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设有:第一壳体,收容齿条杆的至少一部分及小齿轮轴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壳体,具有收容蜗轮的蜗轮收容部;第二螺栓凸台,设于比第二壳体的蜗轮收容部更靠第一壳体侧,形成有朝向第一壳体侧开口的内螺纹部;第一螺栓凸台,以与第二螺栓凸台对置的方式设于第一壳体,具有与第二螺栓凸台的内螺纹部连续地贯通形成的螺栓孔;以及螺栓,从第一螺栓凸台侧朝向第二螺栓凸台侧插入而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紧固。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
1937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将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无法抑制径向的大小,存在难以在有限的小空间内配置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的隐患。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动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对转向轮施加转向力,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小齿轮轴,传递方向盘的旋转力;齿条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小齿轮轴啮合的第一齿条齿和作为与所述第一齿条齿不同的齿条齿的第二齿条齿;第二小齿轮轴,与所述第二齿条齿啮合;蜗轮,设于所述第二小齿轮轴;蜗杆轴,与所述蜗轮啮合;电动马达,设于所述蜗杆轴,产生向转向轮施力的转向力;第一壳体,具有:齿条杆收容部,收容所述齿条杆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小齿轮轴收容部,收容所述第二小齿轮轴的至少一部分;托架部,具备相对于所述齿条杆从所述齿条杆收容部向外侧延伸突出的第一托架部和第二托架部;在所述第一托架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第一托架孔,在所述第二托架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第二托架孔;第二壳体,具有收容所述蜗轮的蜗轮收容部;第二壳体的第一螺栓凸台,设于比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蜗轮收容部更靠所述第一壳体侧,具有第一内螺纹部,该第一内螺纹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侧开口,且形成在连结所述第二小齿轮轴、所述第一托架孔、及所述第二托架孔的平面区域内;以及第一壳体的第一螺栓凸台,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螺栓凸台对置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螺栓孔,该第一螺栓孔形成在连结所述第二小齿轮轴、所述第一托架孔、及所述第二托架孔的平面区域内,且以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螺栓凸台的第一内螺纹部连续的方式贯通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部与所述第一螺栓孔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托架部重叠的位置,在所述第一托架部中,在面对所述第一内螺纹部和所述第一螺栓孔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部由两片板状部构成,在所述两片板状部分别形成有所述贯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片板状部间,避开所述贯通孔而配置有连结所述两片板状部的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敏修,吉田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