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82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催化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体以及设置在反应釜体中将其内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机构,所述上腔体中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筒件,所述筒件将上腔体分为内混料腔和外混料腔,所述隔板机构上具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闸口,以及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闸口,所述外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所述内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投料口,所述反应釜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本反应合成装置的安全性高,纵向高度低,投料便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催化剂生产
,具体是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胺类催化剂一般为叔胺及季铵盐,被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中,且有多种种类。目前胺催化剂的复配过程大多采用多个搅拌设备依次进行混合,即将多组需要混合的物料单独混合反应后,再重新取出投入同一混合腔内混合反应,效率较低,且占地空间较大,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212236994U公开了一种胺催化剂的复配装置,四个立柱从上向下依次通过上层平台、中层平台及底层平台相连,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底端通过横杆相连,上层料筒有四个,上层料筒均与上层平台相连,位于同侧的两个上层料筒为一组,同组上层料筒底端分别与Y型三通管的上端两个接口相连,中层搅拌筒有两个,中层搅拌筒分别与中层平台两侧相连,中层搅拌筒上端与Y型三通管的底端相连,中层搅拌筒底端与下料管上端相连,底部搅拌筒与底层平台相连,底部搅拌筒上端两侧分别与两侧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体(1)以及设置在反应釜体(1)中将其内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机构(2),所述上腔体中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筒件(3),所述筒件(3)将上腔体分为内混料腔和外混料腔,所述隔板机构(2)上具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闸口(21),以及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闸口(22),所述外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11),所述内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投料口(12),所述反应釜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机构(2)包括同轴设置在反应釜体(1)中的固定盘(23),所述固定盘(23)上设置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落料口(231),所述固定盘(23)上设置有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落料口(232),所述隔板机构(2)还包括同轴转动并贴近固定盘(23)设置的转动盘(24),所述转动盘(24)上设置有可连通第一落料口(231)和下腔体的第一连通口(241),以及可连通第二落料口(232)和下腔体的第二连通口(242),所述隔板机构(2)还包括外设于反应釜体(1)外并与转动盘(24)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231)和第二落料口(232)位于固定盘(23)同一径向线上,所述第一连通口(241)沿转动盘(24)的径向线与第二连通口(242)沿转动盘(24)的径向线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231)沿固定盘(23)的径向线与第二落料口(232)沿固定盘(23)的径向线垂直,所述第一连通口(241)和第二连通口(242)位于转动盘(24)的同一径向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件(3)转动地设置在上腔体中,反应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同轴贯穿隔板机构(2)并转动地设置在反应釜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李振李中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光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