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汽车门手自开闭的平面四杆门锁机构构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汽车门手自开闭的平面四杆门锁机构构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车门作为人车交互过程中的第一道物理屏障,开发更具自动化的汽车门锁体的意义不言而喻。鉴于汽车门锁体设计空间窄小,使用工况较为复杂等难点,目前一些汽车门锁体自动电动开启方法,多是采用包含类平面四杆的传动机构实现汽车门锁体的多模式多工况下的门锁开闭功能。
[0003]现有的汽车门锁体仅对相关结构与功能如何实现做了解释说明,而对作为功能实现的关键主体的类平面四杆机构的构造原理,尺度规划,以及多工况模式转换的机制未曾涉及,因此针对不同设计需求和空间要求的新汽车门锁体设计,已有的结构可能失效,需要重新设计,且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随意给出连杆的尺寸,然后经过样机仿真模拟,不断修正,整个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汽车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汽车门手自开闭的平面四杆门锁机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提供一个汽车门锁体,所述汽车门锁体包括均设在汽车门上的外开启手柄杆、内开启手柄杆、可伸缩构件、旋转杆、保险装置、棘爪杆,汽车门上设有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所述外开启手柄杆一端与保险装置固定,中下部与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中上部与所述可伸缩构件的一端铰接,另一端悬空,所述外开启手柄杆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内开启手柄杆一端悬空,中部与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另一端设有能够与所述外开启手柄杆中部接触的第一推动件,所述棘爪杆一端连接有棘爪,中部与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保险装置接触,所述棘爪与汽车门铰接,汽车门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上设有棘轮槽,所述棘轮槽上方设有活动挡销,所述可伸缩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杆铰接且通过第二扭簧连接,所述旋转杆与第二铰接座铰接,第一扭簧与外开启手柄杆、内开启手柄杆和棘爪杆相连;当内开启手柄杆从第二限位块移动到第一限位块时,能够触发活动挡销向下进入棘轮槽使棘轮旋转,内开启手柄杆带动保险装置旋转,进而带动棘爪杆转动,使棘轮和棘爪咬合,汽车门被闭锁;当内开启手柄杆从第一限位块移动到第二限位块,并带动保险装置反向旋转,进而带动棘爪杆转动,使棘爪离开棘轮,汽车门被打开;步骤S2、定义第一铰接座为A点,外开启手柄杆一端与可伸缩构件的铰接点为B点,可伸缩构件与旋转杆的铰接点为C点,第二铰接座为D点,确定A点和B点的连线、B点和C点的连线、C点和D点的连线、D点和A点的连接为平面四杆机构组成并分别定义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定义水平线,确定各个连杆的运动角,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长度分别为l
ab
、l
bc
、l
cd
和l
ad
;步骤S3、构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的平面四杆机构参数方程,以运动特征信号图得到平面四杆机构的全部运动特征信息,根据运动特征信号图判断第二连杆l
bc
是否能够实现伸缩;步骤S4、确定汽车门锁体的多个工作模式,确定根据上述返回的运动特征信号图,将杆件参数l
ab
、l
bc
、l
cd
、l
ad
进行调整,直到形成满足运动模式需求的四杆机构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汽车门手自开闭的平面四杆门锁机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构件包括壳体、第二滑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滑块设在壳体内,所述第二滑块两侧分别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壳体的两侧壁相连,使得不受外力时,两个所述压缩弹簧使所述第二滑块保持力平衡状态,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外开启手柄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杆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汽车门手自开闭的平面四杆门锁机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平面四杆机构参数方程为:
l
ab
cosθ1+l
bc
cosθ2‑
l
ad
cosβ
‑
l
cd
cosθ4=0l
ab
sinθ1+l
bc
sinθ2‑
l
ad
sinβ
‑
l
cd
sinθ4=0sinθ
12
+cosθ
12
=1(l
ad
sinβ
‑
l
bc
sinθ2+l
cd
sinθ4)2+(l
ad
cosβ
‑
l
bc
cosθ2+l
cd
cosθ4)2=1其中,θ1为第一连杆l
ab
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θ2为第二连杆l
bc
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θ4为第三连杆l
cd
与水平线间的夹角,β为第四连杆l
ad
与水平线间的夹角;根据汽车门锁体安装的汽车门特点,采用试凑法取得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的位置以及第一连杆l
ab
、第二连杆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良益,薛冰,沈中凯,张绪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