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固化物、滤色器、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77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含有色材、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引发剂,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多官能单体和含酸性基单官能单体,上述光引发剂含有肟酯系光引发剂。上述光引发剂含有肟酯系光引发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固化物、滤色器、显示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固化物、滤色器、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发展,尤其是便携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液晶显示器的需求不断增加。移动显示器(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市场处于日益扩大的状况。由于自发光而可视性较高的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之类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也作为下一代图像显示设备受到关注。
[0003]这些液晶显示设备、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中可使用滤色器。例如,关于液晶显示设备的彩色图像的形成,通过滤色器的光直接被着色为构成滤色器的各像素的颜色,将这些颜色的光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作为此时的光源,除以往的冷阴极管以外,有时还会利用发出白色光的有机发光元件、发出白色光的无机发光元件。在有机发光显示设备中,为了颜色调节等而使用滤色器。
[0004]此处,滤色器通常具有:基板;着色层,其形成于基板上,且包含红、绿、蓝三原色的着色图案;以及遮光部,其以划分各着色图案的方式形成于基板上。
[0005]作为滤色器中的着色层的形成方法,例如,向利用分散剂等使色材分散而得到的色材分散液中添加粘合剂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引发剂而制成着色树脂组合物,将该着色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并干燥后,使用光掩模进行曝光,并进行显影,由此形成着色图案,通过加热使图案固定从而形成着色层。或者,用喷墨法等将着色树脂组合物呈图案状地涂布于基板上并干燥后,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着色图案,通过加热使图案固定从而形成着色层。针对各种颜色重复进行这些工序从而形成滤色器。
[0006]近年来,滤色器的高亮度化等要求提高,与以往相比,滤色器的着色层中的色材浓度变高,由此光聚合所必须的成分相对变少,图案化变得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滤色器的生产性,要求减少图案化所必须的累计曝光量,如何确保图案化所必须的固化性成为大的问题。
[0007]为了确保着色层的图案化所必须的固化性,在滤色器用着色树脂组合物中,使用Irgacure 907等分子量相对较小的光引发剂作为高灵敏度的光引发剂,但升华物成为导致光掩模或加热炉的污染等的原因。
[0008]因此,专利文献1中,作为稳定性优异、升华性较低、高效率地吸收365nm等近紫外光而被活化的高灵敏度的光聚合引发剂,公开了一种特定的肟酯化合物。
[0009]另外,专利文献2中,作为即使在颜料含量较高或膜厚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较高的耐显影性和较高的清晰度、直线性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公开了一种包含特定的肟酯化合物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
[0010]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中,作为即使在形成微细的像素阵列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较高的成品率形成未曝光部不会残留组合物的未溶解物(残渣),或像素上不会产生浮渣,而
且图案形状、与基板的密合强度等也优异的像素阵列的滤色器用辐射敏感性组合物,记载有一种滤色器用辐射敏感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A)着色剂、(B)粘合剂聚合物、(C)多官能性单体、(D)选自ω

羧基

聚己内酯单(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二聚物和二羧酸单(2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中的含羧基单官能性单体、以及(E)光聚合引发剂。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5/152153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256891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

1490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7]以往,滤色器形成于玻璃基板上,但近年来,要求在元件基板上直接形成滤色器。
[0018]由于有机发光元件等元件的耐热性较低,因此在元件基板上直接形成滤色器的制造工序中的加热处理优选为在100℃以下进行。在通常的滤色器制造工序中,在玻璃基板上进行230℃左右的加热处理而使着色层固化,与此相对,100℃以下的加热处理难以通过热使着色层固化。因此,为了使着色层具有后续工序所必需的耐溶剂性,必须通过曝光使着色层充分固化。为了促进通过曝光的着色层的固化,考虑使用高灵敏度的引发剂。然而,即使使着色层中含有高灵敏度的引发剂并通过曝光进行固化,通过100℃以下的加热处理也未必能够获得所必须的耐溶剂性。
[0019]另外,对于进一步细线化的着色层,也要求提高对基板的密合性,但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技术仍不充分。
[0020]进而,最近进行了可折叠的智能型手机等画面可折叠的移动设备的开发,为了防止外界光的反射,进行了在有机发光元件等元件上形成滤色器的尝试。由于画面可折叠的移动设备反复弯折地使用,因此对各构成构件而言反复弯曲时的耐弯曲性是必要的,对于滤色器也要求耐弯曲性。
[0021]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低温加热处理也可形成耐溶剂性良好,且基板密合性和耐弯曲性优异的着色层的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滤色器和显示设备。
[002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含有色材、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引发剂,
[0024]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多官能单体、和含酸性基单官能单体,
[0025]上述光引发剂含有肟酯系光引发剂。
[0026]本专利技术的固化物是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
[0027]本专利技术的滤色器至少具备基板、和设置于该基板上的着色层者,且该着色层的至少一者为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
[0028]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设备具有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滤色器。
[002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低温加热处理也可形成耐溶剂性良好,且基板密合性和耐弯曲性优异的着色层的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使用该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所形成的滤色器和显示设备。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滤色器的一例的概略图。
[0032]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设备的一例的概略图。
[0033]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等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态进行实施,不由以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等的记载内容进行限定解释。另外,为了使说明更加明确,附图中有时会相较于实际形态,模式性地示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终归只是一个例子,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进行限定。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与关于已示出的图所述的相同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色材、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引发剂,所述光聚合性化合物含有多官能单体、和含酸性基单官能单体,所述光引发剂含有肟酯系光引发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固化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肟酯系光引发剂含有下述通式(A)所表示的化合物和下述通式(B)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通式(A)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R
11
、OR
11
、COR
11
、SR
11
、CONR
12
R
13
或CN,R
11
、R
12
和R
13
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烷基、碳数6~30的芳基、碳数7~30的芳烷基或碳数2~20的杂环基,R
11
、R
12
和R
13
所表示的基团的氢原子任选进一步被R
21
、OR
21
、COR
21
、SR
21
、NR
22
R
23
、CONR
22
R
23


NR
22

OR
23


NCOR
22

OCOR
23
、NR
22
COR
21
、OCOR
21
、COOR
21
、SCOR
21
、OCSR
21
、COSR
21
、CSOR
21
、羟基、硝基、CN、或卤素原子取代,R
21
、R
22
和R
23
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烷基、碳数6~30的芳基、碳数7~30的芳烷基或碳数2~20的杂环基,R
21
、R
22
和R
23
所表示的基团的氢原子任选进一步被羟基、硝基、CN、卤素原子、或羧基取代,R
11
、R
12
、R
13
、R
21
、R
22
和R
23
所表示的基团的亚烷基部分任选在氧原子不相邻的条件下包含1~5个

O



S



COO



OCO



NR
24



NR
24
CO



NR
24
COO



OCONR
24



SCO



COS



OCS



CSO

,R
24
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烷基、碳数6~30的芳基、碳数7~30的芳烷基或碳数2~20的杂环基,R
11
、R
12
、R
13
、R
21
、R
22
、R
23
和R
24
所表示的基团的烷基部分任选为分支侧链,也任选为环状烷基,R3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烷基、碳数6~30的芳基、碳数7~30的芳烷基或碳数2~20的杂环基,R3所表示的基团的烷基部分任选为分支侧链,也任选为环状烷基,另外,R3与R7、以及R3与R8分别任选一起形成环,R3所表示的基团的氢原子任选进一步被R
21
、OR
21
、COR
21
、SR
21
、NR
22
R
23
、CONR
22
R
23


NR
22

OR
23


NCOR
22

OCOR
23
、NR
22
COR
21
、OCOR
21
、COOR
21
、SCOR
21
、OCSR
21
、COSR
21
、CSOR
21
、羟基、硝基、CN、或卤素原子取代,
R4、R5、R6和R7分别独立地表示R
11
、OR
11
、SR
11
、COR
14
、CONR
15
R
16
、NR
12
COR
11
、OCOR
11
、COOR
14
、SCOR
11
、OCSR
11
、COSR
14
、CSOR
11
、羟基、CN或卤素原子,R4与R5、R5与R6、以及R6与R7分别任选一起形成环,R
14
、R
15
和R
16
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20的烷基,R
14
、R
15
和R
16
所表示的基团的烷基部分任选为分支侧链,也任选为环状烷基,R8表示R
11
、OR
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原星儿藤田麻希
申请(专利权)人:DNP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