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45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层、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面料层、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之间通过热熔胶胶点进行粘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菌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在面料层的一面依次复合上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和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可以有效阻碍细菌和病毒分子的通过,使得面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通过将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和第二聚四氟乙烯膜的厚度、克重、透气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在提高面料抗菌性能的同时保持面料的透湿性和透气性。持面料的透湿性和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透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透湿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透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水透湿面料作为复合面料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纺织面料,在加强布料气密性、水密性的同时,其独特的透汽性能,可使结构内部水汽迅速排出,避免结构孳生霉菌,并保持人体始终干爽,完美解决了透气与防风,防水,保暖等问题,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新型面料。目前在防水与透气等问题上,解决效果最好的是微孔聚四氟乙烯服装膜,它是由具有成孔特性的聚四氟乙烯塑料树脂,采用双向拉伸工艺生产的微孔薄膜,再与其他不同的面料进行复合,成为用途广泛的功能性服装面料。经过聚四氟乙烯薄膜复合的功能性面料,具有拒水性能好、透湿率好、防风等级高、防核生化性能优异等卓越性能,应用于各大领域如健身运动服饰,保暖防寒服装,军队防护服、公安制服等消防、医用保护服等特种服装,头套、手套、鞋袜帽、睡袋、帐篷等生活中常用的防护类用品。
[0003]目前,市面上一些医用防护产品,如防护服、手术服等也采用聚四氟乙烯复合面料制作而成,即使用抗菌面料与聚四氟乙烯膜贴合而成,这类面料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透湿和透气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聚四氟乙烯膜是一种聚合物类微孔膜,聚四氟乙烯分子表面没有亲水基团,表现为疏水性,分子中的C

F键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其疏水特性;其次,微孔膜的孔径在0.2~0.3μm,远小于水滴的直径,同时又远大于水分子的直径,使得聚四氟乙烯膜呈现出较好的透湿和透气效果;另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直径大于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通过在聚四氟乙烯膜的外面复合上一层抗菌面料,可以阻止绝大多数细菌和病毒通过。虽然聚四氟乙烯抗菌透湿面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对于一些直径较小的细菌和病毒来说,其抗菌效果较差,如细菌中存在一些直径只有0.2um的菌种,这类细菌很容易就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膜,限制了聚四氟乙烯抗菌面料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抗菌透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聚四氟乙烯抗菌透湿面料抗菌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抗菌透湿面料,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层、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面料层、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之间通过热熔胶胶点进行粘结。
[0006]为了改善聚四氟乙烯复合面料的抗菌性能,可以结合细菌的直径,适当缩小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孔隙大小,事实上,在实际制作聚四氟乙烯微孔膜时,可以改变聚四氟乙烯膜的拉伸倍数等参数也可以减小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孔隙大小,然而由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的孔隙形状是无规则的,拉伸时无法控制各个孔隙的大小,即使减小拉伸倍数,聚四氟乙烯膜中仍然会存在直径较大的孔隙,细菌分子仍然会通过较大的孔隙,面料的抗菌性能仍
然得不到保证。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面料层的一侧复合上一层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在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外面再复合上一层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由于在贴合面料层和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以及将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贴合在复合后的半成品上时,粘结剂很容易进入到聚四氟乙烯膜的微孔内,堵塞微孔,从而大大降低复合面料的透湿性和透气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各层之间通过热熔胶胶点连接。
[0008]为了使复合面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要尽量减小聚四氟乙烯膜的孔隙,同时还要使得复合面料具有一定的透湿性和透气性,这就要求使用的聚四氟乙烯膜的厚度要小,同时在同样的厚度下,要求聚四氟乙烯膜的克重要尽可能的重,即通过控制膜厚和克重来控制聚四氟乙烯膜的孔隙率和孔径大小。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15~0.25mm,克重为10~15g/m2,开孔率为90%以上,进一步地,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18~0.23mm,克重为11~13g/m2,更进一步地,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20mm,克重为12g/m2。
[0009]为了进一步改善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可进一步通过限制第一聚四氟乙烯膜的透气率来控制聚四氟乙烯膜内孔径大小和孔隙率,透气率太高即孔径较大或孔隙率较大,会导致复合面料的抗菌性下降,透气率太低即孔径较小或孔隙率较小,则会导致膜内微孔被胶水堵住,从而降低复合面料的透气性和透湿性。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透气率为1~10mm/s,进一步地,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透气率为3~8mm/s,更进一步地,透气率为4~6mm/s。
[0010]同理,第二聚四氟乙烯膜的厚度和克重也直接影响着第二聚四氟乙烯膜的孔径和孔隙率,优选地,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05~0.12mm,克重为10~15g/m2,开孔率为90%以上,进一步地,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06~0.10mm,克重为11~13g/m2,更进一步地,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08mm,克重为12g/m2。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的透气率为1~10mm/s,进一步地,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的透气率为3~8mm/s,更进一步地,透气率为4~6mm/s。
[0012]为了进一步增加复合面料的抗菌性能,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料层为抗菌抗静电面料,所述抗菌抗静电面料包括使用抗菌纤维混纺的面料,也包括经过抗菌抗静电处理的普通面料,所述普通面料包括涤纶面料、锦纶面料、腈纶面料、氯纶面料、氨纶面料、涤纶包氨纶面料、无纺布面料中的任意一种。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抗菌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1)在70~90℃温度下,将热熔胶涂于面料层的一侧表面,以面料层上的热熔胶胶点作为粘合介质,将面料与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进行复合,复合时贴合压力为6~10kg;
[0015](2)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与面料层复合后,对其进行第一次熟化,得复合面料半成品,熟化时间为12~30h;
[0016](3)将热熔胶涂覆于复合面料半成品的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表面,以热熔胶胶点为粘合介质,将复合面料半成品与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进行复合,复合时贴合压力为6~10kg;
[0017](4)对步骤(3)中复合后的产品进行第二次熟化,熟化时间为12~50h。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步骤(1)中,第一次复合时,所述热熔胶胶点的大小
为0.3~0.6mm,胶点覆盖率为25~35%。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中,第二次复合时,所述热熔胶胶点的大小为0.2~0.4mm,胶点覆盖率为30~40%。
[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次熟化时环境的温度为25~35℃,湿度50~90%,第二次熟化时环境的温度为25~35℃,湿度50~90%。
[0021]为了改善复合面料的抗菌性能,同时保证面料的透湿性和透气性不至于大幅度下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制备方法中,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料层、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面料层、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之间通过热熔胶胶点进行粘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15~0.25mm,克重为10~15g/m2,开孔率为9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四氟乙烯膜层的透气率为1~10mm/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的厚度为0.05~0.12mm,克重为10~15g/m2,开孔率为90%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四氟乙烯膜层的透气率为1~10mm/s。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透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层为抗菌抗静电面料,包括涤纶面料、锦纶面料、腈纶面料、氯纶面料、氨纶面料、涤纶包氨纶面料、无纺布面料中的任意一种。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7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斯时代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