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夹具及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591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6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夹具及测试系统,所述电池夹具中第一盖板的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一安装槽;第二盖板的第二面设置有第二区域和第二安装槽;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用于设置待限位电池;连接组件连接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连接组件用于对待限位电池进行松紧调节;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第一缓冲件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上,第二缓冲件设置在第二安装槽上;待限位电池在第一循环状态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均接触待限位电池;待限位电池在第二循环状态时,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均接触待限位电池,进而实现对电池的限位,同时优化了电池的受力状态,避免电池受力不均匀,改善电池的析锂现象。析锂现象。析锂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夹具及测试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夹具及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应用越来越广泛,动力电池的使用量也越来越高。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充放电而发生极片厚度增大、电池内部产气等问题,上述问题均会导致电池产生鼓胀而变形。为解决该问题,通常会使用工装夹具对电池进行限位处理,防止电池变形产生安全事故。但由于锂电池极片削薄区设计,极片呈现出顶部厚度小的结构,导致电池顶部较其他位置偏薄,在安装工装夹具后,夹具和电池铝壳直接接触,对极片顶部的作用力不足,因极片削薄区长时间受力不足,削薄区处极片间隙变大导致局部阻抗增大,阻碍锂离子通过。由于电池的外部充电倍率相同,削薄区处局部阻抗增大导致该处产生局部高充电倍率,超过负极活性材料的倍率能力,会导致在削薄区处发生析锂。另外,沉积的锂会与电解液反应,消耗电解液,进一步导致阻抗增加和析锂发生,从而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0003]现有的电池工装夹具使用过程中,存在对电池极片受力不均匀,导致电池发生析锂,工装夹具的可靠性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一安装槽;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包括第二面,所述第二面设置有第二区域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用于设置待限位电池;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对所述待限位电池进行松紧调节;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上,所述第二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上;所述待限位电池在第一循环状态时,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均接触所述待限位电池;所述待限位电池在第二循环状态时,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缓冲件和所述第二缓冲件均接触所述待限位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环绕所述第一区域的外围;所述第二安装槽环绕所述第二区域的外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限位电池的第一侧面包括第一电芯中部区域、第一电芯顶部区域和第一电芯底部区域,所述第一电芯中部区域位于所述第一电芯顶部区域和所述第一电芯底部区域之间;所述待限位电池的第二侧面包括第二电芯中部区域、第二电芯顶部区域和第二电芯底部区域,所述第二电芯中部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电芯顶部区域和所述第二电芯底部区域之间;所述待限位电池在所述第一循环状态或所述第二循环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芯顶部区域和所述第一电芯底部区域均接触所述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二电芯顶部区域和所述第二电芯底部区域均接触所述第二缓冲件;所述待限位电池在第二循环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芯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蹇兴文裴婷婷陈利权吴天宇杨刚李亚荣陈翔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