角处的平整,减少切边面积,增加利用率,通过设置固定块,通过固定块限制轧制时轧边辊的上下位置,保证轧制过程中的平稳进行,防止导向轧边辊的上下位移致使铜带出现褶皱等情况。使铜带出现褶皱等情况。使铜带出现褶皱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角应力控制铜带热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边角应力控制铜带热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铜带轧制时,为保证铜带具有足够的轧制温度,一般将轧制时铜带的温度在其再结晶温度之上,紫铜的在再结晶温度一般在600

700摄氏度,在牌号为T2的紫铜的退火温度为470摄氏度以上,为保证紫铜铸锭在热轧的过程中的热量丧失,一般将其加热至较高温度,确保其在热轧过程中充分发生再结晶的现象。
[0003]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铸锭轧制过程中,铸锭在轧辊的压力下逐渐延展,不断增宽增长,由于铸锭在制作过程中虽然经过铣削处理,保持铸锭的平整,但是铸锭仍然存在厚度方向的误差,使得轧制后厚度较多的部分朝向宽度方向发生更多的变形,为保证铜带的边角性能,一般设置有轧边工序,由于宽度不同,致使位置固定的轧边辊对铜带两侧的轧边进给量存在较大差距,致使轧边时宽度较大的位置压迫铜带的边角,产生应力集中或者裂纹。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技术方案解决铜带两侧边由于较大进给量致使铜带两侧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角应力控制铜带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产品规格选取规定铸锭;S2:将铸锭放入至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处理,出炉时铸锭的温度为880
±
10℃,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进入下一工序;S3:对铸锭进行热轧并进行铣削加工,保证铸锭达到预定的尺寸且其表面平整,产品合格后进入下一工序;S4:对铸锭进行温度检测,确保开轧时的温度区间为800

820℃,温度合格后进入下一工序;道次S5:对铸锭进行粗轧,轧制道次为11道次,轧制速度为80

100m/min,终轧温度为400

450℃,轧机上设置有轧边机构,轧边机构对应轧制道次设置有轧边道次,轧边机构的轧边方向由铜带两侧的中间位置朝其上下两侧抵触,轧边机构与铸锭的厚度、轧制道次对应设置有轧制进给量,轧制进给量与轧制道次的数值呈反比,完成轧制后进入下一工序;S6:检测板坯的厚度误差,并对板坯进行剪边处理,S7:完成卷曲,对板材进行收料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角应力控制铜带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道次设置为11次,且11次的轧制进给量小于35mm,所述轧边道次设置为六次,所述轧边道次与轧制道次的第3

8次对应设置,所述轧边道次的轧制进给量小于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角应力控制铜带热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道次中对应铸锭的厚度尺寸依次为228

206

178

148

116

82

56

40

29

23

19.5

17,所述轧边道次中对应铸锭的宽度尺寸为387

392

399

406

413

4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志凌孙红刚周明圣纪成孙邈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