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物料在振动过程中因磕碰而受损的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包括回形振动盘,所述回形振动盘的上端面分为中心进料区、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的一侧为分散输送区、另一侧为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的出料端与上料区的进料端连接且上料区的出料端与分散输送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分散输送区的出料端与回料平台区的进料端连接且回料平台区的出料端与出料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中心进料区、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的盘面上均铺设有毛毡。优点: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中毛毡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物料在振动过程中因磕碰而受损。在振动过程中因磕碰而受损。在振动过程中因磕碰而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
[0001]本技术属于振动盘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
技术介绍
[0002]振动盘是现有常用的一种物料筛选、输送装置,如CN 213864178 U、名称“一种用于输送热保护器上绝缘固定座的振动盘”,包括:振动主体,放料盘,所述放料盘内设有螺旋运输轨道,所述放料盘的顶部设有转运轨道,所述转运轨道的进料端与螺旋运输轨道的出料端相连接,辅助容纳壳体,和排列筛选轨道,所述排列筛选轨道用于筛选绝缘固定座以及对筛选后的绝缘固定座进行依次排列输送,所述振动主体设置在放料盘的底部,所述辅助容纳壳体固定连接在放料盘的外壁上,所述辅助容纳壳体与放料盘外壁之间形成了排列空间,所述排列筛选轨道连接在放料盘的外壁上,并且排列筛选轨道位于排列空间内,所述排列筛选轨道与转运轨道的出料端连接。所述排列筛选轨道包括输送板,所述输送板顶部设有由外向内设置的第一输送面,所述输送板的内侧设有限位凸边,所述输送板的底部设有若干个承载杆,和筛选限位条,所述筛选限位条上设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筛选限位条的尾部设有调节折弯部,所述调节折弯部用于将竖直状态的绝缘固定座调节至水平状态,所有承载杆和所有连接杆均与放料盘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筛选限位条位于输送板的正上方,所述筛选限位条与输送板之间形成了筛选间隙,所述筛选间隙的高度大于绝缘固定座底部的厚度,并且筛选间隙的高度小于绝缘固定座底部厚度与凸起部厚度之和。所述输送板包括送料部和筛选部,所述送料部上设有导向条, 所述送料部的头端设有与筛选限位条配合的筛选缺口,所述送料部与转运轨道的出料端连接,所述导向条与筛选限位条的头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运轨道内设有由内向外倾斜的第二输送面。所述转运轨道与送料部之间设有溢出漏料口。所述筛选部的尾端设有辅助排料缺口。此类振动盘能够将物料实现逐一输出,但是该种振动盘,由于物料和钢性盘体是直接接触的,这样物料在振动过程中往往因磕碰而出现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设计目的:为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够防止物料在振动过程中因磕碰而受损的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
[0004]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0005]1、所述回形振动盘的上端面分为中心进料区、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的一侧为分散输送区、另一侧为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的出料端与上料区的进料端连接且上料区的出料端与分散输送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分散输送区的出料端与回料平台区的进料端连接且回料平台区的出料端与出料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中心进料区、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的盘面上均铺设有毛毡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物料通过输送机进入振动盘的中心进料区,振动盘的振动使物料以同一个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在振动盘的盘面上运动,物
料从中心进料区依次通过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出料区,实现物料的自动安全输送;二是中心进料区、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的盘面上均铺设有毛毡,毛毡的设置避免了物料和钢性盘体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物料在振动过程中因磕碰而受损。
[0006]2、所述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和回料平台区的外侧设有物料挡板且物料挡板的内壁面设有毛毡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和回料平台区的外侧设有物料挡板,这样能够防止物料震出振动盘;二是物料挡板的内壁面设有毛毡,这样能够物料和物料挡板直接接触,从而避免物料与物料挡板因磕碰而受损。
[0007]3、所述中心进料区的四侧分别围设有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所在的盘面为坡面且中心进料区坡面的最高处与上料区连接,所述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均高于中心进料区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中心进料区的四侧分别围设有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所在的盘面为坡面且中心进料区坡面的最高处与上料区连接,所述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均高于中心进料区,由于中心进料区为处于中心得最低区域,这样处于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上得物料在振动过程可以回落到中心进料区,如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增设档条、刮板等辅助装置使不符合姿态要求(如堆料、叠料)的物料回落到处于中心最低处的中心进料区,从而确保物料的输出效果。
[0008]4、所述出料区所在的盘面为外侧高内侧低的倾斜面且出料区的内侧面与中心进料区的对应侧面贴触,所述出料区的内侧设有挡板且挡板的高度与一个物料的厚度匹配的设计,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出料区所在的盘面为外侧高内侧低的倾斜面且出料区的内侧面与中心进料区的对应侧面贴触,所述出料区的内侧设有挡板且挡板的高度与一个物料的厚度匹配,这样物料经过出料区后能够被逐一输出。
[0009]技术方案: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包括回形振动盘,所述回形振动盘的上端面分为中心进料区、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的一侧为分散输送区、另一侧为出料区,所述中心进料区的出料端与上料区的进料端连接且上料区的出料端与分散输送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分散输送区的出料端与回料平台区的进料端连接且回料平台区的出料端与出料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中心进料区、上料区、分散输送区、回料平台区和出料区的盘面上均铺设有毛毡。
[0010]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中毛毡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物料在振动过程中因磕碰而受损。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未粘设毛毡)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出料区中的直振斜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上毛毡布置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上毛毡布置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上毛毡布置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上毛毡布置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上毛毡布置五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上毛毡布置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参照附图1
‑
图9。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包括回形振动盘1,所述回形振动盘1的上端面分为中心进料区2、上料区3、分散输送区4、回料平台区5、出料区6,所述中心进料区2的一侧为分散输送区4、另一侧为出料区6,所述中心进料区2的出料端与上料区3的进料端连接且上料区3的出料端与分散输送区4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分散输送区4的出料端与回料平台区5的进料端连接且回料平台区5的出料端与出料区6的进料端连接,所述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包括回形振动盘(1),其特征是:所述回形振动盘(1)的上端面分为中心进料区(2)、上料区(3)、分散输送区(4)、回料平台区(5)、出料区(6),所述中心进料区(2)的一侧为分散输送区(4)、另一侧为出料区(6),所述中心进料区(2)的出料端与上料区(3)的进料端连接且上料区(3)的出料端与分散输送区(4)的进料端连接,所述分散输送区(4)的出料端与回料平台区(5)的进料端连接且回料平台区(5)的出料端与出料区(6)的进料端连接,所述中心进料区(2)、上料区(3)、分散输送区(4)、回料平台区(5)和出料区(6)的盘面上均铺设有毛毡(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其特征是:所述上料区(3)、分散输送区(4)和回料平台区(5)的外侧设有物料挡板(8)且物料挡板(8)的内壁面设有毛毡(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铺设毛毡的回形振动盘面,其特征是:所述中心进料区(2)的四侧分别围设有上料区(3)、分散输送区(4)、回料平台区(5)和出料区(6),所述中心进料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文峰,林笃盛,林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平一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