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90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9
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矩形主体框架和滑动连接在矩形主体框架上的拉槽装置,拉槽装置包括上主支撑板和通过两吊板吊设在上主支撑板上的下支撑板,下支撑板顶面设有滑移板和用于抵接滑移板的抵接条,所述滑移板一侧板沿为平面,另一侧板沿为锯齿条,锯齿条与横向调节齿轮装置的齿轮啮合连接,横向调节齿轮装置包括齿轮、连杆和旋钮把手,纵向调节齿轮装置包括旋钮、齿杆和槽钢支撑道。本申请可调拉槽装置的设计保障了拉槽宽度及构造深度的可控,大大提高了混凝土面层的外观质量,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推广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广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广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村道混凝土形式的面层施工日益频繁,在进行此类工程施工时,后期的抗滑移构造施工对于车辆行驶安全至关重要。现有的技术方案是:细观纹理使用叠合麻布、帆布拖出,宏观抗滑构造使用刻槽机进行刻槽。宏观抗滑移构造施工时,刻槽机操作使用复杂、设备成本高。刻槽线型及间距控制不到位,造成混凝土面层外观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仪器操作复杂,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主体框架和滑动连接在矩形主体框架上的拉槽装置,所述拉槽装置包括上主支撑板和通过两吊板吊设在上主支撑板上的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顶面设有滑移板和用于抵接滑移板的抵接条,所述滑移板一侧板沿为平面,另一侧板沿为锯齿条,所述锯齿条与横向调节齿轮装置的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横向调节齿轮装置包括齿轮、连杆和旋钮把手,所述旋钮把手设于连杆穿过上主支撑板的端部;所述吊板上部穿过上主支撑板,且通过纵向调节齿轮装置固定,所述纵向调节齿轮装置包括旋钮、齿杆和槽钢支撑,所述槽钢支撑竖向与上主支撑板顶面固定,所述吊板紧贴所述槽钢支撑腹板,齿杆两侧穿过槽钢支撑两侧翼缘板,所述旋钮设于齿杆穿过翼缘板的端部,所述吊板板面设有锯齿带,所述齿杆与所述锯齿带啮合连接;所述滑移板和下支撑板底面分别设有一排拉槽钉,两排拉槽钉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撑板上设有用于滑移板上拉槽钉通过的通道。
[00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矩形主体框架由四根槽钢制作而成,四根所述槽钢均槽口向外设置,所述上主支撑板两侧设有L型折板,所述L型折板与所述上主支撑板围合形成槽口,所述槽口卡接在上主支撑板板沿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矩形主体框架的两侧短向边上均设有留白游标尺,所述留白游标尺与所述拉槽钉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和旋钮把手上均设有临时固定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和旋钮把手均为圆盘状结构,所述圆盘状结构的外壁均匀间隔蚀刻有防滑槽,所述临时固定装置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立板和穿过两立板、端部插入防滑槽内的T型插销,所述T型插销上还设有止回结构,所述止回结构为紧贴立板靠近旋钮或旋钮把手的板面插入T型插销的T型插杆。
[0009]此外,所述抵接条朝向滑移板侧面设有滑动通道,所述滑移板部分限位于滑动通道内。
[0010]更加优选地,所述矩形主体框架长度与混凝土面宽度相适配。
[0011]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S1、组装整体结构;S2、放置整体结构于待拉槽路面;S3、根据需要通过调节横向调节齿轮装置,旋转旋钮把手以调节两排拉槽钉的相对位置,继而调节拉槽钉的整体宽度,两排拉槽钉的槽钉对应设置,通过纵向调节齿轮装置,旋转旋钮以调整下支撑板的高度,继而调整拉槽钉的拉槽深度; S4、人工或通过拉绳拉动拉槽装置进行拉槽施工,重复S2~S3直至混凝土面拉槽施工完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申请在现场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进行软拉宏观抗滑构造时,待面层混凝土沁水后,以模板为参照,横向放置拉槽装置,通过横向调节齿轮,调节拉槽宽度及拉槽齿数,由于拉槽深度规范规定在5

10mm,借助两侧纵向调节齿轮进行微调,保障拉槽深度满足规范要求。在进行下段拉槽施工时,只需要横向移动装置,保障留白尺端与上一段拉槽等距离即可(相邻拉槽带之间的距离为留白宽度),留白游标尺的设计,保障了衔接距离始终保持一致,可调节拉槽齿的设计保障了拉槽宽度及构造深度的可控,大大提高了混凝土面层的外观质量,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推广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申请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涉及的拉槽装置与矩形主体框架的连接图示;图3为本申请涉及的拉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涉及的纵向调节齿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5]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16]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矩形主体框架1和滑动连接在矩形主体框架上的拉槽装置2,拉槽装置2包括上主支撑板21和通过两吊板22吊设在上主支撑板21上的下支撑板23,下支撑板23顶面设有滑移板24和用于抵接滑移板24的抵接条25,滑移板24一侧板沿为平面,另一侧板沿为锯齿条26,锯齿条26与横向调节齿轮装置3的齿轮31啮合连接,横向调节齿轮装置3包括齿轮31、连杆32和旋钮把手33,旋钮把手33设
于连杆32穿过上主支撑板21的端部,连杆32穿过上主支撑板21的穿孔处设有轴承,轴承内圈于与连杆32外壁固定,外圈与上主支撑板21固定;吊板22上部穿过上主支撑板21,且通过纵向调节齿轮装置4固定,纵向调节齿轮装置4包括旋钮41、齿杆42和槽钢支撑43,槽钢支撑43竖向与上主支撑板21顶面固定,吊板22紧贴槽钢支撑43腹板,齿杆42两侧穿过槽钢支撑43两侧翼缘板,旋钮41设于齿杆42穿过翼缘板的端部,吊板22板面设有锯齿带27,齿杆42与锯齿带27啮合连接;滑移板24和下支撑板23底面分别设有一排拉槽钉28,两排拉槽钉28平行设置,下支撑板23上设有用于滑移板24上拉槽钉28通过的通道29。
[0017]矩形主体框架1由四根槽钢制作而成,四根槽钢均槽口向外设置,上主支撑板21两侧设有L型折板5,L型折板5与上主支撑板21围合形成槽口,槽口卡接在上主支撑板21板沿上,槽口以矩形主体框架1槽钢翼缘板为轨道进行滑动。
[0018]矩形主体框架1的两侧短向边上均设有留白游标尺6,留白游标尺6与拉槽钉28延伸方向垂直设置,两侧留白游标尺6可以调整相互间距,以调整拉槽装置2的拉槽长度(也即拉槽装置2在两侧留白游标尺6之间进行拉槽施工),留白游标尺6还可以测量两排拉槽钉28的整体长度(拉槽宽度),留白游标尺6可以采用栓接和插销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矩形主体框架1上,矩形主体框架1上设有用于栓接或插销连接的孔道,同时留白游标尺6朝向矩形主体框架1外侧的延伸端部还可以控制相邻拉槽带之间的留白宽度。
[0019]旋钮41和旋钮把手33上均设有临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主体框架(1)和滑动连接在矩形主体框架上的拉槽装置(2),所述拉槽装置(2)包括上主支撑板(21)和通过两吊板(22)吊设在上主支撑板(21)上的下支撑板(23),所述下支撑板(23)顶面设有滑移板(24)和用于抵接滑移板(24)的抵接条(25),所述滑移板(24)一侧板沿为平面,另一侧板沿为锯齿条(26),所述锯齿条(26)与横向调节齿轮装置(3)的齿轮(31)啮合连接,所述横向调节齿轮装置(3)包括齿轮(31)、连杆(32)和旋钮把手(33),所述旋钮把手(33)设于连杆(32)穿过上主支撑板(21)的端部;所述吊板(22)上部穿过上主支撑板(21),且通过纵向调节齿轮装置(4)固定,所述纵向调节齿轮装置(4)包括旋钮(41)、齿杆(42)和槽钢支撑(43),所述槽钢支撑(43)竖向与上主支撑板(21)顶面固定,所述吊板(22)紧贴所述槽钢支撑(43)腹板,齿杆(42)两侧穿过槽钢支撑(43)两侧翼缘板,所述旋钮(41)设于齿杆(42)穿过翼缘板的端部,所述吊板(22)板面设有锯齿带(27),所述齿杆(42)与所述锯齿带(27)啮合连接;所述滑移板(24)和下支撑板(23)底面分别设有一排拉槽钉(28),两排拉槽钉(28)平行设置,所述下支撑板(23)上设有用于滑移板(24)上拉槽钉(28)通过的通道(2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混凝土面层抗滑移拉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主体框架(1)由四根槽钢制作而成,四根所述槽钢均槽口向外设置,所述上主支撑板(21)两侧设有L型折板(5),所述L型折板(5)与所述上主支撑板(21)围合形成槽口,所述槽口卡接在上主支撑板(21)板沿上。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鹏程王长明宋延成崔海涛蔡猛王奥杨国富陈浩田新国齐世超曲佳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