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20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技术领域,加热组件包括导油体和发热体。导油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油层、中间层、锁油层,导油层、中间层、锁油层上均分布有导油孔,以使气溶胶产生基质能从导油层流入到锁油层,且三者上的导油孔的孔径依次减小。发热体设于锁油层的外表面上,用于加热流经导油体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形成气溶胶。上述的多层结构和基于此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的逐级渗透扩散与细化的设计在解决了漏油问题,同时气溶胶产生基质也能够充分流入至发热体上,发热体不易干烧,将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口感好。的气溶胶口感好。的气溶胶口感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产品,主要用于将自身盛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以供用户吸食,使用户产生刺激快感。具体地,雾化器内设置有导油体和加发热片,发热片设于导油体的一侧,导油体的另一侧能够将与之接触的气溶胶产生基质渗透至发热片,以使发热片对渗透过来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从而形成气溶胶。然而,现有导油体仅开设有一种尺寸的渗油孔,该渗油孔的尺寸不好把控,如果孔径过大则容易漏油;如果孔径多小则气溶胶产生基质无法充分地渗透而导致干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对导油体重新设计,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雾化器的导油体仅开设有一种尺寸的渗油孔,导致雾化器易漏油或干烧的问题,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及雾化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包括:
[0005]导油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油层、中间层、锁油层;所述导油层、所述中间层、所述锁油层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油孔、第二导油孔、第三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三导油孔的孔径依次递减,且所述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和所述第三导油孔顺次连通,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于所述导油体外部;
[0006]发热体,设于所述锁油层背向所述中间层的一侧,所述发热体连通所述第三导油孔,所述发热体用于对所述第三导油孔渗出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而形成气溶胶。
[0007]上述加热组件通过导油层背向中间层的一面与气溶胶产生基质直接接触,将气溶胶产生基质通过导油层上较大孔径的导油孔引导渗入到中间层的次级孔径的导油孔中,并最终引导渗入到锁油层的最小级孔径的导油孔中,与锁油层外表面上的发热体接触,以实现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雾化。上述的多层结构和基于此的气溶胶产生基质的逐级渗透扩散与细化的设计在解决了漏油问题,同时气溶胶产生基质也能够充分流入至发热体上,发热体不易干烧,将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口感好。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及所述第三导油孔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不一致,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互连通。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层还具有第一副油孔,所述第一副油孔与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副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
[0011]和/或所述中间层还具有第二副油孔,所述第二副油孔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所
述第二副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
[0012]和/或所述锁油层还具有第三副油孔,所述第三副油孔与所述第三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三副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导油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层还具有第四副油孔,所述第四副油孔、所述第一副油孔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相互连通,所述第四副油孔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副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层上导油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4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50微米。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油层上导油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5微米。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上导油孔的孔径大于15微米,且小于40微米。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发热件,所述发热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所述发热件贯穿开设有多个加热孔,多个所述加热孔呈蜂窝状排布。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上述的加热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存放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导油层的外表面连通。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的另外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油层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加热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100,该雾化装置100能够存储气溶胶产生基质,并能够对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以形成气溶胶供用户吸食。
[0030]雾化装置100包括壳体101,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加热组件102。壳体101内设有用于存放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容置腔1011,容置腔1011与加热组件102的外表面(导油面1021)连通,以使容置腔1011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能够流至导油面1021。
[0031]壳体101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孔1012,另一端具有吸嘴1013,且壳体101还内设有雾化通道1014,雾化通道1014的一端连通壳体101外部,另一端连通进气孔1012,进气孔1012连通壳体101外部。当加热组件102产生气溶胶之后,气溶胶会散发在雾化通道1014,用户可以用嘴抽吸吸嘴1013,以使外部空气由进气孔1012进入雾化通道1014,气流与雾化通道1014的气溶胶混合再由另一端被用户吸入。
[0032]容置腔1011的位置被设置位于加热组件102的上方,且该容置腔1011与加热组件的导油面1021,直接连通或者通过中间油路连通。当容置腔内存放有气溶胶产生基质时,在气溶胶产生基质的重力作用下,容置腔内的气溶胶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油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导油层、中间层、锁油层;所述导油层、所述中间层、所述锁油层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油孔、第二导油孔、第三导油孔,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孔径和所述第三导油孔的孔径依次递减,且所述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和所述第三导油孔顺次连通,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于所述导油体外部;发热体,设于所述锁油层背向所述中间层的一侧,所述发热体连通所述第三导油孔,所述发热体用于对所述第三导油孔渗出的气溶胶产生基质加热雾化而形成气溶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孔、所述第二导油孔及所述第三导油孔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不一致,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层还具有第一副油孔,所述第一副油孔与所述第一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一副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油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置;和/或所述中间层还具有第二副油孔,所述第二副油孔与所述第二导油孔连通,所述第二副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油孔的延伸方向呈夹角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灵权孙小彤魏春花聂革赵贯云赵波洋耿金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吉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