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第一制水管、第二制水管、循环管和供水口;第一制水管的进水端连接进水口,第一制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取样阀、第一精密过滤器、超滤组件、第二取样阀、第二精密过滤器、第三取样阀、消毒模块、水箱、第一水泵、第三精密过滤器和第四取样阀,第一制水管的出水端连接供水口;第二制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第二取样阀与第二精密过滤器之间,第二制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水泵、纳滤组件和第五取样阀,第二制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三取样阀与消毒模块之间;循环管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制水管的出水端与消毒模块之间,另一端连接供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两条处理管线提高处理不同水质原水的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及资源的消耗逐渐加大,水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如何将原水转化为生产所需的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各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的供水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处理水质不同的原水时只使用传统的过滤方式会降低净水效率,且会影响滤膜的寿命;2、当供水系统受污染时无法实现对整个系统内部管路的在线清洗。
[0004]也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供水系统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供水系统处理不同水质的原水时会降低净水效率和加快滤膜损耗的问题,以及当供水系统受污染时无法实现对整个系统内部管路的在线清洗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第一制水管、第二制水管、循环管和供水口,所述第一制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制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取样阀、第一精密过滤器、超滤组件、第二取样阀、第二精密过滤器、第三取样阀、消毒模块、水箱、第一水泵、第三精密过滤器和第四取样阀,所述第一制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供水口;
[0007]所述第二制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取样阀与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二制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水泵、纳滤组件和第五取样阀,所述第二制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取样阀与所述消毒模块之间;
[0008]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制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消毒模块之间,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口。
[000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设置有加热管道的进水端,所述加热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水泵和电加热器,所述加热管道有两个出水端,其中一端连接所述水箱中设置的清洗球,另一端连接第一制水管的输入端。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箱上设有第六取样阀、流量计和压力变送器。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消毒模块与所述水箱之间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可以拆换和换洗。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滤组件、所述超滤组件、所述水箱上均设置有出水口。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样阀、所述第二取样阀、所述第三取样
阀、所述第四取样阀和所述第五取样阀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第二水泵上设置有电机。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纳滤组件内包括N级滤芯。
[001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精密过滤器的精度是5μm,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的精度是0.45μm,所述第三精密过滤器的精度是0.22μm。
[0017]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处理水质较好的原水和水质较差的原水时分别采用普通过滤和纳滤深度处理的方式,提高了供水系统的净水效率和能力。
[0019](2)本技术带有在线清洗功能,附带加药装置,当系统停运或受到污染需要清洗时,可根据需要控制加药装置向水箱内加入不同的药品,水箱内部的水通过加热管道上的水泵和电加热器将水烧开,通过加热管道的出水端流经整个供水系统,实现对供水系统内部所有管路、过滤器和水箱的彻底清洗。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2]图中:1、进水口;2第一取样阀;3第一精密过滤器;4超滤组件;5第二取样阀;6第二精密过滤器;7、第三取样阀;8、消毒模块;9、水箱;10、第一水泵;11、第三精密过滤器;12、第四取样阀;13、供水口;14、第二水泵;15、纳滤组件;16、第五取样阀;17、第一压力表;18、第一流量计;19、第一电动蝶阀;20、第二压力表;21、第二电动蝶阀;22、第一电磁阀;23、第一电动蝶阀;24、第一手动蝶阀;25、第三压力表;26、第二手动蝶阀;27、第四电动蝶阀;28、第五电动蝶阀;29、第四压力表;30、第五压力表;31、第三手动蝶阀;32、第四手动蝶阀;33、第五手动蝶阀;34、第六取样阀;35、压力变送器;36、第六手动蝶阀;37、第七手动蝶阀;38、第八手动蝶阀、39、第六压力表;40、第一止回阀;41、第九手动蝶阀;42、第二流量计;43、第七压力表;44、第十手动蝶阀;45、第六电动蝶阀;46、第八压力表;47、第十一手动蝶阀;48、第二电磁阀;49、第十二手动蝶阀;50、第九压力表;51、第三流量计;52、第二止回阀;53、第七电动蝶阀;54、第八电动蝶阀;55、第三水泵;56、第十压力表;57、第三止回阀;58、第四流量计;59、电加热器;60、温度计;61、第十三手动蝶阀;62、第十四手动蝶阀;63、第十五手动蝶阀;64、加药装置;65、第九电动蝶阀。
[0023]P1、第一制水管;P2、第二制水管;P3、循环管;P4、加热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1、第一制水管P1、第二制水管P2、循环管P3和供水口13,其特征在于:
[0026]第一制水管P1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口1,所述第一制水管P1上依次设置有:第一
取样阀2、第一精密过滤器3、超滤组件4、第二取样阀5、第二精密过滤器6、第三取样阀7、消毒模块8、水箱9、第一水泵10、第三精密过滤器和11第四取样阀12,所述第一制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供水口13,第一取样阀与第一精密过滤器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一流量计18和第一电动蝶阀19,第一精密过滤器3与超滤组件4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第二压力表20、第二压力表21和第一电磁阀22,在电磁阀与超滤组件4之间设置一条带有第一电动蝶阀23的排水管,超滤组件4上设置一条带有第一手动蝶阀24的排水口,第二取样阀5与第二精密过滤器6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第二手动蝶阀26、第四电动蝶阀27、第五电动蝶阀28和第四压力表29,第三取样阀7与消毒模块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第三手动蝶阀31和第四手动蝶阀32,消毒模块8与水箱9的入水端之间设置第五手动蝶阀33,水箱9的出水端与第一水泵10之间设置第八手动蝶阀38,水箱9与第八手动蝶阀38之间设置一条带有第七手动蝶阀37的排水管;第一水泵10与第三精密过滤器11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六压力表39、第一止回阀4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第一制水管、第二制水管、循环管和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制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取样阀、第一精密过滤器、超滤组件、第二取样阀、第二精密过滤器、第三取样阀、消毒模块、水箱、第一水泵、第三精密过滤器和第四取样阀,所述第一制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供水口;所述第二制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取样阀与所述第二精密过滤器之间,所述第二制水管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水泵、纳滤组件和第五取样阀,所述第二制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取样阀与所述消毒模块之间;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制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消毒模块之间,另一端连接所述供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设置有加热管道的进水端,所述加热管道上设置有第三水泵和电加热器,所述加热管道有两个出水端,其中一端连接所述水箱中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净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