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82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催化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体以及设置在反应釜体中将其内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机构,所述上腔体中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筒件,所述筒件将上腔体分为内混料腔和外混料腔,所述隔板机构上具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闸口,以及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闸口,所述外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所述内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投料口,所述反应釜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本反应合成装置的安全性高,纵向高度低,投料便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催化剂生产
,具体是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胺类催化剂一般为叔胺及季铵盐,被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塑料中,且有多种种类。目前胺催化剂的复配过程大多采用多个搅拌设备依次进行混合,即将多组需要混合的物料单独混合反应后,再重新取出投入同一混合腔内混合反应,效率较低,且占地空间较大,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212236994U公开了一种胺催化剂的复配装置,四个立柱从上向下依次通过上层平台、中层平台及底层平台相连,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底端通过横杆相连,上层料筒有四个,上层料筒均与上层平台相连,位于同侧的两个上层料筒为一组,同组上层料筒底端分别与Y型三通管的上端两个接口相连,中层搅拌筒有两个,中层搅拌筒分别与中层平台两侧相连,中层搅拌筒上端与Y型三通管的底端相连,中层搅拌筒底端与下料管上端相连,底部搅拌筒与底层平台相连,底部搅拌筒上端两侧分别与两侧的下料管底端相连。
[0004]该复配装置通过沿纵向设置多个搅拌筒来实现胺催化剂的复配,导致纵向高度较高,不便投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通过隔板机构和筒件解决了现有复配装置较高不便投料的问题。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体以及设置在反应釜体中将其内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机构,所述上腔体中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筒件,所述筒件将上腔体分为内混料腔和外混料腔,所述隔板机构上具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闸口,以及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闸口,所述外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所述内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投料口,所述反应釜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0008]优选地,所述隔板机构包括同轴设置在反应釜体中的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落料口,所述固定盘上设置有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落料口,所述隔板机构还包括同轴转动并贴近固定盘设置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可连通第一落料口和下腔体的第一连通口,以及可连通第二落料口和下腔体的第二连通口,所述隔板机构还包括外设于反应釜体外并与转动盘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单元。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落料口和第二落料口位于固定盘同一径向线上,所述第一连通口沿转动盘的径向线与第二连通口沿转动盘的径向线垂直。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落料口沿固定盘的径向线与第二落料口沿固定盘的径向线垂直,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位于转动盘的同一径向线上。
[0011]优选地,筒件转动地设置在上腔体中,反应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同轴贯穿隔板机构并转动地设置在反应釜体中的轴件,以及设置在轴件上的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第一搅拌单元位于内混料腔中,第二搅拌单元位于下腔体中,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筒件外侧的第三搅拌单元,筒件与轴件同步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外设与反应釜体外并与轴件传动连接的第二驱动单元。
[0012]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同轴反向传动组件,所述同轴反向传动组件设置在内混料腔的顶端,轴反向传动组件同轴反向传动连接轴件和筒件。
[0013]优选地,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三搅拌单元均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搅拌部,以及设置在第一搅拌部外侧并沿纵向延伸的刮料部,所述轴件正转时,刮料部沿第一搅拌部的延伸方向靠近轴件的轴心,所述轴件反转时,刮料部沿第一搅拌部的延伸方向原料轴件的轴心。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单元的第一搅拌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搅拌单元的刮料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搅拌单元包括沿轴件径向延伸的第二搅拌部,第二搅拌部螺旋均布在轴件上。
[001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胺类催化剂合成所需的两组物料分别投放至反应釜体的内混料腔和外混料腔中进行初步反应;步骤二,待两组物料分别反应后,打开第一闸口和第二闸口,使得内混料腔和外混料腔中的物料落入下腔体中进行混合反应。
[0017]本专利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隔板机构和筒件设置在反应釜体中以形成外混料腔、内混料腔和下腔体,使得两组原料在外混料腔和内混料腔中单独混合反应后,通过开放隔板机构上的第一闸口和第二闸口使得混合反应后的两组原料落入下腔体中后再次混合反应,安全性高,纵向高度低,投料便捷;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拌机构能够加速物料在内混料腔、外混料腔和下腔体中混合反应,以此减小生产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的剖视图;
[0023]图4是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中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的立体图;
[0026]图7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中第一搅拌单元和第二搅拌单元的正视图;
[0027]图8是图7的B

B截面处的剖视图;
[0028]图9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中隔板机构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9]图10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中隔板机构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11是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方法的流程图。
[0031]图中标号为:
[0032]1‑
反应釜体;
[0033]11

第一投料口;
[0034]12

第二投料口;
[0035]13

出料口;
[0036]14

托环;
[0037]15

密封筒;
[0038]16

密封环;
[0039]2‑
隔板机构;
[0040]21

第一闸口;
[0041]22

第二闸口;
[0042]23

固定盘;
[0043]231

第一落料口;
[0044]232

第二落料口;
[0045]233

上盘体;
[0046]234

下盘体;
[0047]24

转动盘;
[0048]241

第一连通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体(1)以及设置在反应釜体(1)中将其内腔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的隔板机构(2),所述上腔体中设置有与其同轴的筒件(3),所述筒件(3)将上腔体分为内混料腔和外混料腔,所述隔板机构(2)上具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闸口(21),以及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闸口(22),所述外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投料口(11),所述内混料腔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投料口(12),所述反应釜体(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机构(2)包括同轴设置在反应釜体(1)中的固定盘(23),所述固定盘(23)上设置有可连通外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一落料口(231),所述固定盘(23)上设置有可连通内混料腔和下腔体的第二落料口(232),所述隔板机构(2)还包括同轴转动并贴近固定盘(23)设置的转动盘(24),所述转动盘(24)上设置有可连通第一落料口(231)和下腔体的第一连通口(241),以及可连通第二落料口(232)和下腔体的第二连通口(242),所述隔板机构(2)还包括外设于反应釜体(1)外并与转动盘(24)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231)和第二落料口(232)位于固定盘(23)同一径向线上,所述第一连通口(241)沿转动盘(24)的径向线与第二连通口(242)沿转动盘(24)的径向线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落料口(231)沿固定盘(23)的径向线与第二落料口(232)沿固定盘(23)的径向线垂直,所述第一连通口(241)和第二连通口(242)位于转动盘(24)的同一径向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胺类催化剂合成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件(3)转动地设置在上腔体中,反应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4),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同轴贯穿隔板机构(2)并转动地设置在反应釜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李振李中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光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