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用隔热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408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的罩体,其特征在于: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中层罩,并且上层罩和中层罩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还包括有与中层罩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的下层罩,下层罩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并连通第二空腔与外界的环形缝,下层罩沿周向设有至少有三个支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上层罩和中层罩形成第一空腔,能减少上层罩对各个支脚处的传热量,中层罩与下层罩之间形成独立地减少对各支脚传热的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从而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对锅具和贴合下层罩流入的二次空气进行加热,另外,由于环形缝的设置能减少中下两层罩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结构,如本申请人的申请的ZL201721665655.6(公告号为CN209026878U)的中国技术《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其公开了一种环形罩体,罩体顶部周边内侧壁的横截面在邻近顶部的位置呈S型,该灶用隔热罩的顶部周边内侧壁截面呈S型,S型的内凹部增加了内部烟气在此处的停留时间,当烟气通过S型的外凸部能限定其流动方向基本为垂直于锅底的方向,烟气与锅底垂直接触即增大了与锅底的接触面积,又增加了与锅底的接触时间,最大程度的增大了烟气与锅底的换热量,提高了隔热罩的热效率,但该隔热罩为单层罩,在隔热效果方面有所欠缺,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减少向下的热传导损失或者将这部分热损失回收利用的灶用隔热罩。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的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和中层罩,并且所述的上层罩和中层罩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还包括有位于所述中层罩下的下层罩,所述下层罩与中层罩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所述下层罩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二空腔与外界,所述下层罩沿周向设有至少有三个支脚。
[000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各个所述支脚包括有外露在所述下层罩外的支脚本体以及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和第一空腔中的连接脚,所述连接脚包括有伸入第二空腔的第一连接脚以及由第一连接脚的中央向所述第一空腔继续伸入的第二连接脚,所述第二连接脚与第一连接脚之间形成与所述中层罩相抵接的抵接台阶。由于连接脚的设置使得各个支脚除了用于支承罩体的作用外还具有用于支承中层罩的作用,另外在组装时可以直接通过连接脚的第一连接脚和第二连接脚依次穿过下层罩、中层罩后直接连接如焊接的方式,可以减少组装罩体时的零部件。
[0006]进一步地,自外向内,所述下层罩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中层罩的支承段、由支承段的下端沿径向向内弯折的折弯段、由折弯段继续向内延伸的平直段以及由该平直段向上延伸并与所述中层罩的内周缘形成有所述环形缝的延伸段。弯折段相对于二次空气而言,其还能在弯折段发生拐弯而发生涡流以便于与下层罩进行更好的热交换。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层罩包括有对应所述下层罩之延伸段的第一段部、对应所述下层罩之平直段的第二段部以及对应所述下层罩之折弯段的第三段部,依据横截面的变化自
内而外分为三个部分:所述第一段部与下层罩形成喇叭口朝下的收缩部、第二段部与平直段形成平直部和第三段部与折弯段形成喇叭口朝外的扩散部。由于中层罩和下层罩于内周缘的交界处设置有连通第二空腔与外界的环形缝,该第二空腔对于支脚而言是独立的隔热腔,以减少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热向支脚传导,从而能减少向下的热传导损失,并且由于环形缝的设置能减少中层罩和下层罩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另外,收缩部的形成主要在于增加第二空腔对烟气的抽吸力,而平直部以及扩散部的形成在于减弱烟气外溢速度的同时还能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从而使二次空气与下层罩有更好的热交换。
[0008]为了避免溢液进入环形缝,优选地,所述上层罩的内周缘向下翻形成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能至少局部遮挡所述环形缝。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腔内部填充有空气、隔热材料或抽真空。隔热材料如陶瓷纤维是一种很好的隔热保温材料,此隔热材料能对聚热腔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防止热量的流失,而空气是最经济普遍的保温材料,利用其优良的保温隔热特性能减少罩体向外的传热。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上层罩和中层罩形成第一空腔,能减少上层罩对各个支脚处的传热量,即降低从各个支脚向灶具面板的传热,中层罩与下层罩之间形成独立地减少对各支脚传热的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从而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对锅具和贴合下层罩流入的二次空气进行加热,另外,由于环形缝的设置能减少中下两层罩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隔热罩的剖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层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中层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10的罩体1,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中层罩12,并且上层罩11和中层罩12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14,第一空腔14内部填充有空气、隔热材料或抽真空,隔热材料如陶瓷纤维是一种很好的隔热保温材料,此隔热材料能对聚热腔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防止热量的流失,而空气是最经济普遍的保温材料,利用其优良的保温隔热特性能减少罩体1向外的传热,该罩体1还包括有位于中层罩12下的下层罩13,下层罩13与中层罩12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15,下层罩13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并用于连通第二空腔15与外界的环形缝16,并且下层罩13还沿周向设有至少有三个支脚2。上层罩11和中层罩12形成第一空腔14,能减少上层罩11对各个支脚2处的传热量,即降低从各个支脚2向灶具面板的传热,中层罩12与下层罩13之间形成独立地减少对各支脚2传热的第二空腔15,该第二空腔15从而能有效地回收利用烟气的热量对锅具和贴合下层罩13流入的二次空气进行加热,另外,由于环形缝16的设置能减少中下
两层罩间的接触面积,减少接触传热损失。
[0018]具体地,各个支脚2包括有外露在下层罩13外的支脚本体21以及伸入第二空腔15和第一空腔14中的连接脚22,连接脚22包括有伸入第二空腔15的第一连接脚221以及由第一连接脚221的中央向第一空腔14继续伸入的第二连接脚222,第二连接脚222与第一连接脚221之间形成与中层罩12相抵接的抵接台阶223。由于连接脚22的设置使得各个支脚2除了用于支承罩体1的作用外还具有用于支承中层罩12的作用,另外在组装时可以直接通过连接脚22的第一连接脚221和第二连接脚222依次穿过下层罩13、中层罩12后,中层罩12抵接在抵接台阶223上,并加以如焊接的方式连接,从而减少组装罩体1时的零部件。
[0019]另外,本实施例的下层罩13,自外向内包括有用于连接中层罩12的支承段131、由支承段131的下端沿径向向内弯折的折弯段132、由折弯段132继续向内延伸的平直段133以及由该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围成有中央孔(10)的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包括相互对合的上层罩(11)和中层罩(12),并且所述的上层罩(11)和中层罩(12)之间形成有第一空腔(14),还包括有位于所述中层罩(12)下的下层罩(13),所述下层罩与中层罩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15),所述下层罩(13)内周缘的交界处具有沿周向的环形缝(16),用于连通所述的第二空腔(15)与外界,所述下层罩(13)沿周向设有至少有三个支脚(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支脚(2)包括有外露在所述下层罩(13)外的支脚本体(21)以及伸入所述第二空腔(15)和第一空腔(14)中的连接脚(22),所述连接脚(22)包括有伸入第二空腔(15)的第一连接脚(221)以及由第一连接脚(221)的中央向所述第一空腔(14)继续伸入的第二连接脚(222),所述第二连接脚(222)与第一连接脚(221)之间形成与所述中层罩(12)相抵接的抵接台阶(2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自外向内,所述下层罩(13)包括有用于连接所述中层罩(12)的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超严力峰徐强许洪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