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用隔热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92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下层罩,并且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层罩的外周缘在交界处具有向所述空腔内延伸的内卷边,而所述的上层罩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用于连通所述的空腔与外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烟气自罩体的中央孔经环形缝进入空腔中因上层罩之外周缘的内卷边,使得烟气能在内卷边发生拐弯而加强烟气在罩体内的循环,从而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对锅具进行加热,另外,由于环形缝的设置能减少上下两层罩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结构,如本申请人的申请的ZL201721665655.6(公告号为CN209026878U)的中国技术《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其公开了一种环形罩体,罩体顶部周边内侧壁的横截面在邻近顶部的位置呈S型,该灶用隔热罩的顶部周边内侧壁截面呈S型,S型的内凹部增加了内部烟气在此处的停留时间,当烟气通过S型的外凸部能限定其流动方向基本为垂直于锅底的方向,烟气与锅底垂直接触即增大了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又增加了与锅底的接触时间,最大程度的增大了烟气与锅底的换热量,提高了隔热罩的热效率,但该隔热罩为单层罩,在隔热效果方面有所欠缺,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减少向下的热传导损失或者将这部分热损失回收利用的灶用隔热罩。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下层罩,并且所述的上层罩和下层罩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上层罩的外周缘在交界处具有向所述空腔内延伸的内卷边,而所述的上层罩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用于连通所述的空腔与外界。
[0005]为了能够实现外部的二次空气能贴合下层罩流动以减少对流换热损失,还能被进一步的预热,优选地,自外向内,所述下层罩包括有用于支承所述下层罩之内卷边的支承段、由支承段的下端沿径向向内弯折的折弯段、由折弯段继续向内延伸的平直段以及由该平直段向上延伸并与所述上层罩的内周缘形成有所述环形缝的延伸段。由于上层罩和下层罩于内周缘的交界处设置有连通空腔与外界的环形缝,这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能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具体的预热过程为:首先烟气自罩体的中央孔经环形缝进入空腔中,相对于烟气而言,其能在弯折段发生拐弯而减弱烟气外溢速度的同时还能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进而能预热贴合下层罩流入的二次空气,而弯折段相对于二次空气而言,其还能在弯折段发生拐弯而发生涡流以便于与罩体进行更好的热交换。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罩对应所述下层罩的平直段具有自上而下向下沉的下沉部,所述下沉部为用于盛放溢液的溢液区。该下沉部除了能够减缓烟气外溢的速度,还能具有盛放溢液的作用。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层罩自所述下沉部向所述内卷边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段。该倾斜段能延长烟气贴合上层罩流动的流动路径,也相应起到回收烟气热量的作
用。
[0008]为了避免溢液进入环形缝,优选地,所述上层罩的内周缘向下翻形成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能至少局部遮挡所述上层罩的内周缘。
[0009]为了更好地设置支脚和锅支脚,优选地,所述下层罩的平直段沿周向向下延伸有至少有三个支脚,所述上层罩的倾斜段上固定有锅支脚,所述锅支脚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下沉部。其中各个用于支承罩体的支脚设置在平直段上,设置位置更为平稳;而各个锅支脚至少部分延伸至下沉部能更加稳定支承锅具。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烟气自罩体的中央孔经环形缝进入空腔中因上层罩之外周缘的内卷边,使得烟气能在内卷边发生拐弯而加强烟气在罩体内的循环,从而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对锅具进行加热,另外,由于环形缝的设置能减少上下两层罩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隔热罩的剖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隔热罩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10的罩体1,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并且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形成有空腔13,上层罩11的外周缘在交界处具有向空腔13内延伸的内卷边111,而上层罩11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112,用于连通的空腔13与外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自罩体1的中央孔10经环形缝112进入空腔13中因上层罩11之外周缘的内卷边111,使得烟气能在内卷边111发生拐弯而加强烟气在罩体1内的循环,从而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对锅具进行加热,另外,由于环形缝112的设置还能减少上下两层罩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
[0018]具体地,为了能够实现外部的二次空气能贴合下层罩12流动以减少对流换热损失,还能被进一步的预热,本实施例的下层罩12自外向内分别包括有用于支承下层罩12之内卷边111的支承段121、由支承段121的下端沿径向向内弯折的折弯段122、由折弯段122继续向内延伸的平直段123以及由该平直段123向上延伸并与上层罩11的内周缘形成有环形缝112的延伸段124。由于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于内周缘的交界处设置有连通空腔13与外界的环形缝112,这样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能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具体的预热过程为:首先烟气自罩体1的中央孔10经环形缝112进入空腔13中,相对于烟气而言,其能在弯折段发生拐弯而减弱烟气外溢速度的同时还能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进而能预热贴合下层罩12流入的二次空气,而弯折段相对于二次空气而言,其还能在弯折段发生拐弯而发生涡流以便于与罩体1进行更好的热交换。
[0019]另外,上层罩11对应下层罩12的平直段123还具有自上而下向下沉的下沉部113,
下沉部113为用于盛放溢液的溢液区。该下沉部113除了能够减缓烟气外溢的速度,还能具有盛放溢液的作用。而上层罩11自下沉部113向内卷边111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段114,该倾斜段114能延长烟气贴合上层罩11流动的流动路径,也相应起到回收烟气热量的作用。而为了更好地设置支脚2和锅支脚3,下层罩12的平直段123沿周向向下延伸有至少有三个支脚2,上层罩11的倾斜段114上固定有锅支脚3,锅支脚3至少部分延伸至下沉部113。其中各个用于支承罩体1的支脚2设置在平直段123上,设置位置更为平稳;而各个锅支脚3至少部分延伸至下沉部113能更加稳定支承锅具。最后,为了避免溢液进入环形缝112,上层罩11的内周缘向下翻形成有内翻边115,内翻边115能至少局部遮挡上层罩11的内周缘。
[0020]实施例2
[0021]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锅支脚3的具有更能适应尖底锅的倾斜部30,如图3和4所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10)的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并且所述的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之间形成有空腔(13),所述上层罩(11)的外周缘在交界处具有向所述空腔(13)内延伸的内卷边(111),而所述的上层罩(11)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112),用于连通所述的空腔(13)与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自外向内,所述下层罩(12)包括有用于支承所述下层罩(12)之内卷边(111)的支承段(121)、由支承段(121)的下端沿径向向内弯折的折弯段(122)、由折弯段(122)继续向内延伸的平直段(123)以及由该平直段(123)向上延伸并与所述上层罩(11)的内周缘形成有所述环形缝(112)的延伸段(12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超严力峰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