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37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包括:顶部具有进烟口且底部具有出烟口的炉体,以及设置于炉体外部的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在炉体的内部由前到后依次间隔并排布置有若干对流管束,每排对流管束通过悬吊组件活动挂置于炉顶通风梁,每排对流管束的一端连通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出口集箱,每排对流管束固定连接有一根振打杆,所有振打杆活动穿出炉体后同时连接设置于炉体外部的振打梁,振打梁能与振打装置相配合以实现对炉体内各对流管束的机械振打,在每排对流管束中位于最上层的一根对流管的迎烟面设置有覆盖迎烟面的防磨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清理附着于对流管束表面的灰尘的优点。尘的优点。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炉余热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锅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电炉余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钢铁工业是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户,烟气除尘、余热回收利用是钢铁工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对策之一。近年来,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电炉炼钢的钢产量不断提高。据统计,电炉钢产量约占总产量的35%。钢铁行业是耗能和污染大户,因此电炉炼钢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耗一直备受关注。由于电炉余热锅炉的特点是温度高、烟气量大及含尘量大;高温含尘烟气的温度高达800℃,烟气产生量可达90000~150000Nm3/h,含尘量高达10~30g/m3,导致电炉余热锅炉中的对流管束的表面极易附着大量灰尘。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款便于清灰的电炉余热锅炉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灰的电炉余热锅炉。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包括:顶部具有进烟口且底部具有出烟口的炉体,以及设置于炉体外部的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在炉体的内部由前到后依次间隔并排布置有若干对流管束,每排对流管束通过悬吊组件活动挂置于炉顶通风梁,每排对流管束的一端连通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出口集箱,每排对流管束固定连接有一根振打杆,所有振打杆活动穿出炉体后同时连接设置于炉体外部的振打梁,振打梁能与振打装置相配合以实现对炉体内各对流管束的机械振打,在每排对流管束中位于最上层的一根对流管的迎烟面设置有覆盖迎烟面的防磨套。
[0005]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其中:对流管束两两一组,每组对流管束连接固定于同一根振打杆。
[0006]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其中:悬吊组件的结构包括:用以夹持固定对流管束的管夹、以及固定于炉顶通风梁的吊耳板,吊耳板的下端通过上销轴与搭板的上端相铰接,搭板的下端通过下销轴与管夹的上端相铰接。
[0007]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其中:对流管束与振打杆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振打杆上固定有若干弧形板,振打杆上的各弧形板分别对应对流管束的一根对流管,每块弧形板贴合并焊接固定于对应的对流管外壁,以使对流管束与振打杆相固定。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方便地清理附着于对流管束表面的灰尘,清灰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炉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所示的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0011]图3为图1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图3中所示的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0013]图5为图1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振打杆、振打梁、以及对流管束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15]图7为图6中所示的C

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的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包括:顶部具有进烟口且底部具有出烟口的炉体1,以及设置于炉体1外部的进口集箱2与出口集箱3,在本实施例中,进口集箱2与出口集箱3同位于炉外1的左侧,并且进口集箱2在下,出口集箱3在上;在炉体1的内部由前到后依次间隔并排布置有若干对流管束4,每排对流管束4通过悬吊组件5活动挂置于炉顶通风梁6,每排对流管束4的一端连通进口集箱2、另一端连通出口集箱3,每排对流管束4固定连接有一根振打杆7,在本实施例中,对流管束4两两一组,每组对流管束4连接固定于同一根振打杆7;所有振打杆7向右活动穿出炉体1后同时连接设置于炉体1外部的振打梁8,振打梁8能与振打装置相配合以实现对炉体内各对流管束4的机械振打,在每排对流管束4中位于最上层的一根对流管9的迎烟面设置有覆盖迎烟面的防磨套10;
[0018]在本实施例中,悬吊组件5的结构包括:用以夹持固定对流管束4的管夹11、以及固定于炉顶通风梁6的吊耳板12,吊耳板12的下端通过前后向的上销轴13与搭板14的上端相铰接,搭板14的下端通过前后向的下销轴15与管夹11的上端相铰接,上述悬吊组件结构简单且安装维修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对流管束4与振打杆7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振打杆7上固定有若干弧形板16,振打杆7上的各弧形板16分别对应对流管束4的一根对流管9,每块弧形板16贴合并焊接固定于对应的对流管9外壁,以使对流管束4与振打杆7相固定,上述连接结构简单且安装维修方便;
[0019]清灰时,只需使用配套的振打装置敲击振打梁8,振打梁8就能通过各振打杆7带动各对流管束4发生机械振动,从而将附着于对流管束4的管壁上的灰尘抖落,清灰效果好。
[0020]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清灰时,只需使用配套的振打装置敲击振打梁,振打梁就能通过各振打杆带动各对流管束发生机械振动,从而将附着于对流管束4的管壁上的灰尘抖落,清灰效果好,保证了锅炉换热效率,进而降低了锅炉运行成本。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技术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包括:顶部具有进烟口且底部具有出烟口的炉体,以及设置于炉体外部的进口集箱与出口集箱,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内部由前到后依次间隔并排布置有若干对流管束,每排对流管束通过悬吊组件活动挂置于炉顶通风梁,每排对流管束的一端连通进口集箱、另一端连通出口集箱,每排对流管束固定连接有一根振打杆,所有振打杆活动穿出炉体后同时连接设置于炉体外部的振打梁,振打梁能与振打装置相配合以实现对炉体内各对流管束的机械振打,在每排对流管束中位于最上层的一根对流管的迎烟面设置有覆盖迎烟面的防磨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炉余热锅炉,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刘文金蒲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