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15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主体,车架主体包括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及横支架。儿童推车还包括增强组件,增强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索与第二牵引索,第一牵引索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第二牵引索具有第三端部与第四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与第一侧支架连接,第二端部与第二侧支架连接,第三端部与第一侧支架连接,第四端部与第二侧支架连接,第一端部与第三端部间隔设置,第二端部与第四端部间隔设置;增强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将第一牵引索的第一位置与第二牵引索的第二位置固定连接。该儿童推车的增强组件能够显著增强车架主体展开状态下的刚性,减少左右晃动,提高儿童乘坐的舒适感。提高儿童乘坐的舒适感。提高儿童乘坐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推车


[0001]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的儿童推车通常能够进行折叠,折叠后车架高度降低、前后收拢,整体体积减小,便于存储和搬运。为了进一步缩小儿童推车的折叠体积,一些车架设计为能够沿左右方向进行收折,其中两侧支架之间的横向连接杆件被打断,两段或多段横向连杆能够在折叠过程中转动收拢,从而使得左右侧支架相互靠近,车架折叠后具有更小的宽度。对于上述能够左右收折的儿童推车,往往存在车架结构不稳的问题。在儿童推车推行使用的过程中,车架受到儿童乘坐的重力载荷,而左右两侧支架之间没有完整的刚性连杆,容易出现明显的摇晃、颠簸,且座位下部的前、后支架具有向两侧张开的倾向,稳定性降低的同时还容易造成车架损坏,使用寿命减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强的儿童推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支架与第二侧支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增强组件,所述增强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索与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一牵引索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牵引索具有第三端部与第四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连接,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间隔设置;所述增强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第一牵引索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牵引索的第二位置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一牵引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沿所述第二牵引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之间;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牵引索分别张紧在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支架能够沿左右方向收折,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沿左右方向相互靠近。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支架至少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沿左右方向相互收拢,所述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牵引索分别在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松弛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车架主体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牵引索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牵引索相交。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关于一竖直的虚拟平面对称设置,所述虚拟平面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虚拟平面相交。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分别包括第一杆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的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的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的所述第一杆件连接,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的所述第一杆件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杆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三端部的上方,所述第四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上方;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分别包括推杆,所述第一杆件为所述推杆,或,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推杆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架包括第二杆件与第三杆件,所述第二侧支架也包括所述第二杆件与所述第三杆件,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的所述第二杆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的所述第三杆件连接,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的所述第三杆件连接,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的所述第二杆件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杆件为前支架,所述第三杆件为后支架,所述前支架的底部转动地设有前轮组件,所述后支架的底部转动地设有后轮组件,所述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三端部的前方,所述第四端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前方。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增强组件具有至少两组,两组所述增强组件沿所述车架主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提供的儿童推车,在第一侧支架与第二侧支架之间设置增强组件,柔性的第一牵引索与第二牵引索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会影响到车架主体的正常收折与展开,同时能够对两侧的侧支架施加相向的拉力,显著增强车架主体展开状态下的刚性与强度,减少儿童乘坐与推行时车架主体的左右晃动,提高儿童乘坐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0017]附图1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增强组件未示出;
[0018]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车架主体展开状态下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
[0019]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车架主体展开状态下儿童推车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0]附图4为本实施例中车架主体展开状态下儿童推车的仰视示意图;
[0021]附图5为本实施例中车架主体折叠过程中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
[0022]附图6为本实施例中车架主体折叠状态下儿童推车的立体示意图;
[0023]其中:100、车架主体;110、第一侧支架;120、第二侧支架;101、第一杆件;102、第二杆件;103、第三杆件;104、推杆;105、前轮组件;106、后轮组件;108、后支杆;109、座支杆;130、横支架;131、第一连杆;132、第二连杆;133、第三连杆;134、第四连杆;135、座杆组件;136、握杆组件;1001、虚拟平面;
[0024]200、增强组件;210、第一牵引索;211、第一端部;212、第二端部;220、第二牵引索;221、第三端部;222、第四端部;23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左右方向”、“高度方向”、“前后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该儿童推车正常使用时,后方推行者儿童所观察到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车架主体,所述车架主体包括分设于左右两侧的第一侧支架与第二侧支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的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增强组件,所述增强组件包括第一牵引索与第二牵引索,所述第一牵引索具有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牵引索具有第三端部与第四端部,其中,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连接,所述第四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连接,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三端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间隔设置;所述增强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第一牵引索的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牵引索的第二位置固定连接,沿所述第一牵引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沿所述第二牵引索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之间;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牵引索分别张紧在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架能够沿左右方向收折,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沿左右方向相互靠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支架至少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转动连接;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当所述车架主体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沿左右方向相互收拢,所述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牵引索分别在所述第一侧支架与所述第二侧支架之间松弛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架主体的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翔石平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好孩子清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