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通专利>正文

脲醛树脂胶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8468 阅读:1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脲醛树脂胶的生产方法,向反应釜内投甲醛,开搅拌器,加入氨水,加入NaOH溶液调pH为7.5~8;10分钟后加热,加入三聚氰胺、聚乙烯醇、尿素,料液达到70℃时停止加热,维持反应1小时;用甲酸溶液调pH值为5.4;反应15分钟后再调pH值为4.8;等待胶液达到粘度要求,然后加入NaOH溶液调pH值为8.5,再次加入三聚氰胺保温30分钟,再次加入尿素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至75℃,加入第三批尿素;继续降温至65℃再次加氨水,加入甲醛捕捉剂,保温30分钟;降温40℃,加入NaOH溶液,完成脲醛树脂胶的生产过程并出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高的缺点,并且产品耐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脲醛(UF)树脂具有胶合强度高、固化快、固化胶层无色、制造简单、操 作性能好、成本低廉、原料来源丰富和综合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因而成为我 国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占人造板用胶量的90%以上。但是UF树脂胶粘剂 与其他胶种相比,还存在着耐水性差、固化后胶层脆性大、耐老化性能不佳和 游离甲醛含量高等缺点,因而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游离甲醛含量,提 高树脂的耐水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总体原则按摩尔比n(F):n(U)=0.99进 行,按质量份备取浓度37%的甲醛800份、尿素600份、浓度18%的氨水60 份、三聚氰胺50份、聚乙烯醇3份以及浓度85%的甲酸、浓度30%的NaoH 溶液,采用以下生产步骤向反应釜内投甲醛800份,开搅拌器,加入第一批氨水50份,加入NaoH 溶液调pH为7.5 8; IO分钟后加热,加入三聚氰胺25份,聚乙烯醇3份,加 第一批尿素325份,料液达到70'C时停止加热,维持反应l小时;用兑6倍体 积水的甲酸调pH值为5.4;反应15分钟,再用甲酸调pH值为4.8;等待5分 钟后,取样胶液并测试其在1(TC水中等待变蓝,以变蓝为记时点开始每2 5分 钟取样胶液放置在注有28'C水的试管中,直到胶液在水中呈棉絮状,且振荡3 下不溶于水即达到粘度要求;粘度达到要求后,立即加入NaoH溶液,调pH 值为8,5;再次加入三聚氰胺25份,保持釜内温度30分钟;加入第二批尿素 150份,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至75-C,加入最后一批尿素125份;继续冷却 降温至65。C停止降温,加入第二批氨水10份,自然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40 °C,加入NaoH溶液0.5份,完成脲醛树脂胶的生产过程并出料。在加入第二批氨水后加入甲醛捕捉剂25份。甲醛捕捉剂由市场上采购,山 东梁山绿保化工厂能提供该产品,也叫脲醛树脂胶改性剂。甲醛捕捉剂主要由双氧水、过硫酸铵、间苯二酚构成。改变UF树脂的合成工艺是降低游离甲醛含量的有效方法。 一般情况下, n(Fyn(U)比值越低游离甲醛含量越低。采用分批加入尿素,控制縮聚阶段的pH 值,采用中、低温合成等工艺均可达到降低游离甲醛含量的目的。利用甲醛具有还原性的特点在反应结束后加入强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过 硫酸盐),可将甲醛还原成甲醛,从而减少游离甲醛的含量。在尿素和甲醛用量 一定的条件下,加入少量的三聚氰胺,可与甲醛反应生成羟甲基三聚氰胺,从 而降低了 UF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并且三聚氰胺通过参与尿素与甲醛的共 聚反应,提高了树脂的耐水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高的缺点,并且耐水性 得到了显著提高,游离甲醛含量低于0.1%,固体份大于54%,粘度32 (25 。C) /mpa,s, 25。C时可以]ie存30天。 具体实施例方式备取浓度37°/。的甲醛800 kg、尿素600 kg、浓度18%的氨水60 kg、三聚 氰胺50kg、聚乙烯醇3kg,浓度85%的甲酸若干、浓度30%的NaoH溶液若 干、改性剂25kg。向反应釜内投甲醛800kg,开搅拌器,加入第一批氨水50kg,加入NaoH 溶液大约70g调pH为7.5 8; IO分钟后开蒸汽加热,加入三聚氰胺25kg,聚 乙烯醇3kg,加第一批尿素325kg,料液达到70'C时关蒸汽停止加热,温度自 行升至93-95°C ,检查pH值应为6.7-7维持反应1小时,pH值为6;用浓度85% 的甲酸大约100ml兑6倍体积水后的溶液调pH值为5.4;反应15分钟,再用 甲酸调pH值为4.8;等待5分钟后,取样胶液并测试其在l(TC水中等待变蓝, 以变蓝为记时起点,每隔2 5分钟取样胶液放置在注有28'C水的试管中,直到 胶液在水中呈棉絮状,且振荡3下不溶于水即达到粘度要求;粘度达到要求后, 立即加入NaoH溶液大约1.5kg,调pH值为8.5;再次加入三聚氰胺25kg,保 持釜内温度30分钟;加入第二批尿素150kg,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至75"C, 加入最后一批尿素125 kg;继续冷却降温至65"C停止降温,加入第二批氨水10 kg,加入甲醛捕捉剂25kg,自然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4(TC,加入NaoH溶 液0.5kg,完成脲醛树脂胶的生产过程并出料。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备取浓度37%的甲醛800份、尿素600份、浓度18%的氨水60份、三聚氰胺50份、聚乙烯醇3份以及浓度85%的甲酸、浓度30%的NaoH溶液,采用以下生产步骤向反应釜内投甲醛800份,开搅拌器,加入第一批氨水50份,加入NaoH溶液调pH为7.5~8;10分钟后加热,加入三聚氰胺25份,聚乙烯醇3份,加第一批尿素325份,料液达到70℃时停止加热,维持反应1小时;用兑6倍体积水的甲酸调pH值为5.4;反应15分钟,再用甲酸调pH值为4.8;等待5分钟后,取样胶液并测试其在10℃水中等待变蓝,以变蓝为记时点开始每2~5分钟取样胶液放置在注有28℃水的试管中,直到胶液在水中呈棉絮状,且振荡3下不溶于水即达到粘度要求;粘度达到要求后,立即加入NaoH溶液,调pH值为8.5;再次加入三聚氰胺25份,保持釜内温度30分钟;加入第二批尿素150份,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至75℃,加入最后一批尿素125份;继续冷却降温至65℃停止降温,加入第二批氨水10份,自然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40℃,加入NaoH溶液0.5份,完成脲醛树脂胶的生产过程并出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加入第 二批氨水后加入甲醛捕捉剂25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甲醛捕捉 剂为脲醛树脂胶改性剂。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甲醛捕捉剂主要由双氧水、过硫酸铵、间苯二酚构成。全文摘要一种,向反应釜内投甲醛,开搅拌器,加入氨水,加入NaOH溶液调pH为7.5~8;10分钟后加热,加入三聚氰胺、聚乙烯醇、尿素,料液达到70℃时停止加热,维持反应1小时;用甲酸溶液调pH值为5.4;反应15分钟后再调pH值为4.8;等待胶液达到粘度要求,然后加入NaOH溶液调pH值为8.5,再次加入三聚氰胺保温30分钟,再次加入尿素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至75℃,加入第三批尿素;继续降温至65℃再次加氨水,加入甲醛捕捉剂,保温30分钟;降温40℃,加入NaOH溶液,完成脲醛树脂胶的生产过程并出料。本专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高的缺点,并且产品耐水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文档编号C09J161/00GK101555396SQ20091001489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2日专利技术者张文通 申请人:张文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脲醛树脂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备取浓度37%的甲醛800份、尿素600份、浓度18%的氨水60份、三聚氰胺50份、聚乙烯醇3份以及浓度85%的甲酸、浓度30%的NaoH溶液,采用以下生产步骤: 向反应釜内投甲醛800份 ,开搅拌器,加入第一批氨水50份,加入NaoH溶液调pH为7.5~8;10分钟后加热,加入三聚氰胺25份,聚乙烯醇3份,加第一批尿素325份,料液达到70℃时停止加热,维持反应1小时;用兑6倍体积水的甲酸调pH值为5.4;反应15分钟,再用甲酸调pH值为4.8;等待5分钟后,取样胶液并测试其在10℃水中等待变蓝,以变蓝为记时点开始每2~5分钟取样胶液放置在注有28℃水的试管中,直到胶液在水中呈棉絮状,且振荡3下不溶于水即达到粘度要求;粘度达到要求后,立即加入NaoH溶液,调pH值为8.5;再次加入三聚氰胺25份,保持釜内温度30分钟;加入第二批尿素150份,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至75℃,加入最后一批尿素125份;继续冷却降温至65℃停止降温,加入第二批氨水10份,自然保温30分钟;冷却降温40℃,加入NaoH溶液0.5份,完成脲醛树脂胶的生产过程并出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通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