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57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个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电激发光元件、多个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反射体、与第一基板对向设置的第二基板、多个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第一基板一侧的透明电极、多个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第一基板一侧的彩色滤光层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液晶层。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可改善在环境光的亮度过大时所产生对比度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尤指一种具有电激发光显示面 板与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由于具有自 发光、广视角、反应时间快、高发光效率、低操作电压、面板厚度薄、可制作 成可挠曲性面板以及工艺简单等优点,己渐渐成为热门的新兴平面显示器,而 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平面显示产品上。请参考图1,图1为公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公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10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12、阳极14、有机发光层16、 阴极18以及透明基板20。其中,薄膜晶体管基板12包含基板22、设置于基 板22上的薄膜晶体管24,以及覆盖薄膜晶体管24与基板22的保护层26。阳 极14覆盖于保护层26上,且通过接触孔28电性连接至薄膜晶体管24的漏极。 另外,有机发光层16设置于阳极14上,阴极18设置于有机发光层16上,而 透明基板20则覆盖于阴极18上。公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由有机发光层的出光亮度来决定,当环 境光的亮度越大时,有机发光层所发射出的光线亮度对于环境光的亮度的比例 会相对降低,使公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的对比度减小,甚至于无 法观看到所显示的画面。在公知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中,改善对比度降低的情况 仅能提高有机发光层的出光亮度,以避免电激发光显示器的显示画面受到过高 的环境光亮度所影响。然而,提高有机发光层的出光亮度,不仅容易耗电,亦 容易縮短有机发光层的使用寿命,因此改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于环境光的亮度 过高的情况下的对比度实为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以改善公知电 激发光显示器于环境光的亮度过高的情况下对比度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半穿透半反 射型显示面板上定义有多个像素区,且各像素区包括反射区与穿透区。半穿透 半反射型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多个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驱动元件、多个设 置于第一基板上的电激发光元件、多个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的反射体、与第一基 板对向设置的第二基板、多个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于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一开关 元件、多个设置于第二基板面对第一基板一侧的透明电极、多个设置于第二基 板面对第一基板一侧的彩色滤光层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液晶 层。各驱动元件分别位于各像素区内。各电激发光元件分别位于各穿透区内, 且在同一像素区内,电激发光元件与驱动元件电性连接。各反射体分别设于各 反射区内,且各第一开关元件分别设于各像素区内。在同一像素区内,各透明 电极分别位于穿透区内并延伸至反射区而与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各彩色滤 光层分别设于各像素区内。本专利技术在穿透区的第一基板上形成电激发光元件,并且通过在反射区内的 第一基板上设置反射体以及在像素区内的第二基板上设置彩色滤光层,以于电 激发光元件的上方形成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因此,本实施例不仅具 有电激发光元件显示画面,更有半穿透半反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可利用环境光的 亮度来加强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以有效改善公知电激发光显 示面板在环境光的亮度过大时所产生对比度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 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公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 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5其中,附图标记10电激发光显示面板12薄膜晶体管14阳极16有机发光层18阴极20透明基板22基板24薄膜晶体管26保护层28接触孔100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102 像素区102R反射区102T穿透区104第一基板106第二基板108液晶层110共享线112第一开关元件114透明电极116彩色滤光层118电源线120第二开关元件122驱动元件124电激发光元件126反射体128阳极130发光层132阴极134储存电容136凸块138配向膜140配向膜142突出物144四分之一波片146偏光片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2与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 面板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 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100上定义有多 个像素区102,且各像素区102包括反射区102R与穿透区102T。本实施例的 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04、第二基板106以及液晶层 108,其中第二基板106与第一基板104对向设置,且液晶层108设置于第一 基板104与第二基板106之间。第一基板104为各种用于制作薄膜晶体管的基 板,例如硅基板、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板等,而第二基板106为各种用于制作薄膜晶体管的透明基板,例如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板等。在本实施例中,多条栅极线GLlcd、多条数据线DLlcd、多条共享线 (CommonLine)l 10、多个第一开关元件112、多个透明电极114以及多个彩色 滤光层116位于第二基板106与液晶层108之间。栅极线GLu:d与数据线DLLCD 设置于第二基板106面对于第一基板104的一侧并大致互相正交,且对应于相 邻像素区102的交界位置。共享线110设置于第二基板106面对于第一基板 104的一侧并与栅极线GLu:d大致互相平行,且电性连接至一共享电压。各第 一开关元件112设置于各像素区102内的第二基板106面对于第一基板104 的一侧,并且第一开关元件112的栅极与相对应的栅极线GLLCD电性连接,而第一开关元件112的源极与相对应的数据线DLu;d电性连接。各透明电极114分别设置于穿透区102T内并延伸至反射区102R的第二基板106上而与同一 像素区102内的第一开关元件112的漏极电性连接。各彩色滤光层116分别设 于各像素区102的反射区102R内的第二基板106面对于第一基板104的一侧, 并且彩色滤光层116包括第一颜色滤光层、第二颜色滤光层以及第三颜色滤光 层,其中第一颜色滤光层可为红色滤光片,第二颜色滤光层可为绿色滤光片, 第三颜色滤光层可为蓝色滤光片,但不限于此,第一颜色滤光层、第二颜色滤 光层以及第三颜色滤光层可互相置换。另夕卜,本实施例的多条栅极线GLEL、多条数据线DLEL、多条电源线118、 多个第二开关元件120、多个驱动元件122、多个电激发光元件124以及多个 反射体126位于第一基板104与液晶层108之间。栅极线GLEL与数据线DLEl 设置于第一基板104上并大致互相正交,且对应于相邻像素区102的交界位置。 电源线118设置于第一基板104上,并与数据线DLEL大致互相平行且对应于 相邻像素区102的交界位置,用以驱动电激发光元件124,此外,电源线118 可与共享线no电性连接,在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100的设计上可更加简 单。各第二开关元件120分别设置于各像素区102内的第一基板104上,并且 于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该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上定义有多个像素区,各该像素区包括一反射区与一穿透区,其特征在于,该半穿透半反射型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 多个驱动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各该驱动元件分别位于各该像素区内; 多个电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各该电激发光元件分别位于各该穿透区内,且在同一像素区内,该电激发光元件与该驱动元件电性连接;多个反射体,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且各该反射体分别设于各该反射区内;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对向设置; 多个第一开关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基板面对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且各该第一开关元件分别设于各该像素区内; 多个透明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基板面对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且在同一像素区内,各该透明电极分别位于该穿透区内并延伸至该反射区而与该第一开关元件电性连接; 多个彩色滤光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面对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且各该彩色滤光层分别设于各该像素区内;以及 一液晶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戎岩詹晋瑜徐士峰黄维邦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