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型SMFC底泥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型SMFC底泥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污染底泥的处理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方法。物理修复包括以掩蔽为主的原位修复和以疏浚为主的异位处理,原位处理往往不彻底,而异位处理工程量大,造价高,且会对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化学修复投放化学改良剂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对不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难以估计,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传统的生物修复方法人工添加植物或外源微生物等加快污染降解,容易受到水流条件和土著微生物等因素的干扰,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也对所选取修复的生物种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0003]同时我国目前主要是采用控源截污手段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忽略了沉积物二次污染。水体底泥污染主要是由于大量外源性污染物进入水体,使得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病原菌、寄生虫等通过沉降或颗粒物吸附作用沉积到底泥并逐渐富集浓缩。由于底泥含水率和细颗粒含量高,当外源污染物向水体排放得到控制后,其将会向上覆水中释放高浓度新的污染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型SMFC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植物蜂巢生态护岸(2)与植物景观生态浮岛(1),所述植物蜂巢生态护岸(2)设置在河道的边坡上,所述植物景观生态浮岛(1)设置在河道内,所述植物蜂巢生态护岸(2)内设置有阳极(3),所述植物景观生态浮岛(1)内设置有阴极(4),所述阳极(3)与所述阴极(4)均与监测管理系统(8)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SMFC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景观生态浮岛(1)包括口字型的周围管(10),所述周围管(10)水平设置,所述周围管(10)与河道底部淤泥(6)固定并漂浮于水面,所述周围管(10)的内缘处固接有若干浮岛单元(9),若干所述浮岛单元(9)阵列分布,所述浮岛单元(9)内种植有浮岛植物(12),所述阴极(4)与所述周围管(10)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型SMFC底泥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蜂巢生态护岸(2)包括蜂巢约束网(13),所述蜂巢约束网(13)位于河道边坡内,所述蜂巢约束网(13)位于水面上的部分种植有护岸植物(14),所述蜂巢约束网(13)位于水面下的部分种植有第二植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佳睿,李潇,张金凤,王晓华,蒋永辉,徐玲玲,蔡子康,林琦琛,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