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30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包括进料单元底座和脱水单元。进料单元包括储料罐、进料管和设在储料罐内的螺旋输送机。脱水单元包括脱水筒以及安装在脱水筒的外表面上的若干个压滤组件和若干个回流机构;脱水筒同轴地连接在储料罐的底面上,该脱水筒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上导料斗、上脱水机构、下导料斗和下脱水机构;该脱水筒的侧壁上、下部沿圆周均布地开设若干个与上脱水机构对应以及与若干个压滤组件一一对应的上排泥口、与下脱水机构对应以及与若干个回流机构一一对应的下排泥口,该脱水筒的侧壁下部开设排水孔;若干个回流机构各自通过输送管一一对应地与若干个压滤组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效率高、耗能低、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河道作为输送水资源的载体,长时间的流水冲击会造成土壤迁移形成河道淤积。日常生活中当大量有机质垃圾进入河道超过水体自净的部分会以更大比重沉积于河床底部成为河道底泥的一部分,若未妥善处理,不仅会降低河道的蓄水能力和防洪能力,还会使河道水体出现黑臭现象,水质反复恶化,因此必须通过河道底泥疏浚脱水设备进行处理。
[0003]现有的河道底泥疏浚脱水设备一般是将河道底泥抽出后,一般利用离心脱水设备将底泥中的水分脱去,然后再将脱水后的底泥清理出。上述离心方式脱水需要在高转速工况下工作,耗能大,单次处理底泥的量也有限,脱水后的底泥没有固定形状,不利于后续对底泥的收纳、运输和再利用;而且离心处理后的底泥需人工清理后才能再次进行脱水工作,自动化程度低,无法连续工作,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河道底泥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它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顶部的脱水单元以及设在在脱水单元顶部的进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单元包括储料罐、连接在储料罐的侧壁上部的进料管和设在储料罐内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脱水单元包括脱水筒以及安装在所述脱水筒的外表面上的若干个压滤组件和若干个回流机构;所述脱水筒同轴地连接在所述储料罐的底面上,该脱水筒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上导料斗、上脱水机构、下导料斗和下脱水机构,该脱水筒的侧壁上部沿圆周均布地开设若干个与上脱水机构对应以及与若干个压滤组件一一对应的上排泥口,该脱水筒的侧壁下部沿圆周均布地开设若干个与下脱水机构对应以及与若干个回流机构一一对应的下排泥口,该脱水筒的侧壁下部开设排水孔;若干个回流机构各自通过输送管一一对应地与若干个压滤组件连接;底泥经进料单元进入脱水单元,经过上脱水机构初步过滤脱水的底泥通过上排泥口进入压滤组件中,被压滤组件再次挤压脱水后形成块状;下脱水机构将从上脱水机构逃逸的底泥再次进行脱水处理,经过下脱水机构过滤后的底泥通过下排泥口进入回流机构,被回流机构输送至压滤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包括顶部穿出所述储料罐的顶盖的第一传动轴、固定在储料罐的顶面上并与第一传动轴连接的驱动电机和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的绞龙叶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底泥疏浚脱水一体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脱水机构包括过滤斗、若干抛料组件、清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过滤斗包括圆形顶板和连接在顶板的边缘的圆锥形侧壁;其中,圆形顶板上开设一个位于中心的轴孔和两个中心对称地位于轴孔外围的导向孔;圆锥形侧壁上呈射线状地开设若干组过滤孔,该圆锥形侧壁的下部沿圆周均布地开设若干个与所述脱水筒上的若干个上排泥口一一对应的槽孔,每个槽孔的顶部中间开设一个弧形杆穿孔;若干抛料组件一一对应地设在若干个槽孔中;每个抛料组件包括储料槽、弧形杆、第一弹簧、圆弧块、两根推杆和挡板;其中,所述储料槽的槽口与过滤斗上的槽孔适配;所述弧形杆滑动地插在过滤斗上的弧形杆穿孔中,该弧形杆的上端通过一块阻隔板固定在储料槽的槽口顶端中部;所述第一弹簧套在位于过滤斗内部的弧形杆上,使所述储料槽的槽口将过滤斗的槽孔封住;所述圆弧块固定在储料槽的底部;两根所述推杆的一端一一对应地铰接在储料槽的槽口两侧上部;所述挡板铰接在上排泥口的两侧壁之间,该挡板的内端面的两侧下部一一对应地与两根推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清洁组件设在所述过滤斗的内部并包括第二传动轴、套筒、承载板、两根导向杆、若干根清洁臂、两个楔形块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传动轴穿设在所述过滤斗上的轴孔中并同轴连接在所述螺旋输送机中的第一传动轴的下端;所述套筒可转动地套在第二传动轴上,该套筒的筒壁上沿圆周均布地轴向开设若干个导向槽,每个导向槽的顶部各自与一根第二弹簧的上端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中心开设一内径与套筒的外径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雁飞张骏丁付革张晓雷韦雨张恩波郭洪伟洪超肖佳张桂俊夏虎成提运伟孟学仕唐皓蒋明月熊壮戴金洋郭梓越陈红方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