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液聚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88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乳液聚合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乳液聚合装置,包括聚合反应釜,所述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安装于所述反应釜本体上部的盖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搅拌乳液聚合原料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内部安装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包括转动设置于混合腔内部的第一搅拌组件;绕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公转的第二搅拌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安装混合器,通过第一驱动器控制第一搅拌组件自转,使第一搅拌组件自转过程中带动第二搅拌组件绕第一搅拌组件公转,利用第二驱动器带动第二搅拌组件自转,从而增加混合器的搅拌范围,提高混合器的搅拌效果,提高乳液聚合原料的接触效率。原料的接触效率。原料的接触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液聚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乳液聚合
,具体是一种乳液聚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乳液聚合是单体借助乳化剂和机械搅拌,使单体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再加入引发剂引发单体聚合;在用乳液聚合方法生产合成橡胶时,除加入单体、水、乳化剂和引发剂四种主要成分外,还经常加入缓冲剂(用于保持体系PH不变)、活化剂(形成氧化还原循环系统)、调节剂(调节分子量、抑制凝胶形成)和防老剂(防止生胶及硫化胶老化)等助剂。
[0003]乳液反应釜是化工行业、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等行业经常使用的一种设备,尤其是化工行业使用居多,乳液聚合釜多使用水为介质,并且其使用的压力、温度不高,因此,更便于操作、危险性小;但是根据所生产的产品不同,对乳液聚合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现有的乳液聚合反应釜中,搅拌不充分,从而导致聚合物反应不完全、聚合反应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液聚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乳液聚合反应釜中,搅拌不充分,从而导致聚合物反应不完全、聚合反应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乳液聚合装置,包括聚合反应釜,所述聚合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和安装于所述反应釜本体上部的盖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搅拌乳液聚合原料的混合腔,所述混合腔的内部安装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包括:
[0007]转动设置于混合腔内部的第一搅拌组件;
[0008]绕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公转的第二搅拌组件;
[0009]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一搅拌组件自转,使处于自转状态的第一搅拌组件驱动第二搅拌组件绕第一搅拌组件公转;以及
[0010]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控制处于公转状态的第二搅拌组件自转,增加混合器的搅拌范围。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
[0012]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转轴还与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3]若干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搅拌桨;
[0014]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
[0015]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第二转轴还与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0016]若干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搅拌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第二转轴上还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器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应釜本体底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下方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设有导向座,所述导向座与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有底板和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机架,所述聚合反应釜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聚合反应釜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连接件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的底部还设置有控制所述聚合反应釜沿所述滑槽滑动的驱动组件。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动座和连接架,所述滑动座的一侧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滑动座的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铰接,连接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聚合反应釜铰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底部的调节螺杆、与所述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套以及控制所述调节螺杆旋转的第二电机,所述螺套滑动安装在所述机架的底部,且螺套与连接聚合反应釜底部的连接件固定连接。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为中空结构,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进料管与所述进料口连通,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进料管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均为软管结构,且第一进料管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桨包括浆板,所述浆板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连接处开设有进液口,浆板上还开设有若干出液口,出液口通过开设于浆板内部的通道与进液口连通,所述浆板通过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连通。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浆板包括水平侧和倾斜侧,所述出液口开设于浆板的倾斜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搅拌桨安装方向相反,以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浆板的倾斜侧相对设置。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安装混合器,混合器包括转动设置于混合腔内部中心处的第一搅拌组件和绕第一搅拌组件公转的第二搅拌组件,通过第一驱动器控制第一搅拌组件自转,使第一搅拌组件自转过程中带动第二搅拌组件绕第一搅拌组件公转,并且利用第二搅拌组件公转的同时第二驱动器带动第二搅拌组件自转,从而增加混合器的搅拌范围,提高混合器的搅拌效果,提高乳液聚合原料的接触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乳液聚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乳液聚合装置的正视图。
[0028]图3为乳液聚合装置的仰视图。
[0029]图4为乳液聚合装置的侧视图。
[0030]图5为乳液聚合装置中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乳液聚合装置中混合器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乳液聚合装置中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0

底板、20

机架、21

滑槽、30

连接件、31

滑动座、32

连接架、40

聚合反应釜、41

盖体、411

进料口、412

导向槽、42

反应釜本体、421

混合腔、422

出料口、423

第一电机、50

混合器、51

第一转轴、52

第一齿轮、53

第一进料管、54

第一连接杆、55

第二连接杆、551

滑块、56

第二进料管、57

第二齿轮、58

第二转轴、59

驱动电机、591

导向座、60

驱动组件、61

调节螺杆、62

螺套、63

第二电机、70

搅拌桨、71

浆板、7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液聚合装置,包括聚合反应釜(40),所述聚合反应釜(40)包括反应釜本体(42)和安装于所述反应釜本体(42)上部的盖体(41),所述反应釜本体(42)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搅拌乳液聚合原料的混合腔(42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421)的内部安装有混合器(50),所述混合器(50)包括:转动设置于混合腔(421)内部的第一搅拌组件;绕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公转的第二搅拌组件;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控制第一搅拌组件自转,使处于自转状态的第一搅拌组件驱动第二搅拌组件绕第一搅拌组件公转;以及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控制处于公转状态的第二搅拌组件自转,增加混合器(50)的搅拌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第一转轴(51),所述第一转轴(5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52),所述第一转轴(51)还与第一连接杆(54)的一端固定连接;若干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51)上的搅拌桨(70);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第二转轴(58),所述第二转轴(58)上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57),所述第二齿轮(57)与所述第一齿轮(52)啮合,第二转轴(58)还与第一连接杆(5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若干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58)上的搅拌桨(7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乳液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1)上开设有导向槽(412),所述导向槽(41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块(551),所述第二转轴(58)上还与第二连接杆(5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55)的另一端与滑块(551)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液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器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应釜本体(42)底部的第一电机(423),所述第一电机(42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轴(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58)下方的驱动电机(59),所述驱动电机(5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58)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9)的底部设有导向座(591),所述导向座(591)与所述反应釜本体(42)的内壁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乳液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底板(10)和安装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清白胡燕飞王雪原李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瑞雪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