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84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将动车组理念应用到工程实例中,采用电机驱动方式持续行走,能够高效完成靶标的顶升和移运到位后的卸载,高效解决超大型钢筋混凝土靶标移运难题,大幅提升武器系统性能考核验证试验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解决了重量6000t以下超大型靶标快速移运难题,混凝土平台及轨道系统为提前浇筑及布设的固定设施,可重复使用,移动前无需进行地面处理等准备工作,可实现正、反向移动,也可实现切换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为持续性行走,承载均匀、移运效率高、定位控制精准,操作便捷、劳动强度小、安全可靠,无需外部机械协助,能够有效节约成本。能够有效节约成本。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军品靶场试验测试
,具体是一种超大型靶标的移运方法,主要用于重量为6000t以下的钢筋混凝土靶标快速移运、同时对其高度、方向进行小范围调整,以满足武器装备终点效应类试验对靶标布设的要求。

技术介绍

[0002]武器装备的测试和试验技术历来是各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中高度重视的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对弹、箭武器系统型号研制需求的不断提升,战斗部威力指标、设计参数等关键指标考核日趋细化,试验需求不断增加。导弹武器系统研制过程中,需要对战斗部弹体结构强度、装药安定性、侵彻能力、引战配合、爆炸威力等终点效应特性进行多种工况条件下的试验测试和验证,火箭橇试验是实现上述导弹武器系统动态性能地面有效考核的主要手段。
[0003]对于火箭橇试验实施工作而言,超大型试验靶标移运一直是制约试验周期的难题。超大靶标的建设、养护周期需2个月左右,养护完成后到试验实施,还会存在一个无法预估的时间空窗期。为保障其他试验的正常实施,该类型靶标无法直接建设到试验位置,以往一般选址在离试验位置较近且不影响其他试验进行的地点,一般采用在靶标底部提前布设滚杠,试验前使用机械牵拉克服滚杠与地面之间摩擦力的方式移运。
[0004]根据实施经验,移运1000t以上重量的靶标,需要专门硬化道路并保证路面角度,铺设钢板分压,使用挖掘机等多台大型机械牵引,耗时长,直接成本高。该方式费时、费力,效费比低,且一般仅能保证单向移运(出现偏差后反向移运困难),且靶标重量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滚杠移运方法无法完成。
[0005]随着我国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导弹武器的速度、质量、毁伤威力等战绩指标也随之提升,对作战目标模拟物的靶标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尽可能真实考核战斗部的作用效果,对于大质量高速战斗部而言,其靶标尺寸要求已经达到10m
×
10m
×
10m水平,靶标质量超过2000t,最高可接近4000t。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为解决超大靶标移运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台车新型自动化移运方法,将动车组理念应用到工程实例中,采用电机驱动方式持续行走,能够高效完成靶标的顶升和移运到位后的卸载,高效解决超大型钢筋混凝土靶标移运难题,大幅提升武器系统性能考核验证试验效率。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根据靶标制作区域和移运目的地区域位置关系,制作混凝土平台,并在混凝土平台上铺设钢轨,为台车提供运行路径和承载基础;
[0009]步骤2:根据靶标尺寸及重量,确定移动台车的列数和台数;
[0010]步骤3:将移动台车开入基座底部并预顶升油顶,直至油顶的顶部接触基座底部为止;
[0011]步骤4:继续顶升油顶,使基座上方的靶标脱离放置状态的承重基座,整个移动台车停留30s,观察系统状态;
[0012]步骤5:启动移动台车的驱动电机,开始移运行走;
[0013]步骤6:移动台车到达移运位置后,收回油顶,直至靶标落到基座上;
[0014]步骤7:继续收油顶至最低位置,此时移动台车与靶标和基座分离;
[0015]步骤8:启动移动台车返回初始位置,纵移工况结束。
[0016]所述步骤1中混凝土平台应进行承载计算,避免在靶标移运过程出现较大沉降或破坏情况,钢轨铺设轨距应与台车车轮中心距相匹配,混凝土平台的上表面高度应根据试验的最低高度设计,制作靶标时,采取在靶标下部放置基座的方式使其满足布设高度要求,基座为混凝土或钢制形式,同时应进行承载计算,确保基座能承载靶标重量的强度和刚度。
[0017]所述步骤2中台车列数应根据靶标重量及靶标底面尺寸进行计算后排布,油顶数N与单个油顶承载重量M1及靶标重量M关系如下:
[0018]N
×
M1×2×
0.8≥M
[0019]其中,油顶数N小于等于单列台车数。
[0020]两列台车的中心距应不小于靶标底面尺寸宽度的一半。
[0021]所述步骤3中,预顶升油顶时,油顶若出现故障,应将移动台车开出靶标底部,待排除故障后,再将移动台车开入靶标底部重新进行预顶升。
[0022]所述步骤4中,油顶将靶标顶起的高度,应使靶标底部高出承载混凝土平台不小于50mm,避免后续移运过程中,因混凝土平台表面不平引起靶标底部与平台撞击继而影响移运安全性。
[0023]所述步骤5中,电机驱动移动台车运行时,速度应控制在1.5m/min以内,避免速度过快造成倾倒,移运过程应实时观察设备及靶标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停止移动,排除故障后重新进行移运。
[0024]所述步骤6中,台车停止的位置即为靶标布设要求的最终位置,应提前做好标识,若停止位置不在要求位置,则应重新驱动台车前后行走直至到达预定位置;
[0025]若靶标移运过程中需要转换移动方向,即按一个方向移运后,重新按垂直于此方向的另一方向移运一定距离,则应在第一方向移运到位且将靶标落位之后,将移动台车开出,并将移动台车吊装至第二方向,重新开入靶标底部后,重复进行步骤3至步骤5,直至移运至预定位置。
[0026]所述步骤7中,靶标移运到位后,靶标布设高度可通过顶升油顶并加垫垫块的方法,油顶和垫块交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抬升靶标至需求高度,靶标落位后,应现场测量靶标的布设尺寸,确定靶标布设是否满足要求。
[0027]所述步骤8中,移动台车应返回至试验安全区域之外,避免试验过程中形成的破片等打击损伤设备,并应检查设备状态及加盖油布进行防护。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首次提出了一种超大型靶标自动化移运方法,首次解决了重量6000t以下(6000t以上时根据不同重量选用不同等级油顶等承载部件)超大型靶标快速移运难题。混凝土平台及轨道系统为提前浇筑及布设的固定设施,可重复使用,移动前无
需进行地面处理等准备工作。可实现正、反向移动(试验前移动到位,试验后移动返回),也可实现切换方向移动(先向一个方向移动,切换至垂直方向后再移动)。移动过程为持续性行走,承载均匀、移运效率高(移动时间缩短至传统滚杠移运方法的20%~30%)、定位控制精准。本专利技术操作便捷、劳动强度小、安全可靠,无需外部机械协助,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靶标移运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台车承载移运示意图;
[0031]图3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台车承载移运靶标示意图。
[0032]其中,1—靶标,2—基座,3—混凝土平台,4—移动台车,5—油顶,6—台车运行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导弹武器系统终点效应试验用超大型靶标预置、移动、调整、销毁等要求,提出的移动台车自动化移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步骤1:根据靶标制作区域和移运目的地区域位置关系,制作混凝土平台,并在混凝土平台上铺设钢轨,为台车提供运行路径和承载基础;步骤2:根据靶标尺寸及重量,确定移动台车的列数和台数;步骤3:将移动台车开入基座底部并预顶升油顶,直至油顶的顶部接触基座底部为止;步骤4:继续顶升油顶,使基座上方的靶标脱离放置状态的承重基座,整个移动台车停留30s,观察系统状态;步骤5:启动移动台车的驱动电机,开始移运行走;步骤6:移动台车到达移运位置后,收回油顶,直至靶标落到基座上;步骤7:继续收油顶至最低位置,此时移动台车与靶标和基座分离;步骤8:启动移动台车返回初始位置,纵移工况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混凝土平台应进行承载计算,避免在靶标移运过程出现较大沉降或破坏情况,钢轨铺设轨距应与台车车轮中心距相匹配,混凝土平台的上表面高度应根据试验的最低高度设计,制作靶标时,采取在靶标下部放置基座的方式使其满足布设高度要求,基座为混凝土或钢制形式,同时应进行承载计算,确保基座能承载靶标重量的强度和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台车列数应根据靶标重量及靶标底面尺寸进行计算后排布,油顶数N与单个油顶承载重量M1及靶标重量M关系如下:N
×
M1×2×
0.8≥M其中,油顶数N小于等于单列台车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转换移运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列台车的中心距应不小于靶标底面尺寸宽度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大型钢混靶标快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李辉郑珂朱晓盛龙王列平陈诚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