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木板及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板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木板及具有该电木板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PCB锣机在铣电路板前,需要把电路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其固定方式主要有种,一种通过销钉定位,辅助以胶带把板子固定,一种通过真空吸附平台直接吸附的方式固定。由于真空吸附吸力均匀且使用换件方便,已是主流固定方式。而相关技术中的电路板利用真空吸附的固定方式在固定特小尺寸的电路板时,因任意两个真空配合吸附孔之间的间距较大,使得分配给尺寸小的电路板对应的真空配合吸附孔就变少了,导致吸力不足。当铣削分割加工时,切削力会使小尺寸电路板产生错位移动。尤其是在分割加工最后分离阶段,小尺寸成品与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被切断,吸力不足会使小尺寸成品移位,造成切割面质量不合格。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木板,用于解决吸附小尺寸的电路板时,吸附不稳定的问题。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木板,应用于电路板加工设备,设置于加工设备的工作台和电路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电木板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第一导气槽和第二导气槽,所述第一导气槽与所述第二导气槽交叉分布,以在所述第一侧面分隔出网格状的吸附区域,所述第一导气槽和/或所述第二导气槽内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侧面的配合吸附孔。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木板,通过在电木板的第一侧面上构造出交错分布的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电木板具有相对分布的第一侧面(1)和第二侧面(2),所述第一侧面(1)设有第一导气槽(11)和第二导气槽(12),所述第一导气槽(11)与所述第二导气槽(12)交叉分布,以在所述第一侧面(1)分隔出网格状的吸附区域(13),所述第一导气槽(11)和/或所述第二导气槽(12)内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侧面(2)的配合吸附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槽(11)与所述第二导气槽(12)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气槽(11)平行间隔开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二导气槽(12)平行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一导气槽(11)与所述第二导气槽(12)的深度相同且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导气槽(11)中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第一导气槽(11)与另外两个所述第一导气槽(11)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二导气槽(12)中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第二导气槽(12)与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导气槽(12)之间的间距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气槽(11)与所述第二导气槽(12)的交点处设置有配合吸附孔(3),每两个所述配合吸附孔(3)之间等间距地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配合吸附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吸附孔(3)包括第一配合吸附孔(31)和第二配合吸附孔(32),所述第一配合吸附孔(31)位于所述第一导气槽(11)内,所述第二配合吸附孔(32)位于所述第二导气槽(12)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吸附孔(31)在所述第一导气槽(11)内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气槽(12)之间的间距相同,和/或所述第二配合吸附孔(32)在所述第二导气槽(12)内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导气槽(11)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配合吸附孔(31)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配合吸附孔(32)的间距不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吸附孔(3)还包括第三配合吸附孔(33),所述第三配合吸附孔(33)位于所述第二导气槽(12)上,所述第三配合吸附孔(33)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配合吸附孔(32)之间的中点。8.根据权利要求1
‑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区域(13)为方形,每个方形区域的边长相同,所述边长的长度范围为10mm~30mm。9.根据权利要求1
‑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木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侧面(2),多个所述配合吸附孔(3)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配合吸附孔(3)之间的间距相同,间距范围为5mm~15mm。10.一种电木板,应用于电路板加工设备,设置于加工设备的工作台和电路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电木板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侠伟,黄齐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