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小普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84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针灸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固定框,固定框底部有支撑柱,支撑柱底端有支撑块,固定框一侧有把手A,把手A一端有螺纹杆A,螺纹杆A上套有螺纹套A,螺纹套A后侧有连接块,固定框后壁内有滑动块,连接块与滑动块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滑动块后侧有把手B,把手B一端有螺纹杆B,螺纹杆B与固定杆上分别套有螺纹套B和滑动套,螺纹套B与滑动套之间通过固定块连接,固定块内有固定槽、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拉杆、连接杆、夹持块、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可放在床板上、方便调节施针位置的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辅助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中医疗法,针灸是通过银针刺激人体的某些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在下针时需要一只手拿着针柄,另一手固定针体,同时需要医务人员准确定位穴位,对施针者的经验要求很高。经验不丰富的施针者在施针过程中可能因为手抖动造成施针位置不准确,并且长时间施针后会造成施针者的疲劳,这样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即使确定好穴位仍可能在下针时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可放在床板上、方便调节施针位置的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底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端设有支撑块,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把手A,所述把手A一端设有贯穿通过固定框侧壁的螺纹杆A,所述螺纹杆A上套设有螺纹套A,所述螺纹套A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固定框后壁内设有滑动块,所述连接块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所述固定框(1)底部设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底端设有支撑块(3),所述固定框(1)一侧设有把手A(4),所述把手A(4)一端设有贯穿通过固定框(1)侧壁的螺纹杆A(5),所述螺纹杆A(5)上套设有螺纹套A(6),所述螺纹套A(6)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固定框(1)后壁内设有滑动块(8),所述连接块(7)与滑动块(8)之间通过固定杆(9)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8)后侧设有把手B(10),所述把手B(10)一端设有贯穿通过滑动块(8)的螺纹杆B(11),所述螺纹杆B(11)与固定杆(9)上分别套设有螺纹套B(12)和滑动套(13),所述螺纹套B(12)与滑动套(13)之间通过固定块(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4)内部设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块(14)内位于固定槽(15)前后侧均设有夹持组件(16),所述夹持组件(16)包括设置在固定块(14)一侧的拉杆(16.1),所述拉杆(16.1)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固定块(14)的连接杆(16.2),所述连接杆(16.2)一端设有夹持块(16.3),所述夹持块(16.3)与固定块(14)之间通过多个弹簧(16.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分布,所述支撑块(3)下表面设有防滑垫(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临床针灸用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小普侯阳阳赵海芹
申请(专利权)人:于小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