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618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涉及高速服务区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曝气搅匀均化调节池,包含有调节池体、提升泵、水管、水阀、提升管和溢流管,调节池体内底部安装有提升泵,提升泵的出口通过水管连接提升管的一端,提升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的左端进水口。该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全地上式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和中水回用净化处理设施,废水通过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成为中水,可用于地面的冲洗和机器的反冲洗,也采用污泥减量技术,目的是降低清净下水含污染物较少的废水的处理流程,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达到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目的。的目的。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高速服务区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一般设立了餐饮、住宿、加油、维修、公厕等服务设施,为来往车辆及人员提供休息、餐饮、维修等服务,这些因高速公路的使用而派生出的服务设施会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及洗车、修车废水;
[0003]且因为高速公路通常远离城镇,城市的污水管道无法覆盖,且高速公路内服务区在车流量较大时集中排水,其他时段排水量较小,导致水质、水量变化大,直接进行排放会对周边公路沿线居民的饮用水及农灌水等造成污染,进而导致突发环境事故与敏感的社会事件。
[0004]目前大多数的服务区都设置了污水处理系统,最典型的处理工艺为:“化粪池

格栅

调节池

厌氧工艺

接触氧化法+过滤”,但此处理方式由于活性污泥中传统功能微生物在处理高氨氮、碳氮比低的废水时负荷重会存在着耐受差、活性低和降解率低的情况,导致废水处理达不到预期效果。高速公路内服务区规模小,污水量少,因此虽然排泥量少但排泥频率并未减少,且多数服务区的剩余污泥未经处理直接外运,排泥成本高,导致整体设备处理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全地上式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和中水回用净化处理设施,废水通过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成为中水,可用于地面的冲洗和机器的反冲洗,也采用污泥减量技术,目的是降低清净下水含污染物较少的废水的处理流程,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达到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目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包括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
[0007]曝气搅匀均化调节池,包含有调节池体、提升泵、水管、水阀、提升管和溢流管,所述调节池体内底部安装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出口通过水管连接提升管的一端,所述提升管的另一端连接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的左端进水口,所述水管上串接有水阀,所述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的左端顶部连接溢流管的一端,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池体内;
[0008]格栅池,包含有滤池体、过滤格栅、池盖、过滤进水管和过滤出水管,所述滤池体的左侧连接过滤进水管的一端,所述滤池体的右侧通过过滤出水管连接调节池体的侧面,所述滤池体内设置有两个过滤格栅,左侧的过滤格栅为粗格栅,右侧的的过滤格栅为细格栅,两个过滤格栅均需要定期清洗;
[0009]汇合管道,其一端连接过滤进水管远离滤池体的一端,且汇合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厨房隔油池、三级化粪池和隔油沉淀池。
[0010]厨房隔油池用于收集盛放厨房污水,且吸附轻质浮油,重油及杂质沉淀在厨房隔油池内底部,三级化粪池用于收集盛放厕所及生活废水,隔油沉淀池用于收集盛放地面冲洗和洗车污水,轻质浮油被吸附,重油及杂质沉淀在隔油沉淀池内底部,厨房隔油池、三级化粪池和隔油沉淀池的污水进入到汇合管道内汇合,然后通过过滤进水管进入到滤池体中,通过滤池体内的过滤格栅过滤,然后通过过滤出水管进入到调节池体内,通过提升泵将污水顺着水管和提升管进入到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通过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污水AAO处理、过滤和污泥削减。
[0011]进一步的,所述曝气搅匀均化调节池还包含有空气管、底管和曝气头,所述调节池体内底部设置有底管,底管上等距离的设置有曝气头,所述底管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连接空气管的一端。借助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中的鼓风机通过空气管向底管内吹气,空气通过曝气头均匀分散的进入到调节池体内的污水中,提高调节池体内污水中的含氧量,同时促进调节池体内污水的相互均匀混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厨房隔油池包含有隔油池体、进水管道一、隔板一、导水管一、导水管二、吸附滤网一、上浮筒一和出水管道一,所述隔油池体内通过两个隔板一分隔成三个隔油腔,左侧的隔板一中部贯穿设置有导水管一,右侧的隔板一底部贯穿设置有导水管二,三个隔油腔内顶部分别设置有吸附滤网一,隔油池体的左端贯穿设置有进水管道一,进水管道一的端部延伸至左侧的隔油腔且位于吸附滤网一的上侧,右侧的隔油腔中的吸附滤网一上贯穿设置有上浮筒一,上浮筒一的底部侧面连接出水管道一的一端,所述出水管道一的另一端连接汇合管道。
[0013]厨房污水通过进水管道一进入到隔油池体内左侧的隔油腔内,然后通过吸附滤网一过滤后通过导水管一进入中部的隔油腔,顶部的轻质浮油吸附到吸附滤网一上,然后中部的隔油腔中的污水通过导水管二进入右侧的隔油腔,轻质浮油被右侧的隔油腔顶部的吸附滤网一吸附,更多的轻质浮油通过上浮筒一溢流道吸附滤网一的上侧,然后去除轻质浮油的污水通过出水管道一进入到汇合管道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三级化粪池包含有化粪池体、进水管道二、隔板二、导水管三和出水管道二,所述化粪池体的顶部左侧连接进水管道二,所述化粪池体内通过两个隔板二分隔为三个化粪腔,且每个隔板二上分别穿插设置有导水管三,所述化粪池体的右侧连接出水管道二的一端,出水管道二的另一端连接汇合管道。厕所及生活废水通过进水管道二进入到化粪池体内,经过发酵后通过出水管道二进入到汇合管道中,通过隔板二和导水管三可以减慢污水流通的速度,利于发酵的进行。
[0015]进一步的,所述隔油沉淀池包含有沉淀池体、进水管道三、竖导管、导水管四、隔板三、沉淀滤网、上浮筒二、导水管五和出水管道三,所述沉淀池体内通过两个隔板三分隔为三个沉淀腔,左侧的隔板三中部贯穿设置有导水管四,右侧的隔板三中部贯穿设置有导水管五,三个沉淀腔内顶部分别设置有沉淀滤网,所述沉淀池体的左端连接有进水管道三,且进水管道三的水平位置高于沉淀滤网,右侧的沉淀腔内的沉淀滤网上穿插设置有上浮筒二,所述上浮筒二的底部侧面连接出水管道三的一端,所述出水管道三的另一端连接汇合管道。地面冲洗和洗车污水通过进水管道三进入到左侧的沉淀腔内,轻质浮油被沉淀滤网
吸附,重油及杂质沉入左侧的沉淀腔底部,然后通过导水管四进入到中部的沉淀腔,然后通过导水管五进入到右侧的沉淀腔,轻质浮油被右侧的沉淀腔顶部的沉淀滤网吸附,多余的通过上浮筒二进入到右侧的沉淀腔顶部的沉淀滤网上方,然后污水通过出水管道三进入到汇合管道内。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清水池,所述清水池连接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的右端。清水池用于盛放经过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且其中的清水也可以用于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内反冲用水。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淤泥池,所述淤泥池连接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的右端,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污泥池中的污泥可以排入到淤泥池。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具有以下好处:
[0019]1、采用全地上式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和中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包括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搅匀均化调节池(2),包含有调节池体(21)、提升泵(23)、水管(24)、水阀(25)、提升管(26)和溢流管(28),所述调节池体(21)内底部安装有提升泵(23),所述提升泵(23)的出口通过水管(24)连接提升管(26)的一端,所述提升管(26)的另一端连接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1)的左端进水口,所述水管(24)上串接有水阀(25),所述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1)的左端顶部连接溢流管(28)的一端,所述溢流管(28)的另一端延伸至调节池体(21)内;格栅池(3),包含有滤池体(31)、过滤格栅(32)、过滤进水管(34)和过滤出水管(35),所述滤池体(31)的左侧连接过滤进水管(34)的一端,所述滤池体(31)的右侧通过过滤出水管(35)连接调节池体(21)的侧面,所述滤池体(31)内设置有两个过滤格栅(32);汇合管道(10),其一端连接过滤进水管(34)远离滤池体(31)的一端,且汇合管道(1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厨房隔油池(4)、三级化粪池(5)和隔油沉淀池(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搅匀均化调节池(2)还包含有空气管(27)、底管(29)和曝气头(210),所述调节池体(21)内底部设置有底管(29),底管(29)上等距离的设置有曝气头(210),所述底管(29)的一端封闭且另一端连接空气管(27)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厨房隔油池(4)包含有隔油池体(41)、进水管道一(42)、隔板一(43)、导水管一(44)、导水管二(45)、吸附滤网一(47)、上浮筒一(48)和出水管道一(49),所述隔油池体(41)内通过两个隔板一(43)分隔成三个隔油腔,左侧的隔板一(43)中部贯穿设置有导水管一(44),右侧的隔板一(43)底部贯穿设置有导水管二(45),三个隔油腔内顶部分别设置有吸附滤网一(47),隔油池体(41)的左端贯穿设置有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卓霖李学武赖伟青雷路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韶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