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腿部结构及双足机器人
[0001]本申请属于智能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腿部机构及双足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智能机器人,尤其是服务行业对应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普及率相对更高。以前,智能机器人的形态都相对简单,例如智能机器人的行走系统普遍采用轮式运动系统替代。而现在,智能机器人越来越趋于仿人形设计,因此,双足机器人应运而生。
[0003]仿人形的双足机器人的任一单腿均应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相应的腿部关节,各个腿部关节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和人动作相仿的行走运动。众所周知,在真实的人类的腿部关节中,踝关节所涉及的运动自由度相对于其他腿部关节而言是更加复杂的。而目前的双足机器人,为了能够基本复制人类踝关节的多自由度运动形态,因此踝关节的设计结构十分复杂,虽然基本实现了仿人类踝关节的多自由度运动形态,但是却造成双足机器人的踝关节的体积十分臃肿,与人类踝关节的小巧相去甚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腿部结构及双足机器人,旨在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腿部结构,包括:小腿部(300);脚掌部(400);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结构还包括:踝连接构件(420),所述踝连接构件(420)为十字转接轴,所述小腿部(300)通过所述十字转接轴与所述脚掌部(400)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部(300)设有相对且间隔的第一连接耳(304)和第二连接耳(305);所述脚掌部(400)设有第一连接座(401),所述第一连接座(401)包括相对且间隔的第一踝连接耳(411)和第二踝连接耳(412);所述踝连接构件(420)设有第一连接头(421)、第二连接头(422)、第三连接头(423)和第四连接头(424),所述第一连接头(421)和所述第二连接头(422)的连线垂直于所述第三连接头(423)和所述第四连接头(424)的连线,所述第一连接头(42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耳(304),所述第二连接头(42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耳(305),所述第四连接头(42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踝连接耳(411),所述第三连接头(423)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踝连接耳(4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腿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421)和所述第一连接耳(304)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头(422)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05)之间、所述第四连接头(424)和所述第一踝连接耳(41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头(423)和所述第二踝连接耳(412)之间均是球铰连接;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头(421)和所述第一连接耳(304)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头(422)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05)之间、所述第四连接头(424)和所述第一踝连接耳(411)之间、所述第三连接头(423)和所述第二踝连接耳(412)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腿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转接轴为一体成型构件;或者,所述十字转接轴包括第一横轴件(4201)、第二横轴件(4202)和纵轴件(4203),所述第一横轴件(420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横轴件(420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纵轴件(4203)且所述第一横轴件(420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横轴件(420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横轴件(420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横轴件(4202)的轴线均垂直于所述纵轴件(4203)的轴线,所述纵轴件(4203)的两端、所述第一横轴件(4201)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横轴件(4202)的另一端分别为所述第一连接头(421)、所述第二连接头(422)、所述第三连接头(423)和所述第四连接头(4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腿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踝连接构件(420)还包括固定螺栓(4204),所述纵轴件(4203)设有孔轴线垂直于所述纵轴件(4203)的轴线的穿孔(42031),所述第一横轴件(4201)和所述第二横轴件(4202)分别对应于所述穿孔(42031)的两侧孔端口,所述固定螺栓(420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横轴件(4201)和所述穿孔(42031)与所述第二横轴件(4202)螺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2
‑
5任一项所述的腿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部(400)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座(401)间隔的第二连接座(402),所述第二连
接座(402)和所述第一连接座(4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永记,丁宏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