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变速箱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341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双电机变速箱驱动结构,包括变速箱壳和驱动框,所述变速箱壳背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变速箱壳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安装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变速箱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安装框、输出杆和连接板,变速箱壳按照需求通过螺栓安装在其车架上,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双电机为设备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来源,并在变速箱壳的传导下配合输出杆带动两个旋转杆进行旋转以此配合两个驱动框以及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带动两个桥杆同步旋转,增加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解决现有技术中装置中电动装载机采用前后驱动桥各安装一个电机的结构,容易让四个轮子不能同步转动,继而出现轮胎打滑的现象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电机变速箱驱动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机械领域,具体地说是双电机变速箱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驱动结构是一种用于汽车等移动工具进行移动的主要结构,通过驱动结构的驱动可以让工作人员对移动工具的位移进行控制,其中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环保问题的日益严重,为此需要一种电动驱动的装载机;
[0003]根据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2248418U,公开的一种微型电动四驱装载机,包括车体,车体内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分别连接行走电机和液压泵专用电机;本技术微型电动四驱装载机采用全新设计,新布局中蓄电池组位于座椅下方,并非普通装载机后发动机位置,行走驱动电机布置于车体中间驾驶位置或安置在前后驱动桥上,从而节省空间体积,车体没有驾驶室,车体高度更能通过狭矮地方,对比案例中可以很好的解决车体在狭矮地方的通行问题,但是对比案例的装置中电动装载机采用前后驱动桥各安装一个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电机变速箱驱动结构,包括变速箱壳(1)和驱动框(9),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壳(1)背面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所述变速箱壳(1)的正面和背面均连通有安装框(4),所述变速箱壳(1)内腔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输出杆(5),所述输出杆(5)的两端分别贯穿安装框(4)并延伸至变速箱壳(1)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的一侧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的一端通过万向节活动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贯穿至驱动框(9)的内腔,所述驱动框(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桥杆(10),所述桥杆(10)的两端分别贯穿驱动框(9)并延伸至驱动框(9)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电机变速箱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3)的输出轴均延伸至变速箱壳(1)的内腔并传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1),所述变速箱壳(1)内腔的两侧均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增科胡玉霞胡东创袁淑娟常超马秀枝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微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