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38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其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两个“工”字型支撑块,其在平面投影面积最大的两个侧面相对设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两个直角梯形块,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工”字型支撑块的两内侧,且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两个直角梯形块斜边空间相交,每个直角梯形块长底边分别固定设于两个“工”字型支撑块底部的两个横板上表面,短底边固定设于“工”字型支撑块顶部的横板下地面上,顶板,盖设于两个“工”字型支撑块,中心设有第二通孔,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预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侧向歪倒。容易发生侧向歪倒。容易发生侧向歪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下室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住宅设计中,地下车库大部分都设计成双层,目的是为了保证车位数量保证规划要求。这就导致建成后地下车库的底板都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从而就导致地下车库的抗浮问题摆在工程设计人员的面前。解决抗浮问题有三个方法,一是地下车库设计成地上柱墩,后期地下车库做回填土。二是地下车库设计成地下柱墩,加大构造筏板的厚度。三是地下车库设计成地下柱墩,构造筏板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再增加预应力抗浮锚杆。
[0003]预应力抗浮锚杆的预应力传递装置要在垫层防水施工完毕后,进行预应力加载。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预应力传递装置采用了两个工字钢焊接在底板的结构,在预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侧向歪倒。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预应力传递装置在预应力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侧向歪倒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包括:
[0006]底板,其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
[0007]两个“工”字型支撑块,其在平面投影面积最大的两个侧面相对设于第一通孔的两侧;
[0008]两个直角梯形块,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工”字型支撑块的两内侧,且位于第一通孔的两侧,两个直角梯形块斜边空间相交,每个直角梯形块长底边分别固定设于两个“工”字型支撑块底部的两个横板上表面,短底边固定设于“工”字型支撑块顶部的横板下地面上;
[0009]顶板,盖设于两个“工”字型支撑块,中心设有第二通孔。
[0010]进一步,还包括:
[0011]两个等腰梯形块,其分别位于两个直角梯形块的竖板的外侧,每个等腰梯形块底部固定设于“工”字型支撑块底部的横板的顶面上,顶部固定设于工”字型支撑块顶部的横板的底面上。
[0012]进一步,底板包括矩形底板、圆形底板。
[0013]进一步,顶板的形状与底板的形状相同。
[0014]进一步,底板与顶板均为钢板。
[0015]进一步,两个“工”字型支撑块均为“工”字型钢块。
[0016]进一步,两个“工”字型支撑块在底板的投影面积小于底板上除去第一通孔的面积。
[0017]进一步,顶板的面积大于底板的面积。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采用施工现场常见的材料,通过一定的组合达到了预期的力学效果,利用直角梯形块支撑了两个“工”字型支撑块侧向的压力,防止“工”字型支撑块侧向倒下,满足了实际项目的需求,节约了材料,节约了工期,节约了人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正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底板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顶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5]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

3,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包括:
[0027]底板1,其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2;
[0028]两个“工”字型支撑块3,其在平面投影面积最大的两个侧面相对设于第一通孔2的两侧;
[0029]两个直角梯形块4,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工”字型支撑块3的两内侧,且位于第一通孔2的两侧,两个直角梯形块4斜边空间相交,每个直角梯形块4长底边分别固定设于两个“工”字型支撑块3底部的两个横板上表面,短底边固定设于“工”字型支撑块3顶部的横板下地面上;
[0030]顶板5,盖设于两个“工”字型支撑块3,中心设有第二通孔6。
[0031]在本实施例中,在预应力抗浮锚杆施工中,根据设计预应力通过试验确认所需钢绞线的数量,再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底板面积,之后加载预应力,最后利
用锚具锁死钢绞线。在筏板施工中,预应力传递装置、锚具、钢绞线全部浇筑到筏板中。在锚杆钻孔,下入锚杆完成后,就面临一个重要的课题,即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制作。在关中以及陕南地区,应该到预应力抗浮锚杆的土层基本为卵石层或粉质黏土层。根据采集的数据卵石层fak(kpa)=260,粉质黏土层fak(kpa)=180。在同一块地层中,有一定的交叉性,为保证预应力传递装置加载后不会导致地层下沉,故选择地基承载fak(kpa)=180进行计算。常规设计中,fak(kpa)=180的地基上浇筑100厚C15垫层,预应力按65KN计算出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底部受力面积。根据计算以及现场试验不断的改进得出如下数据。
[0032]预应力传递装置的底板1采用250mm
×
250mm
×
10mm钢板;两个“工”字型支撑块3采用16型工字钢,长度为250mm;顶板5采用200mm
×
200mm
×
15mm钢板。直角梯形块4根据实际距离设置,上述5个构件采用焊条焊接。
[0033]两个“工”字型支撑块3底部通过焊接固定左右设置于底板1的第一通孔2两侧,在两个“工”字型支撑块3前后两侧分别设置两个交错的直角梯形块4,直角梯形块4底部长边与“工”字型支撑块3内侧底部的两个横块焊接,直角梯形块4顶部短边与一个“工”字型支撑块3顶部的横块焊接,在图1中,前面的直角梯形块4短边与右侧的“工”字型支撑块3顶部的横块焊接,后面的直角梯形块4短边与左侧的“工”字型支撑块3顶部的横块焊接,以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其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2);两个“工”字型支撑块(3),其在平面投影面积最大的两个侧面相对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的两侧;两个直角梯形块(4),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所述“工”字型支撑块(3)的两内侧,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的两侧,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4)斜边空间相交,每个所述直角梯形块(4)长底边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所述“工”字型支撑块(3)底部的两个横板上表面,短底边固定设于所述一“工”字型支撑块(3)顶部的横板下底面上;顶板(5),盖设于两个所述“工”字型支撑块(3),中心设有第二通孔(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预应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等腰梯形块(7),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4)的竖板的外侧,每个所述等腰梯形块(7)底部固定设于所述“工”字型支撑块(3)底部的横板的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大伟岳汉涛郑海龙齐阳孙海波郭致诚沙炳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