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医疗器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运用的火针器具存在以下问题:因术者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尤其针对初学者,火针刺入穴位皮肤深度合适度难以掌握,同一术者对不同操作穴位针刺进入深度不能固定,既可以影响疗效,亦可能发生安全事件。
[0003]此外,现有的烧针方式难以控制烧针温度,同时术者不同、同一术者不同时间将火针从火源移动至穴位速率不同,导致火针进入皮肤穴位时,温度不能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首要解决现有火针器具难以控制和调节火针刺入穴位皮肤深度的问题;其次,再解决火针进入皮肤穴位时温度不能固定的问题。
[0005]本申请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包括:
[0007]外针筒,所述外针筒包括握柄筒和深度调节筒,所述深度调节筒与握柄筒前端螺纹连接,通过旋拧所述深度调节筒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针筒,所述外针筒包括握柄筒(1)和深度调节筒,所述深度调节筒与握柄筒(1)前端螺纹连接,通过旋拧所述深度调节筒可调节所述外针筒的轴向长度;火针针体(5),活动设置在所述外针筒内,所述火针针体(5)能够在所述外针筒内前后移动,火针针体(5)的长度大于外针筒的长度;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火针针体(5)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适配的第二定位部;当所述火针针体(5)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前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抵时,所述火针针体(5)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前移动,所述火针针体(5)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前移动到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筒与火针针体(5)之间有轴向的复位弹簧(7),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火针针体(5)前端退回至所述外针筒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针刺入皮肤深度的火针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7)的安装有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所述复位弹簧(7)套在火针针体(5)上,所述火针针体(5)上固定有挡片(82),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三限位部,复位弹簧(7)位于挡片(82)与第三限位部之间;所述外针筒还包括尾盖(2),所述尾盖(2)可拆卸装于所述握柄筒(1)后端;当所述火针针体(5)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后移动至所述挡片(82)与所述尾盖(2)相抵时,所述火针针体(5)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后移动;将尾盖(2)从握柄筒(1)上取下后,可从握柄筒(1)的后端将所述火针针体(5)从外针筒内抽出;第二种、所述握柄筒(1)内有能够前后移动的挡片(82),挡片(82)有中心通孔,所述火针针体(5)可操作地穿过所述挡片(82)的中心通孔,火针针体(5)上有用于对所述挡片(82)进行限位的挡片台阶,复位弹簧(7)套在火针针体(5)上,所述挡片(82)位于复位弹簧(7)与所述挡片台阶之间,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三限位部,复位弹簧(7)位于挡片(82)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向前推动火针针体(5),所述挡片台阶推着所述挡片(82)向前移动继而压缩所述复位弹簧(7),当复位弹簧(7)推着所述挡片(82)向后移动,所述挡片(82)推着所述挡片台阶带动所述火针针体(5)向后移动;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四定位部,当所述挡片(82)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后移动至所述挡片(82)与所述第四定位部相抵时,所述挡片(82)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后移动;第三种、所述握柄筒(1)内有能够前后移动的挡片(82),挡片(82)有中心通孔,所述火针针体(5)可操作地穿过所述挡片(82)的中心通孔,火针针体(5)上有用于对所述挡片(82)进行限位的挡片台阶,复位弹簧(7)套在火针针体(5)上,所述挡片(82)位于复位弹簧(7)与所述挡片台阶之间,所述握柄筒(1)内有第三限位部,复位弹簧(7)位于挡片(82)与所述第三限位部之间;向前推动火针针体(5),所述挡片台阶推着所述挡片(82)向前移动继而压缩所述复位弹簧(7),当复位弹簧(7)推着所述挡片(82)向后移动,所述挡片(82)推着所述挡片台阶带动所述火针针体(5)向后移动;所述外针筒还包括尾盖(2),所述尾盖(2)可拆卸装于所述握柄筒(1)后端;当所述挡片(82)在所述外针筒内向后移动至所述挡片(82)与所述尾盖(2)相抵时,所述挡片(82)不可相对于所述外针筒继续向后移动;
第四种、复位弹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