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806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供回水装置、蓄能装置和冷热源装置;冷热源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设置有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能够与第三换热部交换热量;供回水装置包括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蓄能装置包括蓄能水箱,蓄能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水箱换热部和第二水箱换热部;冷热源装置包括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冷热源装置处于制冷状态时,第三换热部吸热,蓄能水箱储存冷量;冷热源装置处于制热状态时,第三换热部放热,蓄能水箱储存热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白天电价高峰时段蓄能装置优先提供冷、热能,提高换热系统的利用率,并且节省系统运行成本。行成本。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夏热冬冷地区空调系统冷热源方案的主要选择有:冷水机组加锅炉、空气源热泵或水地源热泵,但是冷水机组加锅炉只适用于冬季供暖,其余时间闲置,利用率低,水地源热泵受水质和地质影响较大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南方地区的供暖。
[0003]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具有储藏冷、热能的功能,且利用率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供回水装置、蓄能装置和冷热源装置;
[0006]所述冷热源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能够与所述第三换热部交换热量;
[0007]所述供回水装置包括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水管路连接;
[0008]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水箱,所述蓄能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水箱换热部和第二水箱换热部;
[0009]所述第一水箱换热部的一端通过第一水箱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水箱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换热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
[0010]所述第二水箱换热部的一端通过第三水箱管路与所述供水管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水箱管路与所述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水箱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0011]所述冷热源装置包括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
[0012]所述冷热源装置处于所述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三换热部吸热,所述蓄能水箱储存冷量;
[0013]所述冷热源装置处于所述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三换热部放热,所述蓄能水箱储存热能。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箱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水箱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
[0016]进一步地,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主供水管路和子供水管路,所述子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三水箱管路并联,所述子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冷热源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输送装置、管路组件和热源塔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第四换热部和能够与所述第四换热部换热的第五换热部;
[0018]所述第三换热部的一端通过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管道组件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另一端连接;
[0019]所述热源塔装置包括塔体、换热盘管和第三循环泵,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塔体内,所述换热盘管的一端通过第一热源塔管道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热源塔管道与所述第五换热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泵连接在所述第二热源塔管道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所述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
[0021]所述压缩机一端与所述第一阀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口所述第四换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连接。
[0022]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组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
[0023]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三换热部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四换热部连接;
[0024]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之间,所述第五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四管道之间;
[0025]所述第三管道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一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五管道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五管道之间;
[0026]所述第四管道上间隔设置有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其中,所述第三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五管道之间,所述第四单向阀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五管道之间。
[0027]进一步地,所述管道组件还包括储液器、过滤器、膨胀阀;
[0028]所述储液器、所述过滤器和所述膨胀阀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五管道上。
[0029]进一步地,所述热源塔装置还包括淋浴头和用于储存抗冻液的储液槽;
[0030]所述储液槽位于所述塔体的底部,并与所述塔体连通;
[0031]所述淋浴头设置在所述塔体内,并位于所述换热盘管的上方,所述淋浴头通过第三热源塔管道与所述储液槽连接,所述第三热源塔管道上设置有第四循环泵。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热源塔管道上还设置有第四阀门。
[00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4]本技术的换热系统包括蓄能装置,可以在夜间电价低谷时段储存冷、热能,白天电价高峰时段蓄能装置优先提供冷、热能,提高换热系统的利用率,并且节省系统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0035]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36]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换热系统的流程图;
[0037]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供回水装置和蓄能装置的流程图;
[0038]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热源塔装置的流程图;
[0039]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输送装置和管道组件的流程图。
[0040]附图标记对照表:
[0041]供回水装置1:
[0042]供水管路11:主供水管路111、子供水管路112:第三阀门1121,
[0043]回水管路12;
[0044]蓄能装置2:
[0045]蓄能水箱21:第一水箱换热部211、第二水箱换热部212,
[0046]第一水箱管路22:第二阀门221,
[0047]第二水箱管路23:第一循环泵231,
[0048]第三水箱管路24:第一阀门241、第二循环泵242,
[0049]第四水箱管路25;
[0050]冷热源装置3:
[0051]第一换热器31:第一换热部311、第二换热部312、第三换热部313,
[0052]第二换热器32:第四换热部321、第五换热部322,
[0053]输送装置33:四通阀331:第一阀口3311、第二阀口3312、第三阀口3313、第四阀口3314、气液分离器332、压缩机333,
[0054]管道组件34:第一管道341、第二管道342、第三管道343:第一单向阀3431、第二单向阀3432、第四管道344:第三单向阀3441、第四单向阀3442、第五管道345:储液器3451、过滤器3452、膨胀阀3453,
[0055]热源塔装置35:塔体3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回水装置、蓄能装置和冷热源装置;所述冷热源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有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和第三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能够与所述第三换热部交换热量;所述供回水装置包括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所述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水管路连接;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水箱,所述蓄能水箱内设置有第一水箱换热部和第二水箱换热部;所述第一水箱换热部的一端通过第一水箱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水箱管路与所述第一水箱换热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水箱换热部的一端通过第三水箱管路与所述供水管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水箱管路与所述回水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水箱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冷热源装置包括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所述冷热源装置处于所述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三换热部吸热,所述蓄能水箱储存冷量;所述冷热源装置处于所述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三换热部放热,所述蓄能水箱储存热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箱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路包括主供水管路和子供水管路,所述子供水管路与所述第三水箱管路并联,所述子供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源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器、输送装置、管道组件和热源塔装置,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第四换热部和能够与所述第四换热部换热的第五换热部;所述第三换热部的一端通过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管道组件与所述第四换热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热源塔装置包括塔体、换热盘管和第三循环泵,所述换热盘管设置在所述塔体内,所述换热盘管的一端通过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鹏飞仝高强李昆静李含庞宇馨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