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447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转底炉输出的烟气通过绝热烟道送入旋风除尘器中去除大颗粒烟尘;S2、将旋风除尘器输出的烟气输入辐射冷却室,烟气在辐射冷却室内冷却降温的同时进一步去除大颗粒烟尘;S3、将辐射冷却室输出的烟气输入余热回收装置,进一步降温的同时回收烟气的余热产生蒸汽;S4、将余热回收装置输出的烟气输入除尘装置去除烟尘中的细颗粒;S5、从除尘装置输出的烟气通过引风机送入烟囱排放。本方法采用分级除尘、分级余热回收,有效降低粉尘含量且避免余热回收装置堵塞,可实现转底炉烟气余热的高效充分回收,并满足排放要求,设备能够稳定安全运行。安全运行。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底炉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铁厂每天要产生大量的粉尘,其中大部分的粉尘的主要成份为铁和碳,同时还含有部分锌成份。通常,含铁粉尘一般采用烧结成球团重新回高炉进行炼铁。但在烧结过程中,粉尘中的锌几乎都残留下来,使球团中的锌含量愈来愈高,会在高炉内生成锌附着物,严重影响高炉的使用。为了综合利用钢铁厂含锌量高的粉尘,回收利用其中铁、锌等元素,目前国内大部分钢厂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处理含锌量高的高炉粉尘和转炉污泥等。
[0003]转底炉直接还原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和含锌粉尘,烟温约1000~1200℃,烟气含尘量约10~16g/Nm3,其中锌含量约20%~50%,具有余热利用和锌资源回收的价值。现有工艺通过余热锅炉来回收烟气的余热,余热锅炉采用水管形式的锅炉,卧式布置,通过循环泵强制管内的水进行循环。余热锅炉内设置有由水冷壁组成的空腔,通过辐射换热降低烟气温度,尽可能使烟气中的粉尘凝结下落,最终达到经过后部受热面后的烟气温度降至要求温度。但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烟气在大空腔中直通进入后部受热面,因此大空腔降温效果并不理想,高温高尘烟气主要在后部管束受热面进行换热。
[0004]由于转底炉烟气高温高尘的特性,烟气含锌粉尘在高温下粘性较高,因此转底炉烟气的余热利用回收过程中极易造成管束堵塞问题,热回收效率低的同时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除尘效率低、余热锅炉易堵塞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其采用分级除尘方法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有效去除,还有效避免余热锅炉堵塞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将转底炉输出的烟气通过绝热烟道送入旋风除尘器中去除大颗粒烟尘;
[0009]S2、将旋风除尘器输出的烟气输入辐射冷却室,烟气在辐射冷却室内冷却降温的同时进一步去除大颗粒烟尘;
[0010]S3、将辐射冷却室输出的烟气输入余热回收装置,进一步降温的同时回收烟气的余热产生蒸汽;
[0011]S4、将余热回收装置输出的烟气输入除尘装置去除烟尘中的细颗粒;
[0012]S5、从除尘装置输出的烟气通过引风机送入烟囱排放。
[0013]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的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处设置有声波团聚器装置,烟气先经过声波团聚器装置再进入旋风除尘器。
[0014]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的辐射冷却室为由膜式水冷壁组成的空腔结构,所述辐
射冷却室内部设有竖向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辐射冷却室内部分隔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第一隔板下方的空间连通,第一腔室的上端设有进烟口,第二腔室的上端设有出烟口。
[0015]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汽化冷却烟道和余热锅炉,汽化冷却烟道包括上升烟道、下降烟道和U型弯头,上升烟道上端通过U型弯头与下降烟道上端导通,汽化冷却烟道为膜式壁烟道且呈倒U型布置,下降烟道底部设有灰斗;余热锅炉为热管式余热锅炉,采用卧式布置,包括位于上方的汽包和位于下方的余热烟道,汽包和余热烟道通过横向的第二隔板分隔,余热锅炉内部设有若干根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插入汽包、另一端插入余热烟道,余热烟道的一端与下降烟道的下部导通、另一端设有烟气出口,余热烟道底部设有若干个灰斗。
[0016]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上设置有清灰装置。
[0017]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的除尘装置为布袋除尘器或滤管式除尘器。
[0018]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旋风除尘器、步骤S2中的辐射冷却室、步骤S3中的余热回收装置和步骤S4中的除尘装置皆在底部设置有灰斗。
[0019]本专利技术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通过依次设置的旋风除尘器、辐射冷却室、余热回收装置和除尘装置对烟尘进行四个步骤的除尘工作,有效降低粉尘含量,达到排放标准,除尘效率高;利用声波团聚装置与旋风除尘器组合,有效提升粗除尘效率;辐射冷却室对烟气降温的同时进一步沉降烟尘中的大颗粒,可有效减少进入后续余热回收装置烟气中的烟尘颗粒,降低余热回收过程中的积灰堵塞风险,大大提高了余热锅炉的安全性。本方法采用分级除尘、分级余热回收,可实现转底炉烟气余热的高效充分回收,并满足排放要求,设备能够稳定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是余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所示,一种转底炉1烟气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S1、将转底炉1输出的烟气通过绝热烟道送入旋风除尘器2中去除大颗粒烟尘;
[0026]S2、将旋风除尘器2输出的烟气输入辐射冷却室4,烟气在辐射冷却室4内冷却降温的同时进一步去除大颗粒烟尘;
[0027]S3、将辐射冷却室4输出的烟气输入余热回收装置5,进一步降温的同时回收烟气的余热产生蒸汽;
[0028]S4、将余热回收装置5输出的烟气输入除尘装置6去除烟尘中的细颗粒;除尘装置6
为布袋除尘器或滤管式除尘器。
[0029]S5、从除尘装置6输出的烟气通过引风机7送入烟囱8排放。
[0030]作为一种较佳方案,步骤S1中所述的旋风除尘器2的入口处设置有声波团聚器装置3,烟气先经过声波团聚器装置3再进入旋风除尘器2。声波团聚器通过声波的振动使烟气中不同大小的粉尘颗粒产生不同速度、不同频率的振动而进行碰撞,碰撞后的粉尘会团聚在一起,从而减少粉尘的数量、增大粉尘的粒度,以便使粉尘在后续的旋风除尘器2中更易去除。声波团聚器为现有设备,其一般包括声波发生装置和声波放大装置。
[0031]其中,步骤S2中所述的辐射冷却室4为由膜式水冷壁组成的空腔结构,为提高烟尘的沉降效率,所述辐射冷却室4内部设有竖向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辐射冷却室4内部分隔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第一隔板下方的空间连通,第一腔室的上端设有进烟口,第二腔室的上端设有出烟口。第一腔室中的烟气经第一隔板导向自上而下流动,质量大的粉尘颗粒在惯性作用下沉降在隔板下方,从而减少进入第二腔室的粉尘颗粒。进烟口设置在第一腔室上端,出烟口设置在第二腔室的上端,使烟尘在辐射冷却室4内部经过的路径尽可能长,有利于烟尘的沉降。
[0032]如图2,步骤S3中所述的余热回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转底炉输出的烟气通过绝热烟道送入旋风除尘器中去除大颗粒烟尘;S2、将旋风除尘器输出的烟气输入辐射冷却室,烟气在辐射冷却室内冷却降温的同时进一步去除大颗粒烟尘;S3、将辐射冷却室输出的烟气输入余热回收装置,进一步降温的同时回收烟气的余热产生蒸汽;S4、将余热回收装置输出的烟气输入除尘装置去除烟尘中的细颗粒;S5、从除尘装置输出的烟气通过引风机送入烟囱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旋风除尘器的入口处设置有声波团聚器装置,烟气先经过声波团聚器装置再进入旋风除尘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的辐射冷却室为由膜式水冷壁组成的空腔结构,所述辐射冷却室内部设有竖向的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辐射冷却室内部分隔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过第一隔板下方的空间连通,第一腔室的上端设有进烟口,第二腔室的上端设有出烟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攀石祥李菊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