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04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轴芯体转动装接在壳体内;球轴承内圈套接在轴芯体外周;轴承座外端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端部,其内端夹置在壳体内壁与球轴承外圈之间;辅助拆卸件其套接在轴芯体外周,其可随着轴芯体的转动而转动;锁紧螺母螺接在轴芯体外端部且其内端压抵在球轴承内圈之外端处;拆卸时沿着轴芯体轴向向外拉动轴承座的过程中,在辅助拆卸件的辅助拉动下带动球轴承同时向壳体外移动。整个拆卸过程中,顶丝无需与球轴承直接接触,不会对球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产生损坏,减小了球轴承损坏的风险。同时,拆卸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借助拉马等大型拆轴承工具就能完成。工具就能完成。工具就能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主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主轴,包括电主轴和机械主轴,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球轴承配合。由于主轴机械精度高,结构紧凑,装配过程中如果遇到零件精度不良需要拆卸轴承或售后维修拆机时需要拆卸轴承的情况,轴承难以拆卸。常规的主轴结构,采用现有的拆轴承工具拉马难以直接拆卸,操作不便,且无法拔到轴承内圈,拉外圈将造成轴承报废。因此,拔轴承时必然存在轴承损坏的风险,而主轴轴承价格高昂将会造成很大的成本损失。
[0003]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920910308.8、名称为可轴向无损装拆的滚动轴承安装结构的专利,转轴前部具有锥形轴伸,锥形轴伸外伸端设有螺纹,所述滚动轴承内圈通过锥形轴套与转轴前部的锥形轴伸配合连接,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内孔配合连接。滚动轴承内圈的内孔与锥形轴套的外圆柱面过盈连接,滚动轴承的外圈外圆柱面与轴承座内孔间隙或过渡配合连接;锥形轴套内孔为锥形孔,锥形轴套的锥形孔与转轴前部的锥形轴伸相适配;锥形轴伸的外伸端通过螺纹连接轴向定位螺母。其安装时,滚动轴承与锥形轴套的装配件套入泵转轴的锥形轴伸上,然后旋入轴向定位螺母,压紧锥形轴套即实现滚动轴承内圈轴向定位,然后把整个转子装配件装入轴承座内,装上轴承压盖。但是,该专利中并未清楚描述如何无损拆卸滚动轴承。若采用拉马工具进行拆卸,拆卸过程也极其复杂,很容易损伤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它包括:
[0006]壳体;
[0007]轴芯体,其转动装接在壳体内;
[0008]球轴承,其内圈套接在轴芯体外周;
[0009]轴承座,其外端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端部,其内端夹置在壳体内壁与球轴承外圈之间;
[0010]辅助拆卸件,其套接在轴芯体外周,其可随着轴芯体的转动而转动;
[0011]锁紧螺母,其螺接在轴芯体外端部且其内端压抵在球轴承内圈之外端处。
[0012]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辅助拆卸件包括圆环体和固接在圆环体外周的第一凸台,所述圆环体内壁套接在轴芯体外周,且所述圆环体外端靠抵在球轴承内圈的内端面;所述轴承座内端设有朝向轴芯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台,轴芯体转动过程中辅助拆卸件与轴承座未接触,拆卸球轴承时,沿着轴芯体轴向向外拉动轴承座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凸台对第一凸台施加拉力,以使辅助拆卸件和球轴承同步向外移动。
[0013]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轴芯体外周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圆环体内端靠抵在该限位台阶上。
[0014]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轴承座包括位于内端且中空的轴承座体和位于外端的连接台,所述第二凸台固接在轴承座体的内端部处,所述连接台固接在所述轴承座体的外端部且其朝向与第二凸台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台靠抵在壳体的外端面处,另设有锁接件,该锁接件将连接台与壳体端部进行可拆卸地固定。
[0015]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锁接件为锁接螺钉,所述连接台设有穿孔,所述壳体端部设有锁接螺孔,该锁接螺钉穿过穿孔后与锁接螺孔相螺接配合。
[0016]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连接台还设有内外贯穿的顶丝孔,另设有顶丝,该顶丝与顶丝孔相螺接配合且其穿过顶丝孔后其末端顶抵在壳体端面上,旋转顶丝,可带动轴承座、辅助拆卸件和球轴承同步向壳体外侧移动。
[0017]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壳体端面设有用于对顶丝进行限位的限位沉槽,当顶丝顶抵在壳体端部时,所述顶丝的末端伸入该限位沉槽内。
[0018]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凸台位于轴承座内,所述圆环体内端伸出第二凸台外。
[0019]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申请设置有辅助拆卸件,拆卸时,借助拆卸工具顶丝,沿着轴芯体轴向向外拉动轴承座的过程中,在辅助拆卸件的辅助拉动下带动球轴承同时向壳体外移动。整个拆卸过程中,顶丝无需与球轴承直接接触,不会对球轴承的内圈和外圈产生损坏,减小了球轴承损坏的风险。同时,拆卸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借助拉马等大型拆轴承工具就能完成,该主轴结构更加适合尺寸越来越小巧、紧凑的情况。
[0021]2.该辅助拆卸件在主轴正常转动时,其与轴承座不接触,也即,辅助拆卸件不会干扰主轴的正常运转,可满足高速高精度的运转。而拆卸过程中,随着轴承座顶起,第二凸台靠抵在第一凸台上,向外拉动轴承座时,第二凸台可带动第一凸台同步向外移动,进而使得球轴承也同步向外移动,用两个凸台的配合实现轴承座与球轴承之间的联动,设计巧妙,也更加适用于如今设计更加小巧的主轴。
[0022]3.圆环体内端靠抵在该限位台阶上,该限位台阶可对辅助拆卸件进行轴向向内的限位。
[0023]4.锁接件将连接台与壳体端部进行可拆卸地固定,由于连接台位于在壳体的端面,使得轴承座与壳体之间的装拆更加直接、更加方便。
[0024]5.锁接螺钉穿过穿孔后与锁接螺孔相螺接配合,由此实现连接台与壳体之间的锁固,同时,拆卸过程也方便。
[0025]6.在拆卸完锁紧螺母和锁接螺钉后,通过顶丝与顶丝孔的配合便能将轴承座从壳体内拆下,顶丝与顶丝孔的螺接配合也都在壳体外完成,可视化程度高,不会对球轴承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轴的外端面示意图。
[0028]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轴的E

E剖视示意图。
[0029]图3绘示了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4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轴的A

A剖视示意图。
[0031]图5绘示了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6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顶丝与顶丝孔相配合的剖视示意图。
[0033]图7绘示了图6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8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辅助拆卸件的剖视示意图。
[0035]图9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轴承座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10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轴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0039]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轴芯体,其转动装接在壳体内;球轴承,其内圈套接在轴芯体外周;轴承座,其外端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端部,其内端夹置在壳体内壁与球轴承外圈之间;辅助拆卸件,其套接在轴芯体外周,其可随着轴芯体的转动而转动;锁紧螺母,其螺接在轴芯体外端部且其内端压抵在球轴承内圈之外端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拆卸件包括圆环体和固接在圆环体外周的第一凸台,所述圆环体内壁套接在轴芯体外周,且所述圆环体外端靠抵在球轴承内圈的内端面;所述轴承座内端设有朝向轴芯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台,轴芯体转动过程中辅助拆卸件与轴承座未接触;拆卸球轴承时,沿着轴芯体轴向向外拉动轴承座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凸台靠抵在第一凸台上以对第一凸台施加拉力,以使辅助拆卸件和球轴承同步向外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体外周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圆环体内端靠抵在该限位台阶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无损拆卸球轴承的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包括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铭侯宗毅刘元林林祺麦焕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势拓伺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