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转盘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转盘设备是污水处理技术中的一种,因为其处理效果优异、操作维护简单而应用广泛。目前的常规生物转盘设备是直接与上游的排污管或前置过滤、沉降的设备连通,因而其处理效率要受污水供应速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这严重制约了生物转盘的发挥。因此如何让生物转盘处理系统的污水供给速度更加平稳恰当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污水稳定供应的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包括截留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截留单元连通设置在所述处理单元的上游;所述截留单元包括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的进口端与污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槽的出口端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第一水槽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水槽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共同构成沉降腔;所述第一水槽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上方。
[0005]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以可翻转的方式铰接于所述水槽的一侧壁上,水槽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弧形立板;所述自由端在摆动中与所述弧形立板保持贴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槽的侧壁铰接相连,所述框体的另一端开设有条形插孔;所述条形插孔内配合嵌插设置有拦截网;所述拦截网的嵌插路径与所述框体的内部空间相对应。 >[0007]进一步地,所述拦截网上设置有筛孔;所述筛孔为孔径由上往下逐渐变小的锥形腔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振动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二水槽;所述第二水槽内卧式转动设置有生物转盘;所述第二水槽顶部开口;所述第二水槽顶部配合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第一水槽的出口端连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包括单元壳体、限位杆和限位端头;若干个所述单元壳体衔接穿设在所述限位杆上;所述限位端头连接设置在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将所述单元壳体夹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槽为环节式的拼接结构。
[0012]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利用截留单元把上游流动过来的污水积蓄到一起,实现了污水来料的可控供应,能够让污水来量与生物转盘的处理能力更加匹配,使其始终保持在高效工作的状态,提升整体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本实
用新型的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通过可更换的嵌插时过滤网,在截留单元内实现了污水来料中固态物的筛分,从而可以让接触生物转盘的污水少受固态物影响,反应效率更高;
[0013]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通过对第二水槽及端盖拼接式的设计,使其运输、制造成本降低,也更能灵活适应工作现场的工况要求,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侧视图;
[0016]图3为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筛孔内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包括截留单元1和处理单元2;所述截留单元1连通设置在所述处理单元2的上游;所述截留单元1包括第一水槽11;所述第一水槽11的进口端与污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水槽11的出口端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第一水槽11内设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过滤网12的连接端以可翻转的方式铰接设置于第一水槽11的一侧壁的下部,以该铰接有过滤网12的侧壁为连接侧壁;所述水槽11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弧形立板13,弧形立板13位于所述连接侧板相对应的一侧。所述过滤网12的自由端在摆动中与所述弧形立板12保持贴合。过滤网12的自由端相对位于其连接端的上方,过滤网12倾斜设置,过滤网12与水平面构成倾斜夹角,该夹角为锐角。所述过滤网12与所述第一水槽11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共同构成沉降腔14;所述第一水槽1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在所述过滤网12的上方。
[0020]处理单元2的功能在于利用内置的生物转盘结构来对污水进行分解处理;而截留单元1的功能在于,把上游流动过来的污水积蓄到一起,再利用调节截止阀开度的手段调整其对于处理单元2的污水供应速度,从而实现了污水来料的可控供应,能够让污水来量与生物转盘的处理能力更加匹配,使其始终保持在高效工作的状态,提升整体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过滤网12的作用则在于,可以让进入第一水槽11内部的污水先行沉降,减少固态物流入处理单元12后对生物转盘的负面影响。
[0021]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过滤网12包括框体121。框体121为四方形框体。框体121的一端具有摆动铰轴,所述摆动铰轴与所述第一水槽11的连接侧壁铰接相连,另一端开设有条形插孔122,摆动铰轴与条形插孔122相对设置,构成一组相对端。框体121的另一组相对端的内侧壁分别开设有条形插槽,条形插槽与条形插孔相连通衔接。所述条形插孔122内配合嵌插设置有拦截网123;所述拦截网123的嵌插路径与所述框体121的内部空间对应。拦截网123限位于条形插槽内。
[0022]通过嵌插的安装样式,一方面能够便于对网面这种容易堵塞的结构进行拆卸清洗;另一方面,也可以高效地根据污水水质来更换不同开孔大小的拦截网123,实现灵活的固态物分类收集处理。
[0023]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拦截网123上设置有筛孔124;所述筛孔124为孔径由上往下逐渐变小的锥形腔结构。
[0024]筛孔124的锥形结构,可以利用上段的大内径提升其固态物收集聚拢的能力,随后利用下段的小内径引导固态物进入沉降腔14,而沉降腔14内的固态物反流回到拦截网123以上的概率很小。
[002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水槽11的侧壁上设置有振动器15。
[0026]振动器15的作用在于让进入筛孔124锥形结构内沉降颗粒可以充分地在下端开口位置完成落料,减少堵塞。
[0027]所述处理单元2包括第二水槽21;所述第二水槽21内卧式转动设置有生物转盘24;所述第二水槽21顶部开口;所述第二水槽21顶部配合设置有端盖22;所述端盖22上设置有引流管23;所述引流管23与所述第一水槽11的出口端连通连接。
[0028]卧式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好第二水槽21的长度方向,让全部的生物转盘都可以充分与污水接触,提高处理效率。
[0029]所述端盖22包括单元壳体221、限位杆222和限位端头223;若干个所述单元壳体221衔接穿设在所述限位杆222上;所述限位端头223连接设置在所述限位杆222的两端,将所述单元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留单元和处理单元;所述截留单元连通设置在所述处理单元的上游;所述截留单元包括第一水槽;所述第一水槽的进口端与污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槽的出口端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第一水槽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水槽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共同构成沉降腔;所述第一水槽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在所述过滤网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以可翻转的方式铰接于所述水槽的一侧壁上,水槽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弧形立板;所述自由端在摆动中与所述弧形立板保持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流式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槽的侧壁铰接相连,所述框体的另一端开设有条形插孔;所述条形插孔内配合嵌插设置有拦截网;所述拦截网的嵌插路径与所述框体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佩莹,王志文,黄韡,卢媛媛,邱瑞香,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