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70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含阳极、阴极和介于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所述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包含电子传输层和电子传输辅助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和电子传输辅助层由特定化合物形成,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长寿命等特性提高。等特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5月18日、申请号为201880044175.9、专利技术名称为《有机化合物及利用其的有机致电发光元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利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更详细而言,涉及电子传输能力和发光能力优异的化合物以及通过将该化合物添加于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从而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寿命等特性提高了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0003]以20世纪50年代Bernanose的有机薄膜发光观测为起始点,之后进行了针对由1965年利用蒽单晶的蓝色电发光发展出的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t,EL)元件的研究,随之1987年由唐(Tang)提出了分为空穴层和发光层这两个功能层的层叠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之后,为了制造高效率、高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发展出了在元件内导入各个特征有机物层的形态,进而进行了用于此的专用物质的开发。
[0004]关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如果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则空穴会从阳极注入至有机物层,电子会从阴极注入至有机物层。当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会形成激子(exciton),当该激子跃迁至基态时,会发出光。此时,用于有机物层的物质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发光物质、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
[0005]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形成材料根据发光颜色可以分为蓝色、绿色、红色发光材料。此外,作为用于呈现更加自然的颜色的发光材料,也使用黄色和橙色发光材料。此外,为了色纯度的增加和通过能量转移的发光效率的增大,作为发光材料,可以使用主体/掺杂物体系。
[0006]掺杂物质可以分为使用有机物质的荧光掺杂物和使用包含Ir、Pt等重原子(heavy atoms)的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磷光掺杂物。由于这样的磷光材料的开发与荧光相比理论上能够提高高达4倍的发光效率,因此不仅是磷光掺杂物,磷光主体材料也受到关注。
[0007]迄今为止,作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中所使用的物质,NPB、BCP、Alq3等广为熟知,作为发光物质,报告了蒽衍生物作为荧光掺杂/主体材料。特别是,作为发光材料中在效率提高方面具有优势的磷光材料,Firpic、Ir(ppy)3、(acac)Ir(btp)2等包含Ir的金属配位化合物已作为蓝色、绿色、红色掺杂材料而得到使用。目前,CBP作为磷光主体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特性。
[0008]但是,以往的发光物质虽在发光特性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热稳定性非常差,因此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寿命方面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因而,需要开发具有优异的性能的发光物质。
[0009]*现有技术文献: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第2001

160489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技术课题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且满足所要求的适宜范围的能级、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等而电子传输能力和发光能力优异的新型有机化合物。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上述新型有机化合物而表现出低驱动电压和高发光效率且寿命提高了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13]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0015][化学式1][0016][0017]上述化学式1中,
[0018]X1和X2彼此相同或不同,且为CR1或N,此时,当X1和X2均为CR1时,多个R1彼此相同或不同;
[0019]R1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C1~C
40
的烷基、C6~C
60
的芳基和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组成的组;
[0020]Ar1至A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C2~C
40
的烯基、C2~C
40
的炔基、C3~C
40
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的杂环烷基、C1~C
40
的烷基、C6~C
60
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C1~C
40
的烷氧基、C6~C
60
的芳氧基、C1~C
40
的烷基甲硅烷基、C6~C
60
的芳基甲硅烷基、C1~C
40
的烷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膦基、C6~C
60
的芳基氧化膦基和C6~C
60
的芳基胺基组成的组,其中,排除Ar1至Ar4均相同的情况;
[0021]上述R1、Ar1至Ar4的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硼基、芳基硼基、芳基膦基、芳基氧化膦基和芳基胺基各自独立地被选自由氘、卤素、氰基、硝基、C2~C
40
的烯基、C2~C
40
的炔基、C3~C
40
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的杂环烷基、C1~C
40
的烷基、C6~C
60
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C1~C
40
的烷氧基、C6~C
60
的芳氧基、C1~C
40
的烷基甲硅烷基、C6~C
60
的芳基甲硅烷基、C1~C
40
的烷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膦基、C6~C
60
的芳基氧化膦基和C6~C
60
的芳基胺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或非取代,此时,当上述取代基为多个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0022]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含阳极、阴极和介于上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上述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上述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0023]包含上述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有机物层可以选自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辅助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辅助层和电子注入层组成的组。
[0024]此时,上述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可以用作发光层的磷光主体材料、电子传输层和电子传输辅助层的电子传输材料。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本专利技术的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发光特性优异,因此能够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物层的材料来使用。
[0027]特别是,在将本专利技术的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用作磷光主体材料或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下,与以往的主体材料或电子传输材料相比,能够制造低驱动电压和高电流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进而还能够制造性能和寿命提高了的全彩色显示器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含阳极、阴极和介于所述阳极与阴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所述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包含电子传输层和电子传输辅助层,所述电子传输层和电子传输辅助层由以下化学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形成,化学式2所述化学式2中,X1为CR1;R1选自由氢、氘、卤素、氰基、C1~C
40
的烷基、C6~C
60
的芳基和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组成的组;Ar1至A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C2~C
40
的烯基、C2~C
40
的炔基、C3~C
40
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的杂环烷基、C1~C
40
的烷基、C6~C
60
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C1~C
40
的烷氧基、C6~C
60
的芳氧基、C1~C
40
的烷基甲硅烷基、C6~C
60
的芳基甲硅烷基、C1~C
40
的烷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硼基、C6~C
60
的芳基膦基、C6~C
60
的芳基氧化膦基和C6~C
60
的芳基胺基组成的组,其中,排除Ar1至Ar4均相同的情况,并且排除所述Ar1至Ar4中的仅一个为选自以下结构式中的取代物的情况;所述R1、Ar1至Ar4的烯基、炔基、环烷基、杂环烷基、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甲硅烷基、芳基甲硅烷基、烷基硼基、芳基硼基、芳基膦基、芳基氧化膦基和芳基胺基各自独立地被选自由氘、卤素、氰基、硝基、C2~C
40
的烯基、C2~C
40
的炔基、C3~C
40
的环烷基、原子核数3至40的杂环烷基、C1~C
40
的烷基、C6~C
60
的芳基、原子核数5至60的杂芳基、C1~C
40
的烷氧基、C6~C
60
的芳氧基、C1~C
40
的烷基甲硅烷基、C6~C
60
的芳基甲硅烷基、C1~C
40
的烷基硼基、C6~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焕严玟植沈载依朴祐材韩颂艺
申请(专利权)人:索路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