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气瓶搬运小车,涉及变电站维护技术领域,包括:推架体、前直腿和折叠支撑杆;所述推架体与前直腿连接,所述推架体与前直腿之间通过折叠支撑杆连接;所述推架体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第二推杆;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第一脚轮和第二脚轮;所述第二推杆上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所述前直腿包括支撑杆、第三固定件、第三脚轮和第四脚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第三脚轮和第四脚轮,所述支撑杆上设置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上设置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与折叠支撑杆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推架体和前直腿的伸展和折叠;方便搬运,节省人工,提高搬运效率。提高搬运效率。提高搬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瓶搬运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维护
,具体涉及气瓶搬运小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变电站经常会使用SF6气体为设备充气或对SF6气体进行试验,这就需要气瓶对SF6气体进行运输,由于气瓶体积较大且笨重,在搬运过程中十分费力,而且在搬运过程中需要改变气瓶的放置方式,这样增加了运输难度,例如气瓶在放倒时是通过人工进行的,过程中设计双手用力提升、弯腰、肌肉静态负荷重,难以抓住气瓶等,增加了操作人员的体力劳动和工作安全风险。
[0003]现有的气瓶搬运一般是通过带有移动轮的支架,将气瓶防止在支架上,通过设置移动轮方便移动搬运,但是对于需要车辆运输时,仍然需要人工将气瓶搬运到车厢内,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气瓶搬运小车,可方便对气瓶的搬运,并可方便的移动到车厢内,节省人工,提高搬运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6]气瓶搬运小车,包括:
[0007]推架体、前直腿和折叠支撑杆;所述推架体与前直腿连接,所述推架体与前直腿之间通过折叠支撑杆连接;
[0008]所述推架体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第二推杆;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第一脚轮和第二脚轮;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平行设置且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用于放置气瓶的卡箍,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用于固定气瓶的绑带;所述第二推杆上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折叠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前直腿连接;
[0009]所述前直腿包括支撑杆、第三固定件、第三脚轮和第四脚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第三脚轮和第四脚轮,所述支撑杆上设置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上设置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与折叠支撑杆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折叠支撑杆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上,所述第一转动件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套装在第三固定杆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前直腿上设置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包括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设置滑动滚轴且滑动滚轴的外径高于支撑槽的高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槽为尼龙护板。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为折叠旋转关节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置复位扭簧且复位扭簧与第一转动件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板的前侧设置上车把手。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推杆的上端和第二推杆的上端分别向外折弯形成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推架体、前直腿和折叠支撑杆为钢管焊接成型。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脚轮、第二脚轮、第三脚轮和第四脚轮为带刹车脚轮。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推架体用于安装气瓶,对气瓶进行固定,前直腿起到支撑作用并方便用于放置于车厢内,折叠支撑杆实现对推架体和前直腿的伸展和折叠;方便搬运,节省人工,提高搬运效率。
[0020]2、通过卡箍对气瓶进行支撑,通过绑带对气瓶进行固定,防止气瓶从推架体上滑落;
[0021]3、第二转动件可绕第三固定杆转动,折叠时,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折叠,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至与第二推杆平行完成折叠。
[0022]4、折叠支撑杆由两节组成,保证折叠支撑杆在搬运车下皮卡车能伸展开;
[0023]5、增加尼龙护板,将前直腿搬上皮卡车时,可减少与皮卡车后门的摩擦,保护前直腿;
[0024]6、搬运车满足人机工程,气瓶有地面运动手把,上车手把和气瓶底上车手把。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气瓶搬运小车结构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推架体结构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气瓶搬运小车展开状态结构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气瓶搬运小车与车厢安装结构图;
[0029]图中所示:
[0030]1‑
推架体,2
‑
前直腿,3
‑
折叠支撑杆;
[0031]101
‑
第一推杆,102
‑
第二推杆,103
‑
底板,104
‑
第一脚轮,105
‑
第二脚轮,106
‑
连接杆,107
‑
卡箍,108
‑
绑带,109
‑
第一把手,110
‑
第二把手;
[0032]121
‑
第一固定件,122
‑
第二固定件,123
‑
第一固定杆,124
‑
第二固定杆,125
‑
复位扭簧,131
‑
上车把手;
[0033]201
‑
支撑杆,202
‑
第三固定件,203
‑
第三脚轮,204
‑
第四脚轮,205
‑
第三固定杆,206
‑
滑动件,261
‑
支撑槽,262
‑
滑动滚轴;
[0034]301
‑
第一转动件,302
‑
第一支撑杆,303
‑
第二支撑杆,304
‑
第二转动件,305
‑
折叠旋转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瓶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架体、前直腿和折叠支撑杆;所述推架体与前直腿连接,所述推架体与前直腿之间通过折叠支撑杆连接;所述推架体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和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第二推杆;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第一脚轮和第二脚轮;所述第一推杆与第二推杆平行设置且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用于放置气瓶的卡箍,所述第一推杆上设置用于固定气瓶的绑带;所述第二推杆上设置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折叠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前直腿连接;所述前直腿包括支撑杆、第三固定件、第三脚轮和第四脚轮,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第三脚轮和第四脚轮,所述支撑杆上设置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上设置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与折叠支撑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折叠支撑杆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上,所述第一转动件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何常根,唐青,杜佳琪,马海明,任双剑,李阳,韩志红,王翔,李玮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