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冷却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81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冷却流道,用于对无人机发动机设有的散热器和中冷器散热,包括:用于冷却散热器的第一流道,以及用于冷却中冷器的第二流道,第一流道设于机身的外部,第二流道设于机身的内部,第一流道与机身的外壁之间设有附层面隔道,第二流道的进气口设于附层面隔道端部的隔道尖劈两侧。通过这种结构,能够让第一流道的进气口悬空,空气流速不受附面层的影响,提高进气效率,并且隔道尖劈起到导流的作用,增加第二流道的进气流量。此外,在中冷器后面设有风扇,当中冷器温度过高时,风扇开启,通过抽气作用主动给中冷器降温,当中冷器温度较低时,风扇关闭,降低进气流量,达到兼顾不同状态的中冷器的散热需求。达到兼顾不同状态的中冷器的散热需求。达到兼顾不同状态的中冷器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冷却流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人机冷却流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空长航时无人机为了提高航时,一般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涡轮发动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较高的燃油经济性,但其高散热量也为飞机设计带来一系列难题。
[0003]现有技术中,无人机采用独立冷却方式,需要采用两个通风流道分别对中冷器和散热器进行冷却,这样会大幅增加阻力,而中空长航时无人机的航时因子对阻力极为敏感,阻力的增大会降低航时,因此对散热器冷却流道的设计极为重要。
[0004]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散热流道一般分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冷却流道,用于对无人机机身(1)内的发动机(11)散热,所述发动机(11)设有散热器(12)和中冷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冷却流道包括:用于冷却所述散热器(12)的第一流道(2),以及用于冷却所述中冷器(13)的第二流道(3),所述第一流道(2)设于所述机身(1)的外部,所述第二流道(3)设于所述机身(1)的内部,所述第一流道(2)与所述机身(1)的外壁之间设有附层面隔道(4),所述第二流道(3)的进气口(31)设于所述附层面隔道(4)端部,所述第一流道(2)的进气口(21)顶面与所述第二流道(3)进气口(31)的底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冷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为两端横截面小、中间横截面大的流线型,所述第一流道(2)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身(1)尾部的底面,并沿所述机身(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流道(2)的出气口(22)设于所述机身(1)尾部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冷却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层面隔道(4)的端部为隔道尖劈(41),所述隔道尖劈(41)位于所述第一流道(2)的顶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岩李东坡王忠宇李诗洋乔骄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