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67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其用于飞行巡检作业;控制器,其用于与地面遥控设备建立连接,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其安装于无人机本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通过设置了弹射机构,无人机故障时,地面主控控制电机转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使主动齿轮带动前后两端的从动齿轮分别进行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从而使从动齿轮通过连接块带动密封板同步摆动,使密封板往两侧打开,使密封板解除对回收盒的密封状态,通过恢复形变的弹性势能将压板往上弹出,从而使降落伞本体弹出展开,降低无人机本体下降的速度,保障无人机免受坠机损伤。机免受坠机损伤。机免受坠机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伞降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灾害情况下无人机飞行作业可能遭受风切变、信号丢失等问题,导致无人机坠机,应用于应急状态无人机应具备防坠保护功能。现有无人机目前均无防坠装置,在应急灾害下应用安全性不足。因此需要一款能够快速弹射降落伞,对无人机进行保护的无人机伞降装置。
[0003]公开号为CN2079852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保护伞”通过无人机下坠过程中尼龙布与空气接触的阻力不断增大来展开缓降布,该装置易受自身速度和风速的影响,无法精准得根据需要打开降落伞;公开号为CN2088281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开伞装置”,通过抛出无人机机体盖拖出降落伞,但是无人机机体盖使用弹簧作为弹出机构,释放过程难以控制,无法精准得根据需要打开降落伞;公开号为CN2080217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降落伞”,通过控制器来接收控制信号和控制降落伞,但是无人机上需要携带气体发生器,增加了无人机的重量,且降落伞的外侧与空气直接接触,无法在无人机正常使用中对降落伞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公开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包括:
[0007]第一无人机本体,用于飞行巡检作业;
[0008]控制器,与地面遥控设备通讯连接,对无人机进行操控,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无人机本体上;
[0009]连接板,用于安装定位;
[0010]弹射机构,所述第一无人机本体内置有所述弹射机构,所述弹射机构包括回收盒、压簧、压板、伸缩杆、拉绳、降落伞本体,所述回收盒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顶部,所述回收盒的顶部设置有旋盖机构,所述回收盒内部采用压簧与压板底部弹性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回收盒相固定,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压板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采用拉绳与降落伞本体的底部边缘相连接,所述弹射机构用于对所述降落伞本体进行弹出,对无人机进行保护;
[0011]桨叶模组,用于产生升力。
[0012]优选的,所述拉绳设置有若干组,沿连接座的顶部呈环形阵列分布,便于对降落伞本体进行拉拽,方便其进行展开,
[0013]优选的,所述降落伞本体采用平纹组织并增加经纬密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制成,便于降落伞本体进行打开。
[0014]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上端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降落伞本体的凹槽,且压板与所述回收盒的内壁滑动配合。
[0015]优选的,所述压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凸起。
[0016]优选的,所述旋盖机构包括固定板、主动齿轮、密封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回收盒相固定,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嵌入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连接块随着从动齿轮同步转动,带动两侧所述密封板开闭。
[0017]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连接块、密封板相互构成摆动模组,摆动模组共设置有两组,沿固定板两端对称设置。
[0018]优选的,所述密封板的横截面呈半圆状,两侧所述密封板可相互靠近贴合构成完整圆盘结构,便于对回收盒进行密封。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弹射机构,无人机故障时,地面主控控制电机转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使主动齿轮带动前后两端的从动齿轮分别进行逆时针转动和顺时针转动,从而使从动齿轮通过连接块带动密封板同步摆动,使密封板往两侧打开,使密封板解除对回收盒的密封状态,通过恢复形变的弹性势能将压板往上弹出,从而使降落伞本体弹出展开,进行伞降操作,降低无人机本体下降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弹射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弹射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弹射机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旋盖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第一无人机本体;2、控制器;3、连接板;4、弹射机构;41、回收盒;42、旋盖机构;43、压簧;44、压板;45、伸缩杆;46、连接座;47、拉绳;48、降落伞本体;421、固定板;422、电机;423、主动齿轮;424、从动齿轮;425、连接块;426、密封板;5、桨叶模组;6、第二无人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包括:第一无人机本体1,第一无人机本体1为固定翼无人机,用于起到无人飞行,方便进行巡查;控制器2,用于与地面遥控设备建立连接,对无人机进行操控,控制器2安装于第一无人机本体1的顶部前端;连接板3,连接板3设置在第一无人机本体1的上表面,用于起到对弹射机构4安装定位的作用;弹射机构4,用于对降落伞进行弹出,对无人机进行保护,弹射机构4安装于连接板3的顶部;桨叶模组5,桨叶模组5由马达和桨叶构成,用于起到飞行的作用;弹射机构4设置于第一无人机本体1的顶部右端,能够减小第一无人机本体1的头部下降冲击力,对第一无人机本体1进行保护。
[0031]请参阅图2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弹射机构4包括回收盒41、旋盖机构42、压簧43、压板44、伸缩杆45、连接座46、拉绳47、降落伞本体48,回收盒41的底部与连接板3相固定,回收盒41的顶部设置有旋盖机构42,回收盒41采用压簧43与压板44的底部弹性连接,伸缩杆45的一端与回收盒41相固定,伸缩杆45的另一端与压板44的底部相固定,压板44的顶部安装有连接座46,连接座46采用拉绳47与降落伞本体48的底部边缘相连接,拉绳47的数量大于两组,沿连接座46的顶部呈环形阵列分布,便于对降落伞本体48进行拉拽,方便其进行展开,压簧43共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分布,压板44的上端和下端均开设有凹槽,且压板44与回收盒41的内侧滑动配合,压板4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凸起。
[0032]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无人机本体(1),用于飞行巡检作业;控制器(2),与地面遥控设备通讯连接,对无人机进行操控,所述控制器(2)安装于所述第一无人机本体(1)上;连接板(3),用于安装定位;弹射机构(4),所述第一无人机本体(1)内置有所述弹射机构(4),所述弹射机构(4)包括回收盒(41)、压簧(43)、压板(44)、伸缩杆(45)、拉绳(47)、降落伞本体(48),所述回收盒(41)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顶部,所述回收盒(41)的顶部设置有旋盖机构(42),所述回收盒(41)内部采用压簧(43)与压板(44)底部弹性连接,所述伸缩杆(45)的一端与回收盒(41)相固定,所述伸缩杆(45)的另一端与压板(44)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压板(44)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46),所述连接座(46)采用拉绳(47)与降落伞本体(48)的底部边缘相连接,所述弹射机构(4)用于对所述降落伞本体(48)进行弹出,对无人机进行保护;桨叶模组(5),用于产生升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47)设置有若干组,沿连接座(46)的顶部呈环形阵列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快速伞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落伞本体(48)采用平纹组织并增加经纬密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豪吴文斌陈伯建梁曼舒王仁书林承华韩腾飞李哲舟陈卓磊陈文彬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