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96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抗震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该抗震支架包括托架板、吊杆组件、管箍组件和支撑框板,托架板的四角处安装有吊杆组件,托架板安装有支撑框板和管箍组件,管箍组件的底端安装有底撑组件,两侧安装有侧撑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管箍组件、凝胶材料、压力传感器、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构成泄露监测系统,当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法兰接头出现漏水时,凝胶材料能够吸收水体固化,固化后内部压强增大,能够被邻近的压力传感器感知到,并发送异常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向后台终端进行泄露报警;同时,凝胶材料固化后可避免漏水的扩散渗漏,为检修处理争取时间,检修完成后更新凝胶材料,可实现重复使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抗震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经抗震加固后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抗震支架在地震中应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的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抗震支架应根据其承受的荷载进行验算;保温管道的抗震支架限位应按照管道保温后的尺寸设计,且不应限制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
[0003]公开号为CN217108764U的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包括抗震支架主体、支撑组件和抗震组件,抗震支架主体的上侧右端设置有第一梁架,抗震支架主体的上侧左端设置有第二梁架,第一梁架与抗震支架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抗震支架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支撑组件,且支撑组件的上侧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槽钢,第一槽钢与第一梁架的连接处固定有抗震连接座,第二梁架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槽钢,且第二槽钢的下侧连接有抗震组件,固定件的内侧外端设置有紧定螺母。该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通过支撑组件对排水管道进行承重支撑,利用抗震组件在支撑的同时从而降低在发生震动时加强对排水管道的防护。
[0004]但是这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在使用时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其采用管箍(抗震组件)来夹持建筑给排水管道,易限制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也不能对建筑给排水管道的位移情况进行监测;二是其不能对给排水管道接头处进行实时的泄露监测,当出现泄露时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报警;三是其只适用于为单根给排水管道提供支撑,不适用于为多根并排设置的给排水管道提供支撑。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包括托架板、吊杆组件、管箍组件和支撑框板,所述托架板的四角处安装有吊杆组件,所述托架板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多块支撑框板,相邻的两块支撑框板和托架板共同形成有管箍组件安装区,所述管箍组件套设在相连两根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法兰接头外侧,所述管箍组件的底端安装有便于与托架板安装的底撑组件,所述管箍组件的两侧安装有便于与支撑框板安装的侧撑组件。
[0007]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管箍组件包括第一半管套和第
二半管套,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各自设有半圆通孔,且半圆通孔的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有夹持半管,所述第二半管套滑动限制在第一半管套的内腔中,且第二半管套的外壁与第一半管套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半管套能够围绕自身轴线旋转至第一半管套的外侧,两者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套。
[0008]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的对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60度;处于对接状态的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各自位于对接面的低位端外侧设有端板,相对的两个端板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连;处于对接状态的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各自的外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便于安装侧撑组件的侧向螺接孔,所述第一半管套的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便于安装底撑组件的底螺接孔。
[0009]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管套的内腔中填充有遇水固化的凝胶材料,所述凝胶材料由丙烯酸、淀粉、壳聚糖按质量比1:1

2:1

2混合而成;两个所述夹持半管对接后形成夹持管道,位于所述夹持管道内的建筑给排水管道外侧安装密封圈或缠绕有密封带。
[0010]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底撑组件和侧撑组件各自包括支撑柱、柱形壳、椭圆基板、第一活动板、缓冲弹簧、第二活动板和调节柱,所述柱形壳的内部设有柱形腔,所述柱形壳的一端面开设有便于支撑柱滑动的光滑通孔,另一端面开设有便于螺接安装调节柱的螺纹调节孔,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便于将其安装至管箍组件的螺纹安装部,另一端固定有伸入柱形腔内的第一活动板,所述调节柱的一端设有便于扳手操作的六角槽,另一端抵接有位于柱形腔内的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安装有多个缓冲弹簧,所述柱形壳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阻尼气孔;所述椭圆基板的中心处开设有便于扳手对调节柱进行操作的操作孔,所述椭圆基板的短轴长度值等于柱形壳的外径值,所述椭圆基板的长轴长度值为短轴长度值的1.3~1.5倍。
[0011]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底撑组件和侧撑组件各自的支撑柱位于靠近管箍组件的一端嵌入安装有能够插入凝胶材料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利用无线通信模块与后台终端进行通信。
[0012]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托架板的上端向内依次开设有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槽宽值等于底撑组件中椭圆基板的短轴长度值,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槽宽值等于底撑组件中椭圆基板的长轴长度值,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深度值等于底撑组件中椭圆基板的厚度值;所述支撑框板为矩形框板,所述支撑框板的上板部侧端向内依次开设有第三条形槽和第四条形槽,所述第三条形槽的槽宽值等于侧撑组件中椭圆基板的短轴长度值,所述第四条形槽的槽宽值等于侧撑组件中椭圆基板的长轴长度值,所述第四条形槽的深度值等于侧撑组件中椭圆基板的厚度值。
[0013]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支撑框板的两侧板部内壁设有导向凸起,所述托架板的两侧端外壁向内开设有与导向凸起配合的导向滑槽,所述支撑框板的下板部螺接有至少一根紧固螺杆;通过所述紧固螺杆向内旋进至与托架板相抵,实现所述支撑框板于托架板上位置的锁定。
[0014]进一步地,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中,所述底撑组件和侧撑组件各自的柱形壳位于光滑通孔的内壁中嵌入安装有检测支撑柱滑动位移情况用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
移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
[0015]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管箍组件打开,再将其套设在相连两根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法兰接头外侧,闭合对接过程中向其内腔中填充遇水固化的凝胶材料;2)在管箍组件的外侧安装底撑组件和侧撑组件;将管箍组件和支撑框板间隔安装在托架板上,将侧撑组件与对应侧的支撑框板连接,连接完成后,将支撑框板与托架板的位置锁定;托架板预先利用吊杆组件与顶部基础固定。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管箍组件设计合理,其能够快速对相连两根建筑给排水管道进行夹持固定,并将法兰接头进行密封防护;管箍组件的底侧与托架板之间安装有底撑组件,管箍组件的两侧与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板、吊杆组件、管箍组件和支撑框板,所述托架板的四角处安装有吊杆组件,所述托架板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多块支撑框板,相邻的两块支撑框板和托架板共同形成有管箍组件安装区,所述管箍组件套设在相连两根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法兰接头外侧,所述管箍组件的底端安装有便于与托架板安装的底撑组件,所述管箍组件的两侧安装有便于与支撑框板安装的侧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箍组件包括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各自设有半圆通孔,且半圆通孔的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有夹持半管,所述第二半管套滑动限制在第一半管套的内腔中,且第二半管套的外壁与第一半管套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半管套能够围绕自身轴线旋转至第一半管套的外侧,两者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的对接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60度;处于对接状态的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各自位于对接面的低位端外侧设有端板,相对的两个端板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连;处于对接状态的所述第一半管套和第二半管套各自的外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便于安装侧撑组件的侧向螺接孔,所述第一半管套的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便于安装底撑组件的底螺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的内腔中填充有遇水固化的凝胶材料,所述凝胶材料由丙烯酸、淀粉、壳聚糖按质量比1:1

2:1

2混合而成;两个所述夹持半管对接后形成夹持管道,位于所述夹持管道内的建筑给排水管道外侧安装密封圈或缠绕有密封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给排水管道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撑组件和侧撑组件各自包括支撑柱、柱形壳、椭圆基板、第一活动板、缓冲弹簧、第二活动板和调节柱,所述柱形壳的内部设有柱形腔,所述柱形壳的一端面开设有便于支撑柱滑动的光滑通孔,另一端面开设有便于螺接安装调节柱的螺纹调节孔,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设有便于将其安装至管箍组件的螺纹安装部,另一端固定有伸入柱形腔内的第一活动板,所述调节柱的一端设有便于扳手操作的六角槽,另一端抵接有位于柱形腔内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强
申请(专利权)人:法耳茨建筑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