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插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86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接插拔装置,对接插拔装置包括主体、第一对插头和对插管组,主体包括对接部和插接部,对接部设于电池包上,第一对插头包括分别设于对接部和插接部上的第一母头和第一公头,第一母头与电池包内电源线连接,第一公头用于连接外部负载,对插管组包括第一对插管和第二对插管,第一对插管包括分别设于对接部和插接部上的第一公插管和第一母插管,第二对插管包括分别设于对接部和插接部上的第二公插管和第二母插管,第一公插管和第二公插管分别与电池包内的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对接插拔装置,有效提升电池包接口插拔的操作效率,节省工时和劳力,也避免了接口漏接和错接的风险。接和错接的风险。接和错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接插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对接插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的外接口包括电源接口、冷却水管接口等等,其中,电源接口用于输出电源,电源接口能够通过输电线路向外部负载供电,冷却水管接口用于连通冷却水管路,完成电池内部冷却液的循环工作。
[0003]目前,电源接口与冷却水管接口相对独立,这就使得在电池包外接口进行装配或者拆装过程中,电源接口与冷却水管接口需要一一进行拔插与拆装,耗费人力物力,影响操作效率,也存在接口漏接、错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插拔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外接口拆装效率低下,耗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对接插拔装置,包括:
[0007]主体,包括对接部和插接部,所述对接部设于电池包上,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插接部可拆卸插接;
[0008]第一对插头,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一母头和第一公头,所述第一母头与所述电池包内的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公头用于连接外部负载;
[0009]对插管组,包括第一对插管和第二对插管,所述第一对插管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一公插管和第一母插管,所述第二对插管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二公插管和第二母插管,所述第一公插管和所述第二公插管分别与所述电池包内的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连通;
[0010]当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对接部进行插接时,所述第一母头、所述第一公插管和所述第二公插管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公头、所述第一母插管和所述第二母插管对应插接。
[0011]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对插头,所述第二对插头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插接部上的第二母头和第二公头,所述第二母头与所述电池包内的数据通信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公头用于连接外部通讯设备;
[0012]当所述插接部插接于所述对接部上时,所述第二母头能够与所述第二公头对应插接。
[0013]可选地,所述插接部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一公头、所述第二公头、所述第一母插管和所述第二母插管均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对接部对应设有插接凸部,所述插接凸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母头、所述第二母头、所述第一公插管和所述第二公插管均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插接凸部适于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对接部进行插接时插接至所述插接槽内。
[0014]可选地,所述插接凸部的外周壁还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能够封堵所述插接凸部与所述插接槽之间的缝隙。
[0015]可选地,所述插接凸部上设有卡接件,所述插接槽对应开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件适于在所述插接凸部与所述插接槽插接到位时卡接于所述卡接孔内。
[0016]可选地,所述卡接件包括固定座、活动卡接头和弹性件,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插接凸部上并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卡接头可伸缩地设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弹性件设于活动槽内,所述弹性件适于提供迫使所述活动卡接头相对所述活动槽向外伸出以与所述卡接孔相卡接的力。
[0017]可选地,所述插接凸部的外侧壁开设有导向定位头,所述插接槽的内侧壁对应开设有导向定位槽,所述导向定位头适于在所述插接凸部与所述插接槽插接时滑动于所述导向定位槽内。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公头贯穿所述插接槽的槽底并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插接槽上;所述第一母头贯穿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并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容置槽上;
[0019]所述第二公头贯穿所述插接槽的槽底并通过第三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插接槽上;所述第二母头贯穿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并通过第四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容置槽上。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母插管贯穿所述插接槽的槽底并通过第五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插接槽上;所述第一公插管贯穿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并通过第六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容置槽上;
[0021]所述第二母插管贯穿所述插接槽的槽底并通过第七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插接槽上;所述第二公插管贯穿所述容置槽的槽底并通过第八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容置槽上。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公插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能够封堵所述第一公插管与所述第一母插管之间的缝隙;
[0023]所述第二公插管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能够封堵所述第二公插管与所述第二母插管之间的缝隙。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提供的对接插拔装置,对接部设于电池包上,对接部上安装有第一母头、第一公插管和第二公插管,插接部上安装有第一公头、第一母插管和第二母插管。具体地,第一母头与第一公头插接后,外部负载与第一公头连接时电池包能够向外部负载供电;第一公插管和第二公插管分别与第一母插管和第二母插管插接后,第一母插管和第二母插管在接通外部冷却循环管路时能够与电池包内部的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进行连通,从而确保电池包内冷却水的循环工作。当插接部与对接部进行安装插接时,第一母头、第一公插管和第二公插管能够同时与第一公头、第一母插管和第二母插管对应插接;当插接部从对接部上拔出分离时,第一母头、第一公插管和第二公插管能够同时与第一公头、第一母插管和第二母插管分离,简化了第一对插头、第一对插管及第二对插管一一进行插拔的繁杂过程,有效提升操作效率,节省工时和劳力,也避免了接口漏接和错接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对接插拔装置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对接插拔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对接插拔装置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对接插拔装置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主体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卡接件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卡接件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00、主体;110、对接部;111、插接凸部;1111、导向定位头;112、容置槽;1121、第二安装孔;1122、第六安装孔;1123、第八安装孔;1124、第四安装孔;120、插接部;121、插接槽;1211、卡接孔;1212、导向定位槽;1213、第一安装孔;1214、第五安装孔;1215、第七安装孔;1216、第三安装孔;130、第一密封圈;140、卡接件;141、固定座;1411、活动槽;142、活动卡接头;143、弹性件;
[0035]200、第一对插头;210、第一母头;220、第一公头;
[0036]300、对插管组;310、第一对插管;311、第一公插管;312、第一母插管;313、第二密封圈;320、第二对插管;321、第二公插管;322、第二母插管;323、第三密封圈;
[0037]400、第二对插头;410、第二母头;420、第二公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接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0),包括对接部(110)和插接部(120),所述对接部(110)设于电池包上,所述对接部(110)与所述插接部(120)可拆卸插接;第一对插头(200),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110)和所述插接部(120)上的第一母头(210)和第一公头(220),所述第一母头(210)与所述电池包内的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公头(220)用于连接外部负载;对插管组(300),包括第一对插管(310)和第二对插管(320),所述第一对插管(310)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110)和所述插接部(120)上的第一公插管(311)和第一母插管(312),所述第二对插管(320)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110)和所述插接部(120)上的第二公插管(321)和第二母插管(322),所述第一公插管(311)和所述第二公插管(321)分别与所述电池包内的冷却进水管和冷却出水管连通;当所述插接部(120)与所述对接部(110)进行插接时,所述第一母头(210)、所述第一公插管(311)和所述第二公插管(321)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公头(220)、所述第一母插管(312)和所述第二母插管(322)对应插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对插头(400),所述第二对插头(400)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部(110)和所述插接部(120)上的第二母头(410)和第二公头(420),所述第二母头(410)与所述电池包内的数据通信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公头(420)用于连接外部通讯设备;当所述插接部(120)插接于所述对接部(110)上时,所述第二母头(410)能够与所述第二公头(420)对应插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接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120)开设有插接槽(121),所述第一公头(220)、所述第二公头(420)、所述第一母插管(312)和所述第二母插管(322)均设于所述插接槽(121)内,所述对接部(110)对应设有插接凸部(111),所述插接凸部(111)开设有容置槽(112),所述第一母头(210)、所述第二母头(410)、所述第一公插管(311)和所述第二公插管(321)均设于所述容置槽(112)内,所述插接凸部(111)适于在所述插接部(120)与所述对接部(110)进行插接时插接至所述插接槽(12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凸部(111)的外周壁还设有第一密封圈(130),所述第一密封圈(130)能够封堵所述插接凸部(111)与所述插接槽(121)之间的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接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凸部(11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林李保林陈宏刘帅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苇渡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