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炉架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10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炉架及燃气灶。炉架包括炉架本体、电加热圈和多个炉耳。多个所述炉耳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炉架本体上,用于支撑锅具;电加热圈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所述电加热圈设于所述炉架本体或者所述炉耳上,所述电加热圈上设置有导热表面,所述导热表面与所述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且能够避免将开水直接倾倒至锅具内的安全隐患。能够避免将开水直接倾倒至锅具内的安全隐患。能够避免将开水直接倾倒至锅具内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炉架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家庭需要对食材进行加热时,一般采用燃气灶或者电加热器。燃气灶采用纯燃气加热。
[0003]但是,燃气加热的效率普遍不高。由于燃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个流体的加热过程,热量密度小,热量容易散失,散失的热量难以被加热体吸收,这就导致食材的加热速度较慢,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要提供一种炉架,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锅具放置在燃气灶的炉架上时,燃气灶对锅具加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灶,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燃气灶仅靠燃气加热而导致的加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07]一种炉架,包括:
[0008]炉架本体;
[0009]多个炉耳,多个所述炉耳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炉架本体上,用于支撑锅具;
[0010]电加热圈,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所述电加热圈设于所述炉架本体或者所述炉耳上,所述电加热圈上设置有导热表面,所述导热表面与所述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
[0011]本技术所述的炉架,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2]炉架在使用时,将炉架本体安装于燃气灶的安装壳上,多个炉耳能够支撑锅具。在使用时,将锅具放置在炉耳上,由锅具支撑面平对锅具进行支撑;由于导热表面与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因此导热表面也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打开燃气开关,并使得电加热圈通电导通,也即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电加热圈通电导通能够额外增加热量,而且电加热圈发热的热量密度大于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密度,如此使得燃气灶释放的热量密度得到提升,密度高的热量更容易被加热体吸收,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设置于所述炉耳,每一所述炉耳上均设置有电加热圈卡接槽,所述电加热圈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均卡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包括:
[0015]导热外壳,其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导热外壳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均卡接,所述导热表面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
[0016]电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的所述空腔内,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架还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炉架本体,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配置为:被触发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
关为开通状态。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包括:
[0019]插头座,其上设置有被触发块,所述被触发块被配置为:被按压后使得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为开通状态;
[0020]外套筒,固设于所述电加热圈,且所述外套筒与所述插头座固定连接;
[0021]触发件,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且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外套筒伸出,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触发件能够向所述外套筒内缩回并按压触发所述被触发块。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
[0023]触发筒,一端套设于所述外套筒内,复位状态下,所述触发筒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导热表面;
[0024]弹性件,位于所述外套筒内,一端与所述触发筒连接或者能够与所述触发筒抵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触发筒能够向所述外套筒内缩回并使得所述弹性件按压所述被触发块。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圈上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固定连接;和/或
[0026]所述外套筒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耳,所述插头座上设置有第四连接耳,所述第三连接耳与所述第四连接耳固定连接。
[0027]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0028]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所述的炉架。
[0029]本技术所述的燃气灶,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30]燃气灶在使用时,锅具放置在炉耳上,由锅具支撑面平对锅具进行支撑;由于导热表面与炉耳的锅具支撑面平齐,因此导热表面也能够与锅具直接接触。打开燃气开关,并使得电加热圈通电导通,也即使得燃气灶兼具燃气加热和电加热,电加热圈通电导通能够额外增加热量,而且电加热圈发热的热量密度大于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密度,如此使得燃气灶释放的热量密度得到提升,密度高的热量更容易被加热体吸收,从而能够提高燃气灶对锅具的加热效率。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架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安装于所述炉架本体,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配置为:锅具放置到锅具支撑面上时,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触发。
[003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燃气开关,所述电加热圈被配置为: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被触发且所述燃气开关打开后,所述电加热圈通电发热。
[00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电加热启动开关,所述电加热启动开关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串联连接,所述电加热启动开关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同时被触发后,所述电加热圈通电发热。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灶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所述温度检测件被配置为:检测到锅具的温度到达预设值后,控制所述电加热圈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炉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炉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控制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4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控制开关的触发原理示意图;
[004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8为图7中的燃气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004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的一种控制逻辑示意图;
[004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2为图1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47]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圈的再一种控制逻辑示意图。
[0048]标号说明:
[0049]1、炉架本体;
[0050]2、炉耳;21、电加热圈卡接槽;22、锅具支撑面;
[0051]3、电加热圈;31、导热外壳;311、导热表面;321、电加热件正极;322、电加热件负极;33、第一连接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炉架本体(1);多个炉耳(2),多个所述炉耳(2)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炉架本体(1)上,用于支撑锅具;电加热圈(3),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所述电加热圈(3)设于所述炉架本体(1)或者所述炉耳(2)上,所述电加热圈(3)上设置有导热表面(311),所述导热表面(311)与所述炉耳(2)的锅具支撑面(22)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圈(3)设置于所述炉耳(2)上,每一所述炉耳(2)上均设置有电加热圈卡接槽(21),所述电加热圈(3)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21)均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圈(3)包括:导热外壳(31),其内设置有空腔,所述导热外壳(31)与每一所述电加热圈卡接槽(21)均卡接,所述导热表面(311)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31);电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导热外壳(31)的所述空腔内,被配置为通电后发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架还包括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安装于所述炉架本体(1),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被配置为:被触发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包括:插头座(41),其上设置有被触发块(411),所述被触发块(411)被配置为:被按压后使得所述电加热圈控制开关(4)为开通状态;外套筒(42),固设于所述电加热圈(3),且所述外套筒(42)与所述插头座(41)固定连接;触发件,套设于所述外套筒(42)内且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外套筒(42)伸出,所述触发件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所述触发件能够向所述外套筒(42)内缩回并按压触发所述被触发块(4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触发筒(431),一端套设于所述外套筒(42)内,复位状态下,所述触发筒(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楚鹏石添辉莫志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