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卡及凝血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042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剂卡及凝血检测装置,试剂卡用于凝血检测,该试剂卡包括本体、电路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本体具有加样通道和气流通道,加样通道用于添加血液样本,气流通道用于与泵体相连,电路板安装于本体,第一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且安装于本体,第一电极具有与加样通道和气流通道连通的容纳腔,第二电极与电路板电连接,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本体,第二电极的一端与驱动件相连,另一端伸入容纳腔。该试剂卡能够方便地进行凝血测试,操作非常方便,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意外的振动或者倾斜对测试数据没有较大的影响。这种检测方式,降低了对测试环境的要求,可以在各种复杂的场景中进行凝血测试。的场景中进行凝血测试。的场景中进行凝血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剂卡及凝血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试剂卡及凝血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凝血检测装置,盛血杯安置在能够来回转动的回转盘上,使用钢丝将一个圆柱体悬吊保持在盛血杯内,钢丝的另一端与血栓弹力图仪器相连。然后将试剂和血液经过一定比例混合后加入到盛血杯。当血液标本呈液态时,盛血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转动,通过传感器反映到描图纸上的信号是一条直线,当血液开始凝固时,盛血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黏附性而产生阻力,盛血杯的转动带动圆柱体同时运动,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加阻力也不断增大,盛血杯带动圆柱体的运动也随之变化,圆柱体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此信号通过传感器描绘到描图纸上形成特有的血栓弹力图。该检测装置的缺点在于操作不方便,需要将血液和试剂混合,且需要将圆柱体悬吊保持在盛血杯内,且如果杯体放置不平整将导致检测角度与理论检测不相符,从而降低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试剂卡,该试剂卡能够方便地进行凝血测试,操作非常方便,试剂卡采用了电化学检测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意外的振动或者倾斜对测试数据没有较大的影响,降低了对检测环境的要求,拓宽了凝血检测的应用场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凝血检测装置,该凝血检测装置与试剂卡配合后能够直接进行凝血测试,无需进行手动样本混合等操作,操作非常便捷。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试剂卡,所述试剂卡用于凝血检测,所述试剂卡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加样通道和气流通道,所述加样通道用于添加血液样本,所述气流通道用于与泵体相连;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本体;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与所述加样通道和所述气流通道连通的容纳腔;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与驱动件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外侧壁上设有凸起结构。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电极配合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本体上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密封凸台,所述密封凸台上设置密封件以密封所述容纳腔。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具有所述加样通道和所述气流通道以及容纳所述第一电极的安装孔;底板,所述底板连接于所述主体板的下部,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盖板,所述盖板扣合在所述主体板上;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夹设在所述主体板和所述盖板之间,以密封所述容纳腔。
[001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和所述密封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插柱,所
述盖板和所述密封板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柱配合的第一插筒,和/或所述密封板和所述主体板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二插柱,所述密封板和所述主体板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柱配合的第二插筒。
[001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的定位凹槽。
[001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板上设有避让孔,所述试剂卡还包括导电件和导电连接片,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另一端穿过避让孔并通过所述导电连接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相连。
[0013]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凝血检测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试剂卡、泵体和驱动件,所述泵体与所述气流通道连通,以将所述加样通道内的血液样本引入所述容纳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电极转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配合,所述被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且与所述第二电极配合。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的转速为0.15rad/s

0.35rad/s;所述电路板的电信号激励频率为10KHz

10MHz。
[0016]本专利技术的试剂卡的有益效果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加样通道内预先放置试剂,将整个试剂卡安装在凝血检测装置上,使得泵体与气流通道连通,驱动件与第二电极远离容纳腔的一端传动配合,然后将血液样本加入加样通道后即可形成血液试剂混合液,通过泵体的抽吸,血液试剂混合液流动到试剂卡内部的第一电极的容纳腔内,由于容纳腔内插入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是血液试剂混合液,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二电极的旋转,使血液在凝固过程中粘附在上第二电极上,随着凝固的过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通过阻抗谱来表征这种凝固过程的变化,将变化通过检测传感器描绘出来,形成血液凝固曲线。由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将试剂卡放入凝血检测装置上,然后滴入血液样本即可,相比于现有盛血杯盛装血液试剂混合液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试剂卡使用非常方便,且不存在现有技术中杯体放置不平整将导致检测角度与理论检测不相符,从而导致检测不准确的技术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的试剂卡即使出现意外的振动或者倾斜对测试数据也没有大的影响。采用这种试剂卡检测方式,降低了对测试环境的要求,使得凝血检测可以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测试。
[0017]本专利技术的凝血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由于具有前文所述的试剂卡,相比于现有盛血杯盛装血液试剂混合液的技术方案,该凝血检测装置与试剂卡配合后能够直接进行凝血测试,无需进行手动样本混合等操作,操作非常便捷。
[0018]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试剂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试剂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向的试剂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试剂卡的主体板的截面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凝血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本体;11、主体板;111、加样通道;112、气流通道;113、安装孔;114、第二插筒;115、第三插柱;116、避让孔;117、密封凸台;12、底板;121、安装槽;122、定位凸起;123、第三插筒;13、盖板;131、第一插柱;14、密封板;141、第一插筒;142、第二插柱;2、电路板;21、定位凹槽;3、第一电极;31、容纳腔;4、第二电极;41、凸起结构;5、密封件;6、导电件;7、导电连接片;10、驱动件;101、驱动电极;102、主动齿轮;103、被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卡用于凝血检测,所述试剂卡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具有加样通道(111)和气流通道(112),所述加样通道(111)用于添加血液样本,所述气流通道(112)用于与泵体相连;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安装于所述本体(1);第一电极(3),所述第一电极(3)与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且安装于所述本体(1),所述第一电极(3)具有与所述加样通道(111)和所述气流通道(112)连通的容纳腔(31);第二电极(4),所述第二电极(4)与所述电路板(2)电连接,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本体(1),所述第二电极(4)的一端与驱动件(10)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4)的外侧壁上设有凸起结构(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设有安装孔(113),所述第一电极(3)配合在所述安装孔(113)内,所述本体(1)上环绕所述安装孔(113)设置有密封凸台(117),所述密封凸台(117)上设置密封件(5)以密封所述容纳腔(31)。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主体板(11),所述主体板(11)具有所述加样通道(111)和所述气流通道(112)以及容纳所述第一电极(3)的安装孔(113);底板(12),所述底板(12)连接于所述主体板(11)的下部,所述底板(12)上设有安装槽(121),所述安装槽(121)用于容纳所述电路板(2);盖板(13),所述盖板(13)扣合在所述主体板(11)上;密封板(14),所述密封板(14)夹设在所述主体板(11)和所述盖板(13)之间,以密封所述容纳腔(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剂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3)和所述密封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力涂贻兰李鑫豪戴军张仪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徕西姆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