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13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2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第一C型钢的开口与第二C型钢的开口相对设置,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之间设有若干拉结筋,拉结筋两端分别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固定若干拉结筋沿第一C型钢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且若干拉结筋以第一C型钢的中轴线为轴对称,以第一C型钢中轴线对称的两个拉结筋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交叉设置,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拉结筋的侧壁上,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之间设有填充混凝土。本申请具有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始终保持平行状态且成型后的结构梁结构稳定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结构一般包括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形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传统建筑结构具有建筑周期慢以及建筑过程中环境污染大的缺陷,钢结构建筑则存在防火差、防腐差、隔音差以及振动大等缺陷;为了克服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钢混结构建筑,这类建筑需要大量使用钢混结构梁。目前,现有技术的钢混结构梁只是单纯的将钢结构与混凝土在工厂内提前浇注混合,用钢量占比很大并且钢结构的生产大量使用焊接技术,不但需要付出巨大的焊接劳动而且容易造成钢结构的变形。
[000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26419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包括上层C型钢、下层C型钢、竖向拉结筋、横向拉结筋、节点连接板和填充混凝土;上层C型钢的截面呈C字形并且边沿设置有向内的第一折弯部,下层C型钢的截面呈C字形并且边沿设置有向内的第二折弯部;竖向拉结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层C型钢的第一折弯部和下层C型钢的第二折弯部;上层C型钢和下层C型钢的两端设置有节点连接板,上层C型钢和下层C型钢之间的空腔设置有填充混凝土。使用冷弯的C型钢作为上下翼板,配合竖向拉结筋和横向拉结筋间隔布置在上层C型钢和下层C型钢之间,接着向上层C型钢和下层C型钢之间浇注泡沫混凝土并充分振捣,成型后实现组合结构梁的制作。
[0004]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将竖向拉结筋顺次安装在上层C型钢和下层C型钢之间,因存在安装误差,使得左右两个竖向拉结筋不易保持平行,使得上层C型钢长度方向的两侧到下层C型钢的距离不等,而后利用该结构梁进行建筑施工时,会导致整个建筑整体结构不稳定,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整体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包括:
[0008]第一C型钢,所述第一C型钢的边沿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第一C型钢中心方向弯折的第一折弯部;
[0009]第二C型钢,与所述第一C型钢相平行,所述第二C型钢的边沿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第二C型钢中心方向弯折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C型钢的开口与所述第二C型钢的开口相对设置;
[0010]若干拉结筋,位于所述第一C型钢和所述第二C型钢之间,所述拉结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固定,若干所述拉结筋沿所述第一C型钢的长
度方向均匀布设,且若干所述拉结筋以所述第一C型钢的中轴线为轴对称;
[0011]若干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位于以所述第一C型钢为轴对称的两个所述拉结筋之间,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交叉设置,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拉结筋的侧壁上;和
[0012]填充混凝土,可设于所述第一C型钢和所述第二C型钢之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水平放置,且第一C型钢位于第二C型钢的正上方,接着将若干拉结筋竖直设置,并放置在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之间,通过连接杆相连的两个拉结筋以第一C型钢的中轴线为轴对称,将两个拉结筋同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水平移动,使得连接杆的端部在拉结筋上转动,而两根连接杆的长度固定,使得拉结筋两端的移动距离相等,从而使得两个拉结筋始终保持竖直状态移动,即当两个拉结筋均移动到第一C型钢的边缘处并将顶端固定在第一折弯部上,两个拉结筋始终保持平行,再将拉结筋的底端在第二折弯部上,支撑住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使得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为平行状态,最后往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之间浇注填充混凝土,并充分振捣,最后成型后的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的截面为矩形,后续用作建筑施工时,不易因梁高度落差而发生建筑倾斜不稳的情况,增加了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安全性更高。
[0014]可选的,还包括:
[0015]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C型钢和所述第二C型钢之间,所述固定杆与所述第一C型钢相平行,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固定杆依次穿过连接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结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上后,使得第一C型钢宽度方向上的两个拉结筋之间的两个连接杆不易发生转动,即两个连接杆之间的夹角确定,两个连接杆上连接孔重叠的部分形成一个菱形,接着将固定杆适配穿过连接孔重叠的部分,再穿过下一组连接杆上连接孔的重叠部分,直至固定杆穿过所有的连接杆,相邻的连接组件起到限制作用,使得固定杆固定在水平状态,同时两个连接孔的内壁与固定杆的侧壁相抵接,起到限制作用,使得连接杆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第一C型钢宽度方向上的两个拉结筋的距离固定,进而增加了两个拉结筋结构的稳固性。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C型钢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一C型钢和所述第二C型钢之间,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C型钢中心的一侧设置有供固定杆的端部插设的固定孔。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使得相邻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安装,而固定杆穿过所有连接孔后最终插入固定孔中,固定孔的内壁与固定杆的内壁相抵接,使得固定杆不会发生转动,即固定杆不会带动连接杆移动,增加了固定杆的稳固性,两个连接板也限位固定杆的两端,使得固定杆不会沿第一C型钢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杆不易抽离出连接孔,进一步增加了有连接杆连接的两个拉结筋结构的稳固性。
[001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相对的一侧均沿所述第一C型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一端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的端壁相连通,所述导向块插设在导向槽内,并可在所述导向槽中移动,所述连接板通过角钢与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固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杆穿过所有的连接孔后,将连接板上的导向块从
导向槽的一端插入,并在导向槽中沿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直至固定杆的一端插入固定孔中,导向槽的内壁与导向块的侧壁相抵接,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连接板不会沿第一C型钢的宽度方向移动,进而不会带动固定杆发生偏移。连接板的位置确定后,利用角钢将连接板固定在第一C型钢和第二C型钢上,使得连接板不会移动,始终对回定杆起到限制作用。
[0021]可选的,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定位块和定位弹簧,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供固定块适配穿设的插孔,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块插设的定位孔中,且所述定位块的侧壁设置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位于定位孔中并可在定位孔中移动,所述定位弹簧设于延伸板和定位孔的内壁之间,用于将定位块向远离固定块中心的方向推进。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由连接杆相连的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型钢(10),所述第一C型钢(10)的边沿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第一C型钢(10)中心方向弯折的第一折弯部(11);第二C型钢(20),与所述第一C型钢(10)相平行,所述第二C型钢(20)的边沿设置有向靠近所述第二C型钢(20)中心方向弯折的第二折弯部(21),所述第一C型钢(10)的开口与所述第二C型钢(20)的开口相对设置;若干拉结筋(30),位于所述第一C型钢(10)和所述第二C型钢(20)之间,所述拉结筋(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折弯部(21)固定,若干所述拉结筋(30)沿所述第一C型钢(10)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且若干所述拉结筋(30)以所述第一C型钢(10)的中轴线为轴对称;若干连接组件(40),所述连接组件(40)位于以所述第一C型钢(10)为轴对称的两个所述拉结筋(30)之间,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两个连接杆(41),两个所述连接杆(41)交叉设置,所述连接杆(41)的端部转动连接在拉结筋(30)的侧壁上;和填充混凝土(50),可设于所述第一C型钢(10)和所述第二C型钢(2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60),位于所述第一C型钢(10)和所述第二C型钢(20)之间,所述固定杆(60)与所述第一C型钢(10)相平行,所述连接杆(41)的侧壁上沿连接杆(4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连接孔(411),所述固定杆(60)依次穿过连接孔(4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钢(10)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板(70),所述连接板(70)位于所述第一C型钢(10)和所述第二C型钢(20)之间,所述连接板(70)靠近所述第一C型钢(10)中心的一侧设置有供固定杆(60)的端部插设的固定孔(7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轻钢组合结构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0)靠近所述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向块(72),所述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相对的一侧均沿所述第一C型钢(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槽(150),所述导向槽(150)的一端与第一C型钢(10)和第二C型钢(20)的端壁相连通,所述导向块(72)插设在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新龙俞以凡蔡晓良李磊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