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注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11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注油技术领域,公开了轴承注油工装,包括底座、盖板和连接于底座底部的支脚,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卡合,所述底座内设有轴承放置槽和负压槽,所述轴承放置槽和所述负压槽之间空气流通,所述盖板顶部连接有泵机接口,盖板和底座卡合时所述泵机接口与所述负压槽连通,所述底座连接有润滑脂分排器,所述润滑脂分排器与所述轴承放置槽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形成负压内腔的底座和盖板,并在底座设置轴承放置槽和负压槽,将轴承工件放置在轴承放置槽内并注入油脂,通过罗茨泵机对其进行负压,负压后轴承工件内空气全部抽出,油脂填充其内部空隙,使得油脂填充率更高、注油均匀。注油均匀。注油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注油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注油
,尤其涉及轴承注油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注油装配领域,现有的注油方法为:
[0003]1、将轴承安装至电机后,由电机注油孔往轴承内注油,此方法需要往轴承室内注入大量的润滑脂,才能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但过多的润滑脂在轴承室内,会使轴承热量导出困难,造成轴承温度升高4至5℃,且电机运转时会将过多的润滑脂甩出至线圈和外轴承盖表面,造成漏油现象;
[0004]2、在安装前手工将油脂注入轴承滚子及辊道内,此方法需要将油枪对准轴承保持架的缝隙内,操作过程效率低,注入的润滑脂量较少。
[0005]综上所述,亟待轴承注油工装,提供一种在装配前对轴承注油,解决现有方式注油效率低,注油不均匀导致轴承使用时温度升高、漏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意在提供轴承注油工装,以解决现有方式注油效率低,注油不均匀导致轴承使用时温度升高、漏油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轴承注油工装,包括底座、盖板和连接于底座底部的支脚,所述底座与所述盖板卡合,所述底座内设有轴承放置槽和负压槽,所述轴承放置槽和所述负压槽之间空气流通,所述盖板顶部连接有泵机接口,盖板和底座卡合时所述泵机接口与所述负压槽连通,所述底座连接有润滑脂分排器,所述润滑脂分排器与所述轴承放置槽连接。
[0009]技术的技术原理为:将轴承工件放置于轴承放置槽内,卡合盖板和底座并固定锁紧,通过润滑脂分排器向轴承放置槽内注入油脂,泵机接口与罗茨泵机连接,启动负压机对装置内部空气进行抽取,轴承工件内部形成负压环境,油脂填充率更高。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座连接时,所述轴承放置槽和所述负压槽之间形成迷宫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迷宫槽和负压槽在负压时形成过度空间,避免油脂负压时被抽取流出。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和所述底座通过拉紧螺栓固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紧螺栓将底座和盖板拧紧固定,防止装置松动,工作过程中负压效果不理想导致注油效果低。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置于底座和盖板连接处,用于将底座内部形成负压内腔。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将卡合的盖板和底座内腔形成密闭环境,抽取负
压时效率更高,提高装置工作效率和注油效果。
[0016]进一步的,所述润滑脂分排器连接有注油接口和多个润滑脂管道,多个所述润滑脂管道等距连接于所述轴承放置槽。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个润滑脂管道并将其与轴承放置槽连接,便于机械化对轴承放置槽一次性注油,提高工作效率。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泵机接口在工作时与罗茨泵机连接,对装置内空气抽取形成负压环境,轴承工件内部空气被抽取形成负压,使得油脂填充更加充分,注油均匀并提高油脂填充率。
[0020]2、本技术在轴承放置槽和负压槽之间设置迷宫槽,负压槽形成一种过度,避免负压时油脂被抽取流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24]附图标记包括:支脚1、底座2、盖板3、拉紧螺栓4、泵机接口5、轴承工件6、密封垫7、负压槽8、轴承放置槽9、迷宫槽10、润滑脂分排器11、注油接口12、润滑脂管道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在描述中,用于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多”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轴承注油工装,包括底座2、盖板3和连接于底座2底部的支脚1,底座2与盖板3卡合,底座2内设有轴承放置槽9和负压槽8,轴承放置槽9和负压槽8之间空气流通,盖板3顶部连接有泵机接口5,盖板3和底座2卡合时泵机接口5与负压槽8连通,底座2连接有润滑脂分排器11,润滑脂分排器11与轴承放置槽9连接。
[0027]本实施例中,盖板3和底座2连接时,轴承放置槽9和负压槽8之间形成迷宫槽10。
[0028]本实施例中,盖板3和底座2通过拉紧螺栓4固定,拉紧螺栓4采用M16型号。
[0029]本实施例中,底座2还连接有密封垫7,密封垫7置于底座2和盖板3连接处,用于将底座2内部形成负压内腔。
[0030]本实施例中,润滑脂分排器11连接有注油接口12和多个润滑脂管道13,多个润滑脂管道13等距连接于轴承放置槽9。
[0031]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轴承工件6放置于轴承放置槽9内,盖板3与底座2卡合并通过拉紧螺栓4将两者固定连接,密封垫7将固定连接的盖板3和底座2内形成密闭环境利于内部负压环境的形成,通过润滑脂分排器11向轴承放置槽9内注入油脂,泵机接口5与罗茨泵
机连接并启动对负压槽8内空气抽取,轴承放置槽9和负压槽8之间空气流通且两者之间设有迷宫槽10,使得轴承放置槽9内能通过罗茨泵机对空气抽取形成负压环境,罗茨泵机将轴承放置槽9和轴承工件6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轴承工件6内部形成负压使得油脂填充均匀且填充率更高,待轴承工件6油脂填充充分后关闭罗茨泵机,拧松拉紧螺栓4取出轴承工件6,此时轴承工件6内的油脂填充率比手工注油填充率大60%

65%,此方式注油的轴承工件6润滑效果更好,使用时间更长。
[003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注油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盖板(3)和连接于底座(2)底部的支脚(1),所述底座(2)与所述盖板(3)卡合,所述底座(2)内设有轴承放置槽(9)和负压槽(8),所述轴承放置槽(9)和所述负压槽(8)之间空气流通,所述盖板(3)顶部连接有泵机接口(5),盖板(3)和底座(2)卡合时所述泵机接口(5)与所述负压槽(8)连通,所述底座(2)连接有润滑脂分排器(11),所述润滑脂分排器(11)与所述轴承放置槽(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注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和所述底座(2)连接时,所述轴承放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灿王步瑶
申请(专利权)人:优普森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