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军强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针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51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针灸,包括主体的外侧处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主体包括外针管、内针件、握杆和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内侧处嵌合设置有内针件,所述内针件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握杆,且内针件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棱纹。该多功能针灸,采用外针管和内针件作为主要结构,其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嵌合放置,并利用螺纹壁可形成一个整体,内针件采用末端尖锐状,便于破开肌肤,在满足正常针灸作业的状态下,可通过抽拉出内侧针件,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主体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使整个针灸针适应范围较广。个针灸针适应范围较广。个针灸针适应范围较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针灸


[0001]本技术涉及针灸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针灸。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针是针灸疗法中重要的治疗工具。
[0003]现有针灸针在进行治疗时,具有各自规格的类型,但针对带有脓液的患处,需要通过针灸进行放液时,需要手动挤压施力进行放液,还容易使患处创口扩大,不便后续进行恢复。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多功能针灸,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针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针灸,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侧处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主体包括外针管、内针件、握杆和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内侧处嵌合设置有内针件,所述内针件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握杆,且内针件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棱纹。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和内针件之间构成抽拉结构,且外针管和内针件之间呈同心圆状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针件和握杆之间呈一体结构,且握杆和外针管径口尺寸相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通过螺纹壁和内针件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隔热壳体、圆槽口、电池板、电加热板和充电端,所述隔热壳体的中端处设置有圆槽口,所述隔热壳体的内侧四周设置有电池板,且电池板的内侧处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隔热壳体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充电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板通过槽口和外针管之间构成固定连接,且电加热板和外针管之间相互贴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壳体、电池板和电加热板之间构成包裹连接,且电池板、电加热板和充电端之间构成电性连接。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针灸,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采用同心圆配合的两组针件,利用内侧针件可便于破开肌肤,在满足正常针灸作业的状态下,可通过抽拉出内侧针件,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
[0015]1、本技术,采用外针管和内针件作为主要结构,其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嵌
合放置,并利用螺纹壁可形成一个整体,内针件采用末端尖锐状,便于破开肌肤,在满足正常针灸作业的状态下,可通过抽拉出内侧针件,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主体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使整个针灸针适应范围较广。
[0016]2、本技术,采用固定式分布,将带有电加热板的隔热壳体,固定于外针管的外壁处,可利用电加热板对外针管进行加热,随着热量的传递,使整个针灸针处于高温,免去间断灼烧的时长,提升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针灸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针灸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针灸的加热组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101、外针管;102、内针件;103、握杆;104、螺纹壁;2、加热组件;201、隔热壳体;202、圆槽口;203、电池板;204、电加热板;205、充电端;3、防滑棱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多功能针灸,包括主体1,主体1的外侧处设置有加热组件2,主体1包括外针管101、内针件102、握杆103和螺纹壁104,外针管101的内侧处嵌合设置有内针件102,内针件102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握杆103,且内针件102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壁104,所述外针管10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棱纹3,外针管101和内针件102之间构成抽拉结构,且外针管101和内针件102之间呈同心圆状分布,内针件102和握杆103之间呈一体结构,且握杆103和外针管101径口尺寸相配合,外针管101通过螺纹壁104和内针件102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加热组件2包括隔热壳体201、圆槽口202、电池板203、电加热板204和充电端205,隔热壳体201的中端处设置有圆槽口202,隔热壳体201的内侧四周设置有电池板203,且电池板203的内侧处设置有电加热板204,隔热壳体201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充电端205,电加热板204通过槽口202和外针管101之间构成固定连接,且电加热板204和外针管101之间相互贴合,隔热壳体201、电池板203和电加热板204之间构成包裹连接,且电池板203、电加热板204和充电端205之间构成电性连接,采用外针管101和内针件102作为主要结构,其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嵌合放置,并利用螺纹壁104可形成一个整体,内针件102采用末端尖锐状,便于破开肌肤,在满足正常针灸作业的状态下,可通过抽拉出内侧针件,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主体1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使整个针灸针适应范围较广,采用固定式分布,将带有电加热板204的隔热壳体201,固定于外针管101的外壁处,可利用电加热板204对外针管101进行加热,随着热量的传递,使整个针灸针处于高温,免去间断灼烧的时长,提升治疗效率。
[0023]综上,如图1

3所示,该多功能针灸,使用时,首先通过电池板203控制电加热板204开启,使电加热板204产生热量,传递至内侧的外针管101,然后向内针件102传递升温,之后利用内针件102的尖锐端,刺入破开肢体,之后握住防滑棱纹3,带动整个针灸针进行旋转,
进行相应的操作,当需要进行排液作业时,可通过旋转后端的握杆103,带动内针件102进行旋转,从而使内针件102和外针管101分离,然后将内针件102从外针管101内逐渐抽出,使外针管101内腔处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主体1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
[0024]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针灸,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处设置有加热组件(2),所述主体(1)包括外针管(101)、内针件(102)、握杆(103)和螺纹壁(104),所述外针管(101)的内侧处嵌合设置有内针件(102),所述内针件(102)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握杆(103),且内针件(102)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壁(104),所述外针管(10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棱纹(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101)和内针件(102)之间构成抽拉结构,且外针管(101)和内针件(102)之间呈同心圆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件(102)和握杆(103)之间呈一体结构,且握杆(103)和外针管(101)径口尺寸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101)通过螺纹壁(104)和内针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军强佟恒博李光春罗美杨先芬
申请(专利权)人:靳军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