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79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分析方法,具体步骤为:收集患者锥形束检查资料,将其导出为DICOM格式,使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软件中进行头位校准,并建立三维参考平面;对牙弓四象限进行定位标记,定位四个象限第一磨牙阻抗中心点;确定牙槽弓测量平面;确定四象限中牙槽弓宽度测量标记点;将标记点投射至同一冠状向参考平面,分别连线形成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协调角,分别测量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协调角角度;根据所述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协调角角度,判断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测得的双颌牙槽弓宽度协调角角度能较为准确地反应上下颌第一磨牙牙槽弓在水平向上的位置关系;对判断左右两侧牙槽弓是否对称具有指导意义。对称具有指导意义。对称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口腔正畸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社会发展,人类对颜面部美观和口腔行使功能的要求逐渐提高,从而对正畸治疗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正畸这门学科随之获得了更多的应用与更好的发展。正畸治疗的目的之一是建立牙齿在三维方向上,即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上,协调而稳定的咬合。其中,在水平方向上,个性化的牙弓应当建立在宽度协调的上下颌牙槽弓之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正畸医生需要在正畸前进行精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0003]在颌间横向分析时,传统二维影像、传统石膏寄存模型都存在一定限制。头部后前位片容易受拍摄时头位偏移、定点时结构重叠难以辨别、图像放大等因素影响,而与真实情况形成偏差;石膏寄存模型只能反映牙齿和牙周组织表面,无法对牙根和牙槽骨内部结构关系进行精准分析。口腔锥形束CT(CBCT)的应用在近年来逐渐增多,其具备三维成像、准确重建和精细测量等优势,开拓了颌面部横向分析的新角度。
[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S1、收集患者锥形束检查资料,将其导出为DICOM格式,并使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S2、在软件中进行头位校准,并建立三维参考平面,包括水平向参考平面、矢状向参考平面、冠状向参考平面;S3、对牙弓四象限进行定位标记,右上牙弓记为UR,左上牙弓记为UL,右下牙弓记为LR,左下牙弓记为LL;定位四个象限第一磨牙阻抗中心点,分别记为UR6、UL6、LR6、LL6;S4、根据所述四个象限第一磨牙阻抗中心点确定牙槽弓测量平面PU6、PL6;S5、确定四象限中牙槽弓宽度测量标记点,所述牙槽弓宽度测量标记点为PU6、PL6上各牙位牙槽骨中心点;S6、将四个象限内的四个牙槽弓宽度测量标记点投射至同一冠状向参考平面,分别连线形成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协调角,分别测量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协调角角度;S7、根据所述上下颌牙槽弓宽度协调角角度,判断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向参考平面设定为均分双侧后牙咬合接触点的功能牙合平面;所述矢状向参考平面通过腭平面、且垂直于所述水平向参考平面;所述冠状向参考平面同时与所述水平向、矢状向参考平面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口腔锥形束CT的上下颌牙槽弓协调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四个象限第一磨牙阻抗中心点为位于根分叉下1mm处的牙根间中心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口腔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钧刘青罗良语赵志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