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及双层气膜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6446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及双层气膜。该系统包括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第一电动风阀安装于外挡墙上,第二电动风阀安装于内挡墙上。该加压系统可将内膜内部的空气引入到夹层空间进行热交换,实现空气温度的二次利用,并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导致的结露问题,还能提高保温的效果,也可起到维持夹层空间压力和外膜的形状的作用。该双层气膜具有保温效果好、密封性好、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及双层气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及双层气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于双层气膜结构的普遍形式是通过向内部空间持续送入低温处理的新风来维持内膜形状,保证内部空间的温度,同时,设置一台额外的送风机送入内膜与外膜的夹层。这种循环充气加压设备适用于在滑雪场管,滑冰场,冷库等低温功能房间内的双层气膜,也适用于保温需求较高的建筑中,如农业生态大棚,以及噪音污染严重的工业厂房、需要隔音的酒吧等场所。
[0003]然而,在上述应用场景中,现有的双层气膜内部空间空气透过气膜与挡墙连接处缝隙、旋转门缝隙、变形缝等无组织泄露,造成建筑能耗增加。而雪馆、滑冰场馆等低温场所,还容易容易在气膜的缝隙、连接处出现结霜、发潮、发霉等问题,导致气压不足,需要增加空气压力而导致能源浪费。
[0004]现也有多家单位对双层气膜充气设备及气膜建筑进行过研究。例如公告号为CN 108560717 A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气承式多层膜建筑结构,包括:独立膜、覆盖在独立膜上的保温结构、罩在保温结构上的气囊盖。气囊盖由若干个气囊拼接而成,气囊盖连接有充气集管和排气集管,充气集管连接有气囊充气设备。排气支管连接在排气集管上,排气支管上设有排气电磁阀。独立膜连接有独立膜充气设备。这种气囊形式虽然能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但初步成本投入较大,每个气囊均需要安装集气、排气管。施工作业量较大,且集气管与独立膜连接避免不了出现缝隙和渗漏,而气流在气囊内流通必然伴随着阻力,需要单独设置充气设备。容易造成能源浪费、施工工艺繁琐复杂、前期投入过大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及双层气膜。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所述双层气膜包括外膜和位于所述外膜内部的内膜,两者之间具有夹层空间;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分别通过外挡墙和内挡墙固定;包括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安装于所述外挡墙上,所述第二电动风阀安装于所述内挡墙上。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外挡墙和内挡墙上分别设置第一电动风阀和第二电动风阀,可将内膜内部的空气引入到夹层空间,这些空气可以与夹层空间内原有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空气温度的二次利用,并在外膜外、夹层空间以及内膜的内部空间之间形成温度梯度,使内膜内的空气循环至外膜之外的过程中在夹层空间内得以缓冲,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导致的结露问题,还能提高保温的效果,也可起到维持夹层空间压力和外膜的形状的作
用。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进一步,所述外挡墙和所述内挡墙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套设穿墙套管,所述穿墙套管内固定套设风管,所述风管的两端位于所述穿墙套管之外;
[0011]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安装在所述外挡墙上的所述风管上,所述第二电动风阀安装在所述内挡墙上的所述风管上。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装置能够保证电动风阀稳定的安装。
[0013]进一步,所述穿墙套管和所述风管之间固定套设有保温材料层。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风阀安装位置的保温效果。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电动风阀和所述第二电动风阀相对布置。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高空气在夹层空间内的循环时间,从而实现充分的热量交换。
[0017]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压力感应装置和第二压力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压力感应装置固定于所述外膜上,并与所述第一电动风阀电路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感应装置固定于所述内膜上,并与所述第二电动风阀电路连接。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风阀的阀门开度可以根据压力感应装置感应的压力进行控制。
[0019]进一步,还包括第一充气装置,所述第一充气装置位于双层气膜之外,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内膜的内部空间连通。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充气装置对内膜的内部空间进行充气,并间接的通过第二电动风阀对夹层空间进行充气。
[0021]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外膜之外的第二充气装置和软风管;所述软风管7固定于所述外膜的外部;所述软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充气装置连通,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外膜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所述软风管接近另一端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进风孔一一对应的通风孔。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风速过大的问题,从而避免送风对内膜造成局部的压力过大,而出现内膜塌陷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实现对夹层空间的均匀送风。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层气膜,具有上述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
[0024]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层气膜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密闭性,并且不易潮湿发霉,同时具有搭建成本低、搭建过程简单的优点。
[0025]进一步,所述外膜的膜体与所述外挡墙之间、所述内膜与所述内挡墙之间分别通过密封连膜组件固定连接。
[002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0027]进一步,所述内膜的外表面固定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固定有隔汽层;所述保温层和所述隔汽层均位于所述夹层空间内;所述保温层包括多片多层离心玻璃棉,多片所述离心玻璃棉错缝粘接
[002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提高保温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气膜循环充气加压系统的纵截面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气膜循环充气加压系统中,第二电动风阀安装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气膜循环充气加压系统中,第二充气装置、软风管以及除湿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气膜循中,外膜、保温层、隔汽层以及内膜的局部剖面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气膜循中,内膜与内挡墙的安装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5]1、外膜;10、第一电动风阀;101、第一充气装置;102、第二充气装置;11、外挡墙;110、穿墙套管;111、风管;112、保温材料层;
[0036]2、内膜;20、第二电动风阀;21、内挡墙;
[0037]3、保温层;4、隔汽层;5、第一压力感应装置;6、第二压力感应装置;7、软风管;
[0038]8、密封连膜组件;81、挤塑保温板;82、角钢;83、连接柱;84、双螺母;85、垫片;
[0039]9、除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所述双层气膜包括外膜(1)和位于所述外膜(1)内部的内膜(2),两者之间具有夹层空间;所述外膜(1)和所述内膜(2)分别通过外挡墙(11)和内挡墙(21)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动风阀(10)和第二电动风阀(20);所述第一电动风阀(10)安装于所述外挡墙(11)上,所述第二电动风阀(20)安装于所述内挡墙(2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墙(11)和所述内挡墙(21)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套设穿墙套管(110),所述穿墙套管(110)内固定套设风管(111),所述风管(111)的两端位于所述穿墙套管(110)之外;所述第一电动风阀(10)安装在所述外挡墙(11)上的所述风管(111)上,所述第二电动风阀(20)安装在所述内挡墙(21)上的所述风管(11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套管(110)和所述风管(111)之间固定套设有保温材料层(112)。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风阀(10)和所述第二电动风阀(20)相对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用于双层气膜的循环充气加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压力感应装置(5)和第二压力感应装置(6);所述第一压力感应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锐魏晴李聿坤曹宏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约顿气膜建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