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55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3
本申请涉及电脑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冷机箱,其包括箱体,其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空间分割为供机箱元器件安装的安装腔和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冷风腔;风机,所述风机的抽风口与机箱外界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冷风腔内部连通;清洁室,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压力室,所述压力室的顶板与所述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力室的底板与所述箱体侧壁滑动连接;清洁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压力室内部连通,所述清洁管道另一端正对所述安装腔中部设置;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清洁室内,且能带动所述压力室的底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本申请具有在对机箱内部进行风冷的同时降低机箱内部灰尘堆积概率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机箱


[0001]本申请涉及电脑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冷机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台式计算机俗称台式机,台式机的机箱主要起到对计算机核心处理元件的承载作用,而随着现在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现有机箱的发热量也在不断增大,故,现有的计算机机箱均需要配置散热设备。
[0003]现有机箱的散热设备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风扇的方式,对放置在计算机机箱内的中央处理器吹风,从而对计算机机箱的中央处理器进行降温处理,同时为了保证计算机机箱内外的热交换的顺利进行,计算机机箱外壳通常不为全封闭结构,需要在计算机机箱侧壁上设置供机箱内外气体进行交换的换气孔,进而满足对于机箱散热的要求。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的计算机风冷机箱在保证机箱内外热量交换的同时,也容易使外界环境中的杂质进入机箱内部,从而易造成机箱内部灰尘的堆积,沉积的灰尘一方面会影响元器件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各元器件之间的正常连接,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部分或全部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冷机箱。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风冷机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风冷机箱,包括箱体,其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空间分割为供机箱元器件安装的安装腔和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冷风腔;风机,其安装在所述冷风腔内,所述风机的抽风口与机箱外界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冷风腔内部连通;清洁室,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压力室,其设置在所述清洁室内,所述压力室的顶板与所述箱体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力室的底板与所述箱体侧壁滑动连接;清洁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压力室内部连通,所述清洁管道另一端正对所述安装腔中部设置;驱动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清洁室内,且能带动所述压力室的底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该风冷机箱时,首先启动风机,风机的抽风口从外界抽取温度较低的气体,并将温度较低的气体吹入电脑主机机箱之内,从而对电脑主机机箱内部的元器件进行冷却;在需要对电脑主机内部进行清理时,首先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压力室的底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在压力室的底板竖直向下移动时,压力室之内冲入空气,在压力室的底板竖直向上移动时,压力室之内的空气被压力室的底板挤压从而沿清洁管道排,排出的气体对机箱安装腔的中部进行吹动,从而完成对于机箱内部安装腔的清洁。
[0008]通过由驱动装置带动压力室底板进行移动,在压力室内产生负压吸入气体,随后由驱动装置带动压力室底板向上移动将压力室内的气体排出,起到了清洁作用。清洁管道产生的清洁气流来源并不是风机输送过程中的气流,清洁室在吸气时,也会在机箱内部产
生负压环境,方便了气体的进入,加快了机箱内部空气的热量交换,增加了冷却的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支撑座,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清洁室的底板上;第一驱动轮,其滑动连接在所述风机的驱动轴上,且能在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带动下进行转动;第二驱动轮,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且能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啮合;第三驱动轮,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且与所述第二驱动轮同轴设置;第四驱动轮,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且能与所述第三驱动轮啮合,所述第四驱动轮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的转动杆;第一支撑板,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滚筒,其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滚筒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能与所述转动杆卡接,所述滚筒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提拉绳,所述第一提拉绳远离所述滚筒一端与所述压力室底壁固定连接;加强板,其设置在所述压力室底壁下方;滑移顶杆 ,其滑动穿过所述加强板,所述滑移顶杆靠近所述滚筒一端设置为斜面,且能在向靠近所述滚筒移动时推动所述滚筒向远离所述转动杆的方向移动,所述滑移顶杆顶部与所述压力室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提拉绳,所述第二提拉绳能在所述压力室底板向远离所述支撑座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滑移顶杆向上运动;滑移推板,其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且位于所述滚筒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滑移推板和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其设置在所述压力室顶板和所述压力室底板之间,能在所述第一提拉绳松开对所述压力室底板拉力作用后带动所述压力室底板向上移动。提拉板,其与所述清洁室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提拉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挡板,所述第一驱动轮位于两个所述挡板之间且能在两个所述挡板的带动下沿所述风机驱动轴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带动压力室的底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时,首先抽动提拉板,提拉板带动两个挡板移动并进一步带动位于两个挡板之间的第一驱动轮沿风机驱动轴的长度方向移动到与第二驱动轮啮合的状态。第二驱动轮依次带动第三驱动轮、第四驱动轮、转动杆和滚筒进行转动,滚筒在转动的同时将第一提拉绳向下拉动并使第一提拉绳缠绕在滚筒的桶身上,第一提拉绳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压力室的底板向下移动,从而在压力室中充入气体。
[0011]在压力室底板向下移动且与滑移顶杆抵接之后,压力室底板带动滑移顶杆向向靠近滚筒的方向移动,并在滑移顶杆与滚筒抵接之后推动滚筒向远离转动杆的方向移动,进而使支撑杆与转动杆脱离连接状态,此时滚筒松开对于压力室底板向下的拉紧作用,压力室底板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0012]在压力室底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压力室底板将第二提拉绳逐渐拉紧,直至由第二提拉绳带动滑移顶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滚筒在滑移推板以及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与转动杆的卡接状态,随后滚筒在转动杆的带动下进行转动,重新将压力室底板向下拉动,完成压力室底板的一次往复运动。
[0013]通过风机驱动轴来带动清洁室底板的往复运动,并由滚筒实现开关的功能来对清洁室底板的上升和下降实现切换,并不需要外加驱动源和开关或控制系统来实现清洁室底板的上升和下降功能的切换。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轮齿顶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驱动轮齿顶圆直径,所述第三驱动轮齿顶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驱动轮齿顶圆直径,所述第四驱动轮齿顶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驱动轮齿顶圆直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驱动轮的齿顶圆直径设置为大于第一驱动轮的齿顶圆直径的形式,能够实现对传动由第一驱动轮输送至第二驱动轮时转动角速度的减速,通过将第三驱动轮齿顶圆直径设置为小于第二驱动轮齿顶圆直径的形式,将第四驱动轮齿顶圆直径设置为大于第三驱动轮齿顶圆直径的形式,能够实现传动过程中的转动角速度的多级减速。进而能够降低滚筒转动时的速度。
[0016]可选的,所述压力室底板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缓冲弹簧,多个缓冲弹簧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缓冲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弹簧以及缓冲板的设置,能够在压力室底板向上移动靠近压力室顶板时对压力室底板的移动进行缓冲,降低了压力室底板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二复位弹簧以及压力室造成损伤的概率。
[0018]可选的,所述清洁管道远离所述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其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1)内部空间分割为供机箱元器件安装的安装腔(11)和与所述安装腔(11)连通的冷风腔(12);风机(2),其安装在所述冷风腔(12)内,所述风机(2)的抽风口与机箱外界连通,所述风机(2)的出风口与所述冷风腔(12)内部连通;清洁室(3),其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压力室(31),其设置在所述清洁室(3)内,所述压力室(31)的顶板与所述箱体(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力室(31)的底板与所述箱体(1)侧壁滑动连接;清洁管道(4),其一端与所述压力室(31)内部连通,所述清洁管道(4)另一端正对所述安装腔(11)中部设置;驱动装置(5),其设置在所述清洁室(3)内,且能带动所述压力室(31)的底板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支撑座(51),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清洁室(3)的底板上;第一驱动轮(511),其滑动连接在所述风机(2)的驱动轴上,且能在所述风机(2)驱动轴的带动下进行转动;第二驱动轮(512),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1)上,且能与所述第一驱动轮(511)啮合;第三驱动轮(513),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1)上,且与所述第二驱动轮(512)同轴设置;第四驱动轮(514),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1)上,且能与所述第三驱动轮(513)啮合,所述第四驱动轮(514)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1)上的转动杆(52);第一支撑板(53),其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座(51)上,所述第一支撑板(53)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531);滚筒(54),其滑动套设在所述支撑杆(531)上,所述滚筒(54)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53)一端能与所述转动杆(52)卡接,所述滚筒(54)上固定套接有第一提拉绳(541),所述第一提拉绳(541)远离所述滚筒(54)一端与所述压力室(31)底壁固定连接;加强板(55),其设置在所述压力室(31)底壁下方;滑移顶杆(551),其滑动穿过所述加强板(55),所述滑移顶杆(551)靠近所述滚筒(54)一端设置为斜面,且能在向靠近所述滚筒(54)移动时推动所述滚筒(54)向远离所述转动杆(52)的方向移动,所述滑移顶杆(551)顶部与所述压力室(31)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提拉绳(5511),所述第二提拉绳(5511)能在所述压力室(31)底板向远离所述支撑座(51)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滑移顶杆(551)向上运动;滑移推板(56),其套设在所述支撑杆(531)上,且位于所述滚筒(5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53)之间,所述滑移推板(56)和所述第一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占成沈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源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